简介:与“油电对立”对立,与“车坐不开”对立
殷轲YK
仰望品牌第三款车型U7今日正式上市,售价62.8-70.8万,易四方+云辇Z+天神之眼A ,其中PHEV版本甚至用上了中国首台量产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所以仰望这个品牌我算是看明白了,比亚迪并不只是想要做一个让友商仰望的高端品牌,这个品牌的本质是通过在每一台新车上展现新的技术,不光能整活,还真的有实际应用场景,所以这就是工程师的浪漫,为电车带来全新可能性。 你说仰望几款车价格贵不贵?到目前确实没有便宜的车,但你再看这些车的黑科技,完全不是套娃的逻辑,显然比亚迪并不会从现阶段的仰望品牌身上赚到钱,所以我会很期待仰望U7的实际体验感受,同时也更加期待仰望这个品牌,下一个会整个什么活?
比亚迪秦L EV正式上市,售价11.98万-13.98万元,提供470km和545km两种续航版本共三款配置,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电子怀挡、65L前备箱、前双球头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CTB安全架构等。 秦L EV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轴距2820mm,达到中级车水平,后轮驱动,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后视镜还配了小蓝灯,打开智驾时会亮起,这样一台各方面都很有竞争力的车型,配合这个价格怎么样?
距离上次提出“全民智驾”还没多久,比亚迪又放大招——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这下电动车补能真的跟加油不相上下了。 今天,比亚迪发布了“超级e平台”和两款新车汉L、唐L,并开启了预售,信息量很大、亮点也很多,帮没来得及看直播的各位大概梳理一下: 1.兆瓦闪充 现在的电车续航已经越来越长,大多数用户早就没了”里程焦虑“,但依然有”补能焦虑“,充电慢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次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充电功率直接飙到1000kW(1兆瓦),充电5分钟增加400公里续航。得益于全域1000V高压系统,电池、电机、空调等全升级到1000V,配上自研的“闪充电池”,充电电流直接拉到1000A,充电速度达到1秒2公里。 2.液冷兆瓦充电桩 实现超快充就需要超强充电桩,担心找不到支持这么大充电功率的充电桩?比亚迪自研了“液冷兆瓦充电桩”,最大功率1360kW,而且要在全国建4000多座,而配合比亚迪独创的“双枪充电”技术,普通快充桩也能秒变超充。 3.量产3万转电机 除了充电快,比亚迪还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电机更轻更小,动力更强,峰值功率580kW,峰值扭矩5500Nm。 4.超级e平台首搭车型开启预售 超级e平台将首搭在汉L和唐L两款车型上,纯电版预售分别是27-35万元和28-36万元,混动版也开放盲订,两款车很快将在4月正式上市。 简单总结一下: 2025年才第一个季度,比亚迪已经火力全开,除了前阵子的智驾和车载无人机,这次重点放在了纯电的补能和性能两大核心技术突破,目的也很明确,除了夯实比亚迪在插混新能源市场的领导地位,这次是真的要把纯电市场也卷一卷了,比亚迪实力开启电动化新时代!
比亚迪宋家族2月份总销量近12万台,包括国内89650台和出口29855台,其中: 1.宋PLUS DM-i国内38741台,出口21216台,仅凭单一车型全球单月卖了6万多台 2.宋Pro DM-i国内23172台,出口7752台,总销量3万多台 3.宋L DM-i作为更偏向年轻群体的车型,也售出了1.4万多台 4.纯电车型中,宋PLUS EV国内11263台,出口887台,也达到了1.2万多台 比亚迪宋家族可以说是多点开花,多款车型以及插混和纯电都有不错的成绩,并且除了在国内稳居SUV销冠,海外市场也在不断突破,其中宋PLUS DM-i已经累计出口47244台,覆盖了欧洲和东南亚等市场。 我上周在三亚也租了一台宋PLUS EV作为代步车,续航扎实空间也实用,三天时间去了很多地方,直到最后还车了也没充过电
除了要普及智驾,比亚迪竟然还要普及无人机?比亚迪和大疆深度合作推出了“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并且后续可搭载比亚迪全品牌车型,发布会上也公布了灵鸢快充版全套售价16000元,以及豹8无人机版售价39.58-42.38万元。 之前在仰望U8上看到车载无人机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比亚迪的创新或者炫技,所以放在一款旗舰SUV上并不让人惊讶,没想到是真的想普及车载无人机,要知道无人机这个品类,相对还是小众的数码科技类产品,操作使用也有一定门槛,但这些年,大疆无人机的智能化越来越先进,这就好比传统相机进化到数码相机,马上就人手一台了,而且“灵鸢”除了操作起来简单好上手,拍完后的素材还能一键成片,省去了最繁琐的后期剪辑环节。 基于比亚迪庞大的车主群体以及还在攀升的销量,这款车载无人机看来群众基础不用愁了。
理由很简单,全新一代奥迪A5其实就是现版B9(A4L和进口A5)的正统换代,毕竟它俩本来就是一款车。全新A5家族也取消了老款A5的无框车门轿跑车型。 一汽奥迪A5L& A5 Sedan都是海外团队同时开发设计的,同一个设计师。 所以它俩外观形态和设计元素高度相似。 而一汽奥迪A5L除了轴距更长以外,后备厢保留了三厢格局方式。 这样的设计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看一下国内销量数据就会发现: 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油车还是新能源,走量的中高级轿车无一例外都采用了传统三厢轿车的尾门开启方式。 无论是帕萨特、雅阁,还是SU7、秦L,而掀背的开启方式依然是小众的选择。 这就好比在欧洲受追捧的旅行车在中国市场一直都是情怀车一样。 所以一汽奥迪A5L&A5 sedan在设计和技术上与可谓一体两型。 而所有的区别都是为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而量身打造的,而且一汽奥迪也会陆续进口引入全新A5家族,正统奥迪还得看一汽。
全球主流车企的总负债普遍都很高——2023年,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2万亿元;丰田营收2.1万亿元,总负债达2.6万亿元,这两家全球头部车企可谓是“债台高筑”,那如此高负债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选我们要了解的概念是,车企负债主要分为“有息负债”(需支付利息的债务,如贷款)和“无息负债”(经营性负债,如应付账款)。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产线建设及全球化布局等,因此高负债是行业常态。 大众、丰田的负债远超其营收,但这是跟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投入相关。 再看看国内车企的情况,上汽、比亚迪、吉利等总负债虽高(如上汽6637亿、比亚迪5291亿元),但营收占比相对更低,且以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为主(如比亚迪6%),体现其对供应链的资金利用效率更高,表明国内车企财务结构更稳健,偿债压力较小。 而近年来车企负债多用于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研发(如比亚迪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33亿元),以及全球化产能布局(如特斯拉、大众的工厂扩建),这些投入虽然会导致高负债,但核心目的是为未来的竞争力打好基础,高负债是规模效应的体现。 若负债用于技术研发、生态建设等“增值性投入”,则可能转化为长期收益。例如,比亚迪通过高研发投入实现混动技术突破,2024年销量增长41.26%,净利润同比翻倍,验证了负债的战略价值。 所以当我们看到车企的高负债,并不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是行业特性、战略选择和运营效率的综合体现。
相比2024年全球销量第四的成绩,我更好奇比亚迪成为新加坡市场年度销冠的含金量。 先来看关于2024年新加坡汽车市场的几组数据: 1.2024年新加坡新车销量43022辆,较2023年的30225辆增长42.3%。 2.电动汽车(EV)的销量大幅增加,达到14448辆,占新车总量的33.6%,较2023年的18%几乎翻倍。 3.比亚迪以6191辆的销量成为2024年新加坡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为14.4%,较2023年增长337%,热销车型为ATTO 3(元PLUS)和海豚;丰田以5736辆的销量位居第二,首次被比亚迪超越;宝马和奔驰分别以5042辆和4887辆的销量紧随其后;特斯拉销量为2384辆,首次突破四位数。 4.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油车,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电动汽车的政策,如购置补贴、降低道路税等,这对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品牌的发展形成了长期利好。 5.新加坡的高用车成本(如拥车证制度)使得电动汽车在配额和成本上更具优势,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加坡这样的汽车市场,一旦有政策倾斜,纯电车型的销量就会快速增长,而比亚迪又能够凭借其更好的性价比和产品力迅速成为纯电大军的排头兵,除了新加坡外,也在东南亚和南美等多个国家成为销量最好的纯电品牌。 即便是在我之前提到过的日本市场,那里纯电虽然还远远没有成为主流,但比亚迪也已经超过了丰田的纯电车型销量,可见无论某国汽车市场对纯电车辆的接受度如何,只要比亚迪在该国售卖,都已经在纯电领域有了一定的占比。 比亚迪能够在2024年排到全球第四销量的汽车品牌我并不意外,因为仅凭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品牌的全球销量,而在接下来的几年,相比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占比外,我会更加好奇和期待比亚迪整体销量中,海外销量占比的提升,以及拿下越来越多国家的纯电品牌销冠甚至是所有汽车品牌的销冠,我们拭目以待!
我最近这几年去东京,经常会去A PIT(日本当地较知名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中心),那里几年前就开了一家比亚迪的服务门店,边上就有一家特斯拉,之前还遇到过现代IONIQ5在门口办试驾活动。很巧,我们看到下表中,2024年日本国内纯电车型销量,对应的日本品牌纯电车型销量都有大幅度的下跌,而在A PIT门口经常活跃的国外品牌,比亚迪、特斯拉和现代,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亚迪的增率最大),由此见得,在日本,打广告和混脸熟是很有实际效果的。 就在去年年底,我去东京参加一个意大利老爷车聚会,是比较民间组织的那种性质,各年代的老爷车,意大利车为主,也有不少其他国家的老爷车,大家都是车主自己开过来,气氛很好,也吸引了不少车迷来参与,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活动也需要拉赞助,我没有想到可以看到比亚迪也是赞助商之一,并且有一台比亚迪海豹作为活动现场的后勤车辆,所以我觉得比亚迪在日本做宣传很有一套,愿意主动去打各种圈层,不设限,哪怕是看起来对纯电车最不感冒的老爷车群体。 为什么比亚迪在日本能够在销量上超过丰田?这跟比亚迪纯电车型的产品力竞争力,以及比亚迪在日本积极的布局和传播有很大关系。 虽然在日本,纯电车型依然不算是主流,但依然是一个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市场,也相信比亚迪这些年在日本市场的投入,最终会让比亚迪成为在日本纯电市场的前三,而且并不遥远,可能在2025年就能完成。
虽然没有在比亚迪工作过,但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份子,我从个人角度分享一下我对比亚迪过去30年以及对汽车行业意义的看法。 1994-2024,这30年不光是比亚迪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近代史最重要的30年,不少中国汽车品牌都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而大家的第一个十年,都异常艰难,毕竟那是欧美日系品牌三分天下的时代,并且完全是传统燃油车的时代,而国产车第一批产品基本上只有两个出路:要么抄袭逆向,要么收购海外过时车型的图纸产线并在此基础上魔改,而燃油车的核心部件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更是只能外购或者从逆向起步,加上品质和可靠性等不确定性,中国自主品牌从一开始基本上只有“便宜”这一个卖点,比亚迪也不例外,从收购秦川汽车在福莱尔上挂上比亚迪自己的logo开始,再到爆款F3,比亚迪主打一个经济实惠,而且路上能看到很多F3的logo被车主改成了丰田。 来到第二个十年,自主品牌的产品终于从“廉价”升级到有“性价比”,并且无论从设计、品质还是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也开始有了品牌各自的DNA,而更重要的是,不少自主品牌意识到,想要追赶合资品牌,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有些品牌选择在发动机领域深耕,比如当年的吉利、奇瑞,而比亚迪也许是因为本身就在电池行业,早在那个年代就押注新能源,我们在那个根本没有绿牌的时代就看到了比亚迪的第一款新能源车F3DM,没过多久我们又看到了比亚迪纯电车型,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和奔驰合资的品牌腾势也是在那个十年里诞生的,当时很好奇,毕竟在普通人眼里,能和奔驰一起合作,比亚迪一定是“高攀”了,而现在回过头来看,奔驰是眼光独到,而腾势品牌也从那个时候起就有了豪华新能源品牌的基因,虽然腾势的第一款纯电车型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迎来中国纯电市场的井喷,但即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路上偶尔看到这台车的身影,也印证了这款车的可靠性。 而最近十年的头几年里,比亚迪虽不能说是一帆风顺,但一定是抱着破釜沉舟一般的信念,从发布“542”战略(百公里加速5秒内、混动四驱、百公里油耗2L)并推出比亚迪唐,到宣布不再生产纯燃油车,再到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仰望四个品牌的确立,我们即看到了7.98万的秦Plus DM-i,也看到了百万级别的仰望U8和U9。如果在十年前,有人跟我说比亚迪造了一台超跑而且去刷纽北了,我一定会觉得他当迪粉当傻了,产生幻觉了,而在今天,比亚迪真的做到了,而且可预见未来还会进一步提升上限。 2008年12月到2023年8月,比亚迪造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了15年时间,而紧接着的500万台,比亚迪仅用了15个月,这确实值得祝贺。而现在流行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我觉得比亚迪的成功秘诀就是选择和努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很期待比亚迪的下一个10年,如果说之前的30年,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浓重的一笔,那接下去的10年,我更期待的是比亚迪能给全球汽车工业带来什么。
小鹏P7+正式上市,18.68万-21.88万元,提供三个版本车型。 由于所有舒适和智能配置都标配,所以你只需要选择不同续航版本,不用为了配置纠结,整理一下小鹏P7+的亮点: 1.拥有轿跑的姿态,SUV的空间,MPV的舒适,A柱前移,C柱得益于双段尾翼的创新设计,隐藏并后移,得到了同级最大的88%得房率,后排腿部、头部空间,以及后备箱空间表现都很优秀 2.前后排标配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并且后排座椅还支持10º电动无极调节 3.全系标配图灵AI高阶智驾NGP,不再区分Max和Pro版本,并且不选装、不收费、不订阅,做到了智驾平权 4.首次搭载AI鹰眼智驾方案,采用AI天玑5.4.0,全场景端到端大模型,小鹏开始纯视觉智驾了,一定是接下去的潮流 5.两个续航版本车型用容量并不大的电池达到了很好的续航和能耗表现,而在12月OTA能实现615km和725km,百公里电耗11.4kWh,进一步提升 6.还提供一款哑光配色的限定版,座椅采用Alcantara材质,20英寸熏黑运动轮毂和专属卡钳,还有限定版专属标识,首批限量发售500台 你认为小鹏P7+的产品力和价格怎么样?可以成为继MONA后的下一个爆款吗?[馋嘴]
今天的小鹏AI科技日信息量爆炸,挑几个重点跟大家分享: 1.小鹏正式进军增程领域,推出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纯电续航430km,综合续航1400km,从10%充到80%仅12分钟 2.小鹏汇天首款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11月全球公开首飞,12月启动预售 3.小鹏自研图灵芯片,采用40核处理器,转为AI而生,兼容AI机器人、AI汽车和飞行汽车芯片 4.AI机器人名字叫Iron,已经在小鹏工厂里开始“实习”,搬运货物和打螺丝能力不断提升中 除此之外,小鹏AI科技日上还介绍了全球化战略布局、电驱CLTC效率93.5%的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将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的5S超级充电站、重新定义座舱系统架构的天玑AIOS系统、将搭载L4的Ultra车型、作为AI汽车中枢神经系统的沧海底座、过去十年小鹏在智驾领域的发展经验等,满满干货,期待后续以上所有技术的落地和进展,同时我更加期待将在明天正式上市的小鹏汽车今年压轴重磅新车——小鹏P7+
懂车帝这次搞事情搞得有点大,但不得不说,好样的!虽然如今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性越来越好,并且不少车型在各种碰撞测试中也能拿高分,但我们都知道,碰撞测试是有标准的,那么跟实际事故场景中五花八门的情况相比还是比较单一甚至碰撞速度也不高,而且车企们也都是做题高手,应试都没问题。 懂车帝这次的30车卡车钻底碰撞测试是一种比较极限的场景,但却也是日常高速道路上比较多发的情况,同时也是事故伤亡率较大的事故场景。虽然普通乘用车钻车底总有一种“鸡蛋碰石头”的悬殊感,并且物理上的限制也导致小车必然吃亏,但如何才能提高这种场景下的安全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参考: 1.首先还是要有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无论是小车司机还是卡车司机,降低甚至杜绝这样的事故才是最关键的 2.现在的家用车智驾越来越好,那么通过AEB等主动安全系统来避免这样的追尾发生概率也是很好的方式 3.提高小车被动安全,进一步加强车身刚性,当然了,这个方向虽然有必要,但考虑到物理的存在,以卵击石肯定吃亏 4.于是相比要求小车增加车身刚性,更应该提升卡车后防撞横梁的强度,虽然国内有相关要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有些看着强度就不够,甚至有摇摇晃晃挂着的,这就完全等于没有了。如果卡车的这部分可以得到刚性的提升,那么小车就不容易钻底,而是更趋同于跟大车的一般追尾事故,那么对乘员舱的损伤也就可以尽可能减小
阿维塔12双动力上市,限时权益价25.99万-41.99万元,除了四款纯电车型外,此次新款亮点是新增了增程版本,提供两款配置可选。 之前阿维塔在07上首次推出了增程版,而阿维塔在10月也突破了一万台的销量,12终于也趁热打铁推出增程版。 既然增程版是本次最大亮点,那就围绕增程版阿维塔12总结一下亮点: 1.新能源中大型轿车中独有的设计风格,此次新增了增程版也让阿维塔12成为了同级唯一可选的增程车型 2.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也是华为智驾中唯一的三激光雷达车型,硬件拉满,可以实现冗余更高的类人智驾体验,除了城市和高速NCA,还拥有应对丰富的泊车场景的各项功能 3.全新升级的HarmonySpace鸿蒙座舱新增了鸿蒙超级桌面2.0,无缝流转等功能也让手机和车机之间交互更流畅 4.昆仑增程这套动力系统我在之前阿维塔07上体验过,最大特点是増程器启停过程在车内很难察觉,而且亏电状态下的动力表现几乎没有下降,所以同时拥有了纯电的静音和动力体验,并且多了一份安心 5.魔毯悬架配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感知力,可以检测出前方路面颠簸起伏信息,从而提前调整减震器的阻尼值,进一步减小颠簸 阿维塔12作为一款豪华中大型轿车,纯电和增程双动力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动力系统兼顾了动力表现和续航,各项豪华和舒适配置丰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功能也是目前行业内天花板。阿维塔在品牌定位和造型设计方面在以往一直给人有点“高冷”的印象,但今年的种种新动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华品牌对一款车型具备更加全面的产品力而做出的努力,所以个人也十分看好阿维塔后续的销量表现。
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车型智界R7正式上市,售价25.98万-33.98万元。其中,智界R7 Pro作为入门版本,搭载82度电池,提供667km续航,搭载华为ADS基础版智驾,全系采用800V高压平台、途灵智能平台,标配空气悬架、电吸电弹门和首创的电吸电弹前备箱;Max版本可选82度和100度电池,后者续航达到802km,Max版本相比Pro版本区别在于,搭载华为ADS 3.0高阶智驾、副驾零重力座椅、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冷暖箱等配置;而顶配的Ultra版本搭载双电机,采用Brembo高性能刹车卡钳和打孔刹车盘。 智界R7作为华为鸿蒙智行和奇瑞汽车深度合作的第二款车型,定位纯电中大型SUV,其所在的25-35万价格区间是Model Y的主场,每个月自然保持4万以上的销量,智界R7的优势是更大的尺寸和空间、更豪华的用料品质、更好的智能化和舒适配置,以及不输特斯拉的线下渠道,相信在华为的加持下,智界R7也会获得市场的认可,接下去就等官方出战报了。
东风风神L7 EV今日正式上市,售价10.99万-13.99万元,共提供两种配置,均为518km续航,搭载马赫E动力系统,达到6s级的百公里加速。 风神L7定位紧凑级SUV,此前上市的插混版本已经成为东风风神品牌最畅销的车型,这次纯电版的上市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东风风神旗下的新能源产品最大优势是产品的均衡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整车的安全性,可以说是年轻群体和家庭用户靠谱的选择。
搭载第五代DM-i技术的第二代宋Pro DM-i正式上市,售价11.28万-14.28万元,提供75km和115km两种纯电里程版本共四款配置。 宋Pro DM-i是比亚迪旗下的爆款车型之一,这次换代除了售价进一步降低之外,技术和配置也有较多升级,尤其是第五代DM-i插混技术的加持,让宋Pro的百公里油耗(NEDC)低至3.79L,满油满电续航里程达到1400km。除此之外,第二代宋Pro包括外观、内饰、空间、智能化等方面都有升级,对于A级SUV这个已经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来说,这款车的销量表现值得令人期待。
极氪7X正式上市,价格22.99万-26.99万元,共提供三种选择,包括两驱和四驱版本,75度和100度电池,四驱版本提供空气悬挂,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双Orin-x智驾,10月底前下定享受最高价值5.62万元的购车权益。 总结一下这款车的亮点: 1.外观采用在007上首次运用的极氪全新设计语言,整体造型圆润饱满 2.纯正SUV体格和离地间隙,保障了后排头部空间、后备箱空间和车辆的整体通过性 3.全系标配电动天幕遮阳帘和后排车窗遮阳帘,物理防晒更靠谱 4.后排靠背电动可调,选装电动组合沙发后享受豪华MPV级别的二排座椅 5.全车安全冗余设计较多,比如主驾车窗应急爆破功能 5.中控下方的实体按键使用性很强 最近20万元级别新能源SUV市场可真热闹,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纠结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L60今晚正式上市,整车购买售价20.69万元起,长续航 23.59万元起,BaaS车电分离后,售价14.99万元起,10月8日前大定用户均为乐道L60创始版,可获得总价值41538元的权益。 结合我之前的购买建议,如果你在Model Y和乐道L60之间纠结,符合以下情况的可以选择乐道: 1.预算25万元以内,尤其租电情况下等于15万提车 2.没有家充条件,乐道提供换电方案,体验比快充更好 3.相比自己的驾驶感受,更在乎家人的乘坐舒适性 4.想要更丰富的智能化和舒适配置 接下来就等着乐道出战报了。
奇瑞瑞虎8 PLUS今日正式上市,售价10.99万元-15.99万元,提供三种动力总成共八款配置,其中燃油版主力车型配备1.6T+7DCT,顶配为2.0T+8AT,而C-DM插混版动力为1.5T+单档DHT。 瑞虎8家族应该是目前奇瑞最热销的产品线,多年以来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从而衍生出了瑞虎8 L和瑞虎8 PLUS等车型,其中,瑞虎8 PLUS把目标群体瞄准了更年轻的消费群体,该车主打颜值、性能、舒适和安全四个纬度。 奇瑞这些年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而在国内市场缺相对低调,大家讨论度并不算高,但如果你需要一台综合性价比高,且品质可靠的家用SUV,瑞虎8 PLUS确实是值得考虑的一款新车。
领克首款纯电轿车Z10上市限时价19.68万元-28.88万元(需在10月31日前完成大定锁单),共提供71度和95度两种电池容量,顶配提供四驱,中高配版本提供智驾功能,且在限时价时间段内,全系赠送价值1万元的哈曼卡顿音响系统和价值5000元的主动升降尾翼。 作为领克品牌的第一款纯电车型,Z10在设计方面以THE NEXT DAY概念车为原型打造,延续了领克的原创设计;而在座舱方面,搭载了AMD V2000A桌面级系统芯片,配备Flyme Auto智能车机系统;在安全方面,无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延续了领克品牌的高标准;而在性能方面,四驱版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5秒,极速达到251km/h;而在智驾方面,Z10搭载30个高感知智能硬件,可以实现高速NOA、城市NOA、智能泊车等功能。 个人认为领克Z10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过去几年领克品牌的口碑,而且不乏从燃油车时代就追随领克品牌的年轻车主,相信也会是置换和增购领克Z10的主力军之一。虽然在吉利体系内领克是较晚进入纯电市场的品牌,但是Z10拥有较高的颜值以及均衡的产品力,目前限时价也具备一定竞争力,那么就期待领克第一时间的战报了。
当我们每天都看到各类前缀和定语的汽车销量榜单,似乎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如今的汽车市场完全是新能源的天下,传统燃油车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在2024年还在买燃油车仿佛成了一种复古的行为艺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查看全文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2025款比亚迪宋L EV正式上市,售价为18.98万元-24.98万元,共提供两种电池容量,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50km和662km,顶配提供双电机四驱,0-100km/h加速4.3秒,CLTC续航为602km。 宋L EV拥有4840mm的车身和2930mm的轴距,定位B级SUV,其车身形态采用了猎装的设计元素,整体造型呈现极具运动感的流线型,个人认为在比亚迪全系车型中的颜值都可以排在前三。 而宋L EV的智驾版本配备了“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 100,提供高快领航、车道领航、拨杆变道和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 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中最壮大的宋家族的一员,全新改款后的宋L EV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五菱星光S正式上市,售价9.98万元-12.98万元,提供插混和纯电可选,其中入门的60km续航的插混版本价格来到10万元以内,在十万级新能源SUV市场五菱提供了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你认为这个价格如何?先预计一波,正式交付后月销量稳态一万台以上。
小鹏MONA M03今天正式上市,共提供三个版本,售价11.98万元-15.58万元。 这款车定位是“为年轻人打造的智能纯电掀背轿跑”,不同于其他新车发布会,MONA首先介绍了车身和内饰颜色,可见这款车最希望打动的是年轻女性消费者,MONA M03拥有五款车漆颜色,分别是星瀚米、星耀蓝、暗夜黑、星云白、星阙灰,内饰配色分别是晨雾灰、正午蓝、夜幕灰。 最喜欢这款车的特点是掀背开启的尾门,取放物品更加方便,最大容积621L后备厢空间,在放倒后可以将空间拓展至1602L。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小鹏虽然一直以智驾作为品牌核心亮点,但来到MONA这个价位,小鹏选择了为年轻消费者提供很多选择,仅在MAX版本提供高阶智驾,普通版本仅拥有L2驾驶辅助,这样的决定对小鹏来说需要勇气,同时也说明对M03这款车型产品力的自信,哪怕不提供高阶智驾也能是一台可以热卖的小鹏。
腾势Z9GT和腾势Z9预售价格发布,易三方插混版33.98-41.98万元,易三方纯电版35.98-38.98万元,Z9GT将在9月正式上市,上市即交付,Z9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这款车型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搭载的易三方,采用前单电机+后双电机,并且后轮可实现+-10°的独立转向,从而实现“圆规掉头”、4.62米的最小转弯半径和93.6km/h麋鹿测试成绩等。 腾势是比亚迪旗下的豪华品牌,腾势D9已经在国内MPV市场和30万元以上豪华MPV市场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Z9GT同样肩负着品牌向上的重任,除了易三方技术,这款车型还有不少亮点,比如采用前后双冰箱布局,并且和空调系统共用压缩机,而主驾主动侧翼支撑则与双腔空气悬挂共用气罐。此类高集成度的技术创新在这款车型上还有很多,也期待后续的试驾体验能够给大家挖掘更多亮点。
上周在广州接近40度高温的大中午体验了这款还没正式公布售价的哪吒S猎装,聊聊这款车的特点: 1.猎装版的哪吒S跟轿车版本在外观上主要区别就是车尾造型,这么做最直观的优点就是:整体车身造型和比例更加优雅,并且带来更加实用的后备厢空间,对于有购物、带娃、自驾、露营等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有更大吸引力。而除了车尾以外的车身大部分零部件与轿车版一致(包括尾灯组件目测也与轿车版通用),好处是可以降低研发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哪吒可以快速推出猎装版的原因,并且我猜测整体售价并不会和轿车版有太大差异,是否有惊喜那就等官方公布售价吧。 2.哪吒S猎装的接近角和离去角都有小幅度提升,整车空载离地间隙达到154mm,类似奥迪allroad车型的设定,这么做是为了提高通过性,提高日常实用性,但如果你追求猎装车型特有的整体姿态,那可能需要后期自行降低车身高度,相信也会有不错的视觉效果。 3.作为猎装车,车顶行李架绝对不能只是样子货,因为不少车主会在车顶安装“背包”或者自行车架等户外装备,哪吒S猎装的车顶行李架可承受100kg的动载,这是行业内较高的标准。同时试驾车装配20英寸的米其林PS EV轮胎,个人觉得这是一款兼顾运动、静音、能耗的轮胎,哪吒也是下了本。 4.和轿车版一样,哪吒S猎装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形式,其中,增程版本纯电续航300km/增程总续航1200km,而这也让这款车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的增程动力猎装/旅行车,如果说纯电的旅行车还是有局限性,那增程版本的哪吒S猎装填补了这一空白。 5.高配搭载了禾赛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 X芯片,可实现NNP高速领航/NCP城市领航(OTA),由于哪吒整体产品线主打性价比,所以此前车型在智驾方面并不是核心亮点,此次提供了高阶智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对于猎装车而言,最直观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消费者在长途自驾的过程中更加轻松。 6.后备厢自然是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开口很大,后排座椅可以通过后备厢内两侧的拉手直接放倒,另外这里还提供四个锚点、固定松紧带、220V电源、12V电源、USB接口等,并且在尾门上还有两个分别承重2kg的挂钩,可以说目前市面上的猎装/旅行车所具备的功能,在哪吒S猎装上只多不少。 7.猎装的车身让后排乘坐空间尤其头部空间也有直观的提升,而车顶1.47㎡的全景天幕也让视觉空间感进一步提升,官方宣称太阳能总能量隔绝率能够达到87.5%,我在广州40度的中午坐在车内,虽然头顶就是太阳,但在车内确实感受良好。 8.在这个气温下,冰箱真的是刚需,位于前排中央扶手内的冰箱可以放下至少六瓶矿泉水,而且可调节维度从-6℃到50℃,采用独立压缩机,并且设计了两侧都可打开的设计,取放更方便。 聊了这么多哪吒S猎装的特点,再来聊聊对这款车市场预期和个人认为后期还能提升的点: 1.市面上新能源猎装/旅行车型并不算多,主要有蔚来ET5T和极氪001,这两款车的市场表现还不错,也说明这种车型并不绝对小众,哪吒S猎装的优势是价格比这两款车更低,且提供增程版本,总这两点上看,这款新车是有希望获得市场接受的。而从官方宣传口径来看,哪吒也不希望“猎装”仅仅提供个性化小众选择,而是希望和轿车一起竞争,猎装提供了比轿车更优雅的车身和更实用的空间,如果价格也一样,何乐为不为? 2.哪吒S猎装的短板在哪里?一方面,上面提到的两款竞品在品牌定位上较高,而猎装/旅行车虽然并不一定小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部分人群的生活态度和格调,那么这一品类如果下探价格,是否也能是热销车,甚至比轿车版销量更大?这不仅仅是产品力就可以决定的,摆在哪吒面前的挑战还在继续,产品不错,那消费者认不认?后续哪吒汽车还需要在传播口持续发力,让更多人愿意用更低的价格来接受这一品类。 3.由于猎装版基于哪吒S轿车版衍生而来,我认为轿车版的前脸设计过于凌厉,甚至有些攻击性,这对于一款运动型轿车而言没有问题,而对于猎装版,我们很多时候更在意“优雅”,如果哪吒可以在后期为猎装版重新设计前脸,我个人也会更加愿意推荐。
8月10日,比亚迪宋L DM-i万人交车暨全民众测开营盛典在比亚迪郑州超级工厂举行。比亚迪宋L DM-i在7月25日正式上市,上市即交付,且首周销量破万,市场反响热烈。 宋L DM-i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在13万元级中级SUV市场中极具竞争力,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即便是比亚迪也丝毫不敢松懈,很期待今年后续比亚迪还会有哪些新车型推出。
吉利银河E5正式上市,售价10.98-14.58万元,共提供两种续航共五款配置可选。 作为银河品牌第二款纯电车型,E5的定位很明确,10-15万价格区间主打务实家用新能源SUV市场。 银河E5最核心的亮点就是安全和空间,包括首次采用吉利自研的神盾短刀电池,基于GEA架构打造,使得E5拥有67.2%的整车空间得房率,以及百公里11.9kWh的电耗水平,同时还提供了八种颜色可选。 目前吉利银河共推出了四款车型,包括两款插电混合动力和两款纯电车型,银河E5显然是背负了品牌走量车型的重任,你看好这款车的市场表现吗?
比亚迪宋L DM-i和2025款宋PLUS DM-i正式上市,售价13.58-17.58万元,两车分别提供三种纯电续航版本(分别为75km、112km、160km)的五种配置,各提供四种配色,两车分别在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销售,这个价格大家满意吗?
第二代AION V埃安霸王龙正式上市,价格12.98-18.98 万元,共提供三种续航版本的七种配置选择。简单分享一些这款车的亮点: 1.作为AION V的第二代车型,改变了前款的外观设计语言,大灯造型更加硬朗,从而有了“霸王龙”的中文名,个人感觉比第一代车型的外观有较大提升,颜值对于一款车的销量永远至关重要。 2.车长4605mm,轴距2775mm,属于紧凑级SUV的尺寸,但空间“得房率”较高,舱内有效面积4.42㎡。 3.采用AEP 3.0平台,集成化电驱和热管理系统,减少机舱占用空间,埃安超百万辆销量零自燃。 4.通过提高电驱效率,降低风阻,整车轻量化,提高温度适应范围等优化,实现百公里电耗12.8kWh。 5.智驾方面,搭载ADiGO PILOT智能驾驶系统,激光雷达版本配备1个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Orin-x高算力芯片,具备无图智驾的全场景覆盖能力。 6.在补能方面,埃安一直都有较大优势,充电布局已经覆盖8条国家级高速路,4大经济带核心城市高速路。而且整个发布会唯一露出的友商就是蔚来,埃安加入了蔚来换电联盟,打出了“换电找斌总,超充找埃安”的口号。 埃安旗下的另外两款车型Y和S当前都有不错的销量,所以第二代AION V的成名与否至关重要,而且广汽也试图将这款车型推向海外市场,在国内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的时代,一起向外卷似乎已经是每个中国品牌共同的努力方向,谁能抢占先机,就能够率先让整个品牌的发展更加明朗,所以除了新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外,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出海的表现。
看到知乎上一个提问:想买台混动车,朋友不推荐国产日系,推荐了沃尔沃,是不是在坑我?人在一线城市,现在开的车实在油耗太高了。因为出差多,经常会跑跑长途,纯电不太方便,所以考虑混动。预算还比较充足,50万左右都能考虑。...查看全文
这才叫常用常新啊!没有Model Y的人都在纳闷,如今还有谁在买Model Y?几年没改款,早就没优势了,甚至有些落后 有Model Y的人才知道,特斯拉一直在升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一直在提升用户的体验,OTA也是每次都有惊喜,而且真的是有用的升级和改进,包括重大改进和很多小细节的微调。 20万以上纯电车型,特斯拉Model Y依然是我会首推的产品。
秦L上市还没过10天,比亚迪又又又开发布会了,这次主题是“万人交车,千媒众测”,显然秦L的订单量已经爆棚,而真正的体验如何?成百上千家媒体也会通过各自的实测来呈现。 9.98万元的起售价和2.9L的亏电油耗可以说是秦L这款全新车型的杀手锏,也绝对是对10-15万元价格区间的不限动力形式、不限品牌的所有竞争对手的一记重拳,这不到10天连开两场发布会,也让竞争对手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接下来就可以期待一下接下来三个月的汽车销量榜了,感觉秦L毫无悬念会杀疯了。
这确实有点离谱了,2.9L的亏电油耗意味着,哪怕你买了秦L以后完全不充电,只加油,就当燃油车开,油耗水平也已经达到了相比市面上几乎所有油混和电混车辆的领先水平。 这件事情的实际意义在于,秦L几乎是针对中国任何一个地区的市场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无论你有没有家充条件,无论你所在地的公共充电设施是否完善,无论你大多数时间是短途通勤还是经常跑长途,你都可以毫无顾虑地去买这台车。 这对于中国广大的消费者都是极具吸引力的,也是对所有20万以下不分能源类型的汽车市场打出的一记重拳[并不简单]
今天体验了昊铂HT,这款车上市不到半年已经推出了2024款,因为从造型上就可以看出来昊铂HT是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新能源SUV,所以简单聊聊体验后的感受: 1.Model Y的一大传统优势就是实用的储物空间表现,具备同级领先的后备箱及前备箱,在市面上不少对标Model Y的车型里,真的在空间表现跟Y能打的几乎没有,但昊铂HT算一个,同样拥有较大的前备箱空间(同样盯着Y打造的小鹏G6就做不到),而且多了一个盖板的设计,后备箱空间表现也跟Y不相上下。 2.昊铂HT相比Y乘坐空间灵活性更高,副驾可以躺平,而且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也可调,可以达到半躺的坐姿,再加上更丰富的舒适配置,乘坐舒适性比Y强不少,而且主驾后侧有小桌板,副驾后侧有脚托,办公休闲两不误。 3.采用800V高压快充平台,充15分钟增加425km续航,最高续航超800km(CLTC),电耗每百公里13.1kWh,所以在补能和续航方面均超过Y,不过这次没有长距离驾驶,所以没能实测真实电耗水平。 4.抢先体验了昊铂地城市NDA智驾功能,昊铂采用无图方案,体验下来达到了目前行业内第一梯队水平,无论是变道、转弯、路口通行等路况都能应对,当然一定要挑毛病的话,那就是整体策略偏保守,而且由于是内测版本,没有环岛和掉头的功能,期待五月份开始推送的正式版本上会得到更全面的体验。 5.值得一提的是,昊铂HT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HUD抬头显示功能,而是将一块液晶仪表放在了尽可能接近前挡风玻璃的位置,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既不容易被方向盘遮挡,而且在不用考虑HUD显示效果和个人使用习惯差异的情况下,就做到了让驾驶员不需要大幅度转移视线就可以看到核心驾驶信息,对行车安全的帮助很大。 昊铂品牌是广汽埃安的子品牌,定位更加高端,但目前在市场上的热度和知名度并不高,这跟不少自主品牌背景的新能源品牌有些类似,在产品研发和打磨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但是营销层面和传统合资品牌看齐,与一些新势力有一定差距。 目前昊铂旗下的产品除了高高在上的百万级电动超跑SSR外,还有GT和HT两款,从产品定位和产品力来说都不错,在同级中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实际的销量表现肯定还远远没有达到内部的目标,所以昊铂品牌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还得多多宣传,更多让消费者了解到自己的产品优势,这年头酒香还真怕巷子深。
先说一件有趣的事,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关税从25%提升到100%之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股票在一周内暴涨了100倍。 所以这个政策一出,实际上对中国车企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可以帮助贾老板早日还清债务回国了。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中国车企并不会在短期内将产品甚至工厂引入美国,所以拜登宣布的这个政策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而是侧面证明了中国车很有竞争力,哪怕一厢情愿也要防一手。 而拜登新政策还加了一条,在墨西哥生产的中国电动车也不享受之前的零关税待遇。 再回过头来看比亚迪,SHARK皮卡在墨西哥正式上市,且比亚迪也在墨西哥当地考察过建厂的可能性,所以这条政策很有针对比亚迪的意味了。 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在整个美洲其实更在意的是拉美市场,尤其是墨西哥和巴西,虽然没有本国的汽车品牌,但市场需求旺盛且开放,并且大众丰田等品牌在拉美国家也有自建工厂。而得益于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即便加上运输和关税等成本,在拉美国家的汽车市场依然很有竞争力。 所以我认为中国车企目前在拉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市场调研,引入在当地有竞争力的产品,逐渐打开市场和积累口碑,至于在当地建厂就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了,可以从长计议。
这起事故至此可以告一段落了,问界的说明已经很全面。 1.该款车型的AEB在115时速下无法工作; 2.起火是前舱高温部件或线束短路火花引起,非电池自燃; 3.安全气囊正常打开,除驾驶座以外的其他乘员未安全带; 4.碰撞时电源线和信号线迅速被切断,车外门把手无法收到弹出信号,只能通过破窗拉动机械内把手开门。 所以这起事故是问界M7驾驶者负主要责任,但也可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1.厂家不要过度宣传AEB和驾驶辅助功能,很多消费者没有辨别能力,会盲目信任车辆的主动安全; 2.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依然没有传统机械门把手更可靠安全,后者可以争取更多营救时间,厂家需要认真评估对待,包括车内机械门把手也需要更加直观显眼,避免不熟悉车辆的营救人员浪费宝贵时间; 3.一定要系安全带!一定要系安全带!一定要系安全带! 逝者安息,活着的人也要珍惜生命!
在2024北京车展上,比亚迪王朝全新中级轿车秦L DM-i全球首发亮相,该车定位中级轿车,填补比亚迪王朝轿车系列中秦PLUS和汉之间的空白。秦L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预计价格12万元起售。列举一些秦L DM-i的产品亮点: 1.秦L的长宽高分别为4830mm/1900mm/1495mm,轴距2790mm,是一款标准的中级轿车。 2.设计方面,秦L采用“新国潮龙颜美学”,比如“龙吟前脸”,尾部采用超宽后肩设计,整车呈现宽体、低趴的姿态,秦L内饰以中国画为灵感,打造“山水画境座舱”。 3.秦L基于比亚迪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更高效、更安全、更有驾趣。 4.秦L搭载DiLink智能座舱,配备15.6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车载ETC、NFC数字钥匙、全场景智能语音等配置。 5.配备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含自适应巡航、智能领航、紧急车道保持辅助、盲区监测等功能。 从定位上来看,比亚迪秦L目标很清晰,就是上下合围去进一步渗透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A+和B级车市场,包括轩逸、朗逸、帕萨特、雅阁、凯美瑞等,那么秦L能否成为中级轿车的爆款?今年就可以见分晓。
方程豹Super 9亮相以后,很多人说惊艳,也有很多人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我倒觉得,这款车设计原创度和完成度都很高,只不过这种无车顶、独立座舱的车身形态确实在欧洲之前就有,而且都是超跑品牌,比如图3:阿斯顿马丁V12 Speedster(2021),图4:法拉利Monza SP2(2019),图5:兰博基尼Aventador J Concept (2012),图6:兰博基尼Concept S (2005),图7、图8:奔驰SLR Stirling Moss (2009),这些类似造型设计的灵感都是来源于致敬当年的单座赛车的,比如图9的奔驰300 SLR Roadster(1955)。 比亚迪首席设计师艾格曾经负责过阿尔法罗密欧、西雅特、蓝旗亚、奥迪和兰博基尼的设计,而方程豹又是比亚迪旗下最追求个性化的品牌,简单理解就是给到艾格及设计团队的自由度更大,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方程豹Super 9,作为一台概念车,Super 9已经足够惊艳,我们更应该期待的是基于这款车的后续量产版本会是什么样,因为跟欧洲豪门的几台车不同,方程豹豹9显然是新能源的动力方案。
今晚的比亚迪方程豹品牌春季发布会有很多惊喜,豹5上市四个月累计交付近两万台,领衔揭开“583”硬派家族。 随后亮相的方程豹豹8完成度很高,作为方程豹家族的越野旗舰,相信年内就可以上市。 而方程豹Super 3是一款概念阶段的产品,很有“火星救援车”的风范,相信豹3量产版本推出的时候也会保留Super 3上的不少设计元素。 而今晚最大的彩蛋是方程豹Super 9,出场就有hypercar的气场,采用敞篷、剪刀门、独立双座舱设计,可以说是秀了一把方程豹品牌的设计实力,并且也为方程豹品牌今后的品牌理念和发展方向确定了基调,这几款车也会在马上开幕的2024北京车展上亮相,可以去看看。
特斯拉的裁员预示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的步伐会慢下来,燃油车依然是主旋律(不信可以看看丰田这个新能源时代“杂牌车”的股价)。 哪怕看起来很火爆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看似很热闹,但冷暖自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厮杀到最后,没有赢家,结果接二连三关门或者被外资抄底收购,这样的话,就连消费者也没得到真正的实惠。
今天iCAR品牌之夜的最大亮点就是新车V23的首次正式亮相,虽然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今天也透露了不少产品亮点,挑几个说说: 1.车长4.2米加上2.73米的轴距,小车大空间的基调; 2.设计风格走硬派和复古的“方盒子”方向; 3.内饰设计有科技感同时也有很多实体按键,如果没有实体按键似乎就跟硬派的外观不搭调了; 4具备五座的空间采用了大四座的空间布局,每个人都有舒适的独立空间; 5.采用高强钢笼式车身,安全性有奇瑞把控; 6.iAWD电动智能四驱,适合近郊和城市道路; 7.智能座舱方面,骁龙8155+高通5G,支持无线Carplay是一个亮点; 8.智驾采用地平线方案,具备高速NOA和记忆泊车功能; 9.由于距上市还有一段时间,车身及内饰配色还在征集中。 iCAR V23的定位和iCAR品牌一样,目标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价格自然也会是年轻人消费得起的,你觉得卖多少钱合适?你对这款硬派复古方盒子电动车还有别的期待吗?
3月销量出来了,2月是春节没啥参考价值,3月就很有参考价值了。 先看看纯电:Model Y依然独树一帜,消费者不傻,除了品牌力,Y的产品力并没有真的落后。之后就是价格在15万以下的比亚迪车型占据半壁江山,埃安在同价位纯电车型可以在比亚迪嘴里抢一口肉,五菱和长安就是靠5万元左右的廉价电动微型车了,跟比亚迪不在一个战场。 再看看插混:没啥好说的,比亚迪的天下,8-25万区间吃的很死,插混MPV也是腾势一枝独秀,五菱长安靠性价比和差异化在秦这里分点汤,领克08凭借品牌力勉强挤进前十。 最后看看增程:问界开始蚕食理想以前独占的版图,后面这个情况可能还会更进一步,深蓝零跑也是低价路线,并没有跟两个大哥正面竞争,从总量来看,除了比较高端的家用SUV新能源市场,20万以下级别增程完全可以被插混取代,在成本和产品力上并无优势,这也是零跑接下去会很难的重要原因。
昨天小米SU7刚炸裂登场,今天阿维塔就紧跟着把上市才四个月的12上了一波新。 阿维塔新款12的变化直白来说就是“加量不加价”,在现款已有八款颜色的基础上新增了一款称为“晖金色”的配色,个人认为也是所有配色中最吸睛的颜色。 如今衡量一台智能化新能源车型是否值得购买,我认为主要看三个方面: 1.智能座舱: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和小米的澎湃智能座舱由于可以实现手机和车机更好的互联体验和,已经明显拉开与其他家的差距,这是手机制造商参与造车的一大优势; 2.智能驾驶:我不得不说,这一块阿维塔有华为加成,优势还是很明显,同为中大型纯电轿车的小米SU7和极氪001,前者的智驾能力还有待验证,其城市NOA目前还是期货,而001的智驾能力一直是公认的短板; 3.三电实力:电池这块,宁德时代已经一骑绝尘,虽然市面上20万以上级别的电动车基本都会用宁德提供的电芯,但是单纯买电池还是跟宁德深度合作研发会有很大的差别,阿维塔最早与宁德时代合作磐石滑板底盘,使得电池和车身底盘更加一体化,各方面表现也会比单纯的采购、组装拼凑更优秀。 虽然小米SU7在价位上低于阿维塔12,但小米第一款车的这一波的热度,要说友商们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但也大可以不用过度担心,小米的优势是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回归到一台车来说,SU7除了米家生态以外,并没有特别新鲜的技术和格外突出的产品力,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SU7,但那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台有驾驶乐趣的电车,可惜驾驶乐趣并不是大部分消费群体在意的卖点,所以回归到一台售价20-30万价位的纯电轿车,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永恒的主题。 回到阿维塔12,相比小米SU7高出的价格,得到的是更加原创和高级的设计,更好的用料和质感,更大的空间体验,以及更多的全系标配配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阿维塔背靠长安这家老牌车企,论造车,沉淀同样重要。
小米SU7今晚公布售价,但我认为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性价比...查看全文
小米SU7马上公布售价了,销量和口碑能不能达到雷总的预期?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小米手机用户,而是……...查看全文
比亚迪e平台3.0首款纯电SUV今日上市,售价9.68-11.98万元,共三款配置,301km和401km两个续航版本。无论从车本身的设计风格还是发布会的调性来看,元UP都走年轻活力路线,外观动感、尺寸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好开好停,元UP的目标是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也成为了比亚迪王朝系列最针对青年尤其是女生的一款车型。 元UP所在的紧凑级纯电SUV的市场目前还是缺少一款爆款产品,月销量过千台的单品都没有几款,任何有可能成为增量的定位区间比亚迪今年都可能去涉足,期待一下比亚迪元UP的市场表现!
极氪的第五款量产车型极氪MIX公布了外观定妆照,这款车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MPV,从尺寸上来看应该是5-6座布局。 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雪铁龙毕加索(图4),该车定位紧凑级MPV,但使用了轿车的四门开启方式和2+3的座椅布局,而且后排三个座椅是完全独立的同尺寸座椅(图5),所以舒适性和横向乘坐空间比轿车的第二排高不少,圆润的车身造型使得乘坐和储物空间都比同尺寸轿车更加优异,通过性也优于传统MPV,很适合家用。 回到极氪MIX这款车,其实真正值得期待的就是车内座椅和空间是怎么设计的,核心亮点应该都在车内。先不说纯电MPV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单论设计风格,极氪这套真正自家的设计语言在MIX这款MPV车型上明显比在007上更和谐,所以我猜极氪在MIX后大概率要上SUV车型了。
智己可以“横着走”,但真的有用吗?今天智己L6两条“横着走”的黑科技展示视频,炫技成分比较大,由于没有采用实车拍摄而是情景模拟,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两个场景分别用较为夸张的方式展示了低速情况下的“后轮与前轮同向转向”和“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向”的两个模式,前者可以让车身实现斜向平移,后者实现扇形转向。 但是前一个场景的展示逻辑有较大问题,因为在遇到图1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利用后轮转向的模式其实还是后轮跟前轮同向,从而减小转弯半径,让整车最窄的面(即车宽面)去通过狭小的空间,而不是不是让车身间距最长的两点(右前方和左后方)去挑战空隙的极限(分别和障碍物的最小通过距离仅剩3 、4cm)。 当然我对于智己这套“VMC智慧数字底盘”的实际体验还是很期待的,因为日常情况下,一套真正聪明的底盘可以在不经意间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并且真正解决一些传统底盘棘手的问题,比如在底盘支撑性和舒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当然了,后轮转向应该只是其中比较直观的一点,但受限于成本和空间,我相信对智己L6这款轿车来说,后轮转向并不可能是全系标配,而我也会更关心在没有后轮转向的加成下,这套智慧数字底盘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解决方案和惊喜。
蔚来子品牌第一款号称“比毛豆Y更棒”的车型长这样,个人还是比较失望的,蔚来本品牌的车型设计都没得说,很好看也很高级,只是很多人买不起而已,而这款更多人可以买得起的低配蔚来——乐道L60,前脸跟极星4有些形似,但并不算好看,现在就看产品力和价格了,在20万级别能买到支持换电的纯电SUV应该是最大亮点。
今天小米汽车终于官宣了第一款车SU7将于3月28日上市的消息,而且号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可以说是胸有成竹的架势。我就来大概预测下SU7的定价,虽然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比2023年更残酷,但雷总对小米汽车有着必胜的决心,那么第一款车型S...查看全文
在来试驾体验吉利银河E8前,先看了一眼销量情况,二月份E8卖了2000多台,在中大型纯电轿车中紧跟在极氪001和比亚迪汉EV之后,作为银河品牌下的第三款车型以及第一款纯电产品,我认为后续还有较大的爬升潜力。试乘试驾了一天,说说个人感受: 1.我试驾的这台银河E8是售价19.88万元的665km星舰远航版,属于中配车型,同时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推荐的配置,价格也刚好压在20万以内,续航能力拉满、驾驶辅助功能够用、标配实用的电动后尾门和AR-HUD,还有与整体车身比例搭配最合适的19英寸低风险轮毂; 2.号称“最美卷王”不过分,整个外观很大气,比例匀称,姿态好,需要+5000选配的一体式发光前保倒没有必要选装,我认为车头的线条和细节已经足够丰富了; 3.车内最夺人眼球的必然是这块全系标配的45英寸8K屏,市面上很多比E8定价更高的新能源车型中也有很多大横屏,但大多都是有拼接或者粗边框的,实际视觉效果和体验大打折扣,而真正的大横屏加上8295芯片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无论是导航还是视频都可以在左中右三个位置丝滑移动,解决了主副驾扭脖子看中控屏的痛点。而且E8的方向盘也为了尽量减少主驾位置看正前方屏幕的盲区,在造型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4.前排座椅带加热通风和记忆功能,同价位内已经是拉满了,后排虽然没有这些配置,但整体乘坐空间表现和座椅舒适度很棒;中央扶手前方保留了一排实体按键,除了高频使用的空调操作外还有驾驶模式选择以及能控制中控屏的实体操作旋钮,相比如今市面上很多无实体按键的设计,E8保留的这块区域更加方便驾驶者盲操,好上手,而且也降低了学习成本,对更多不同圈层消费者更加友好; 5.有许多用心的设计细节,比如半遮挡半透明的遮阳板,兼顾了遮挡刺眼阳光和减少遮挡视野,尤其对纯电轿车很有用。车内外都有很多西湖景观的设计元素,E8上看到最多的是三潭印月相关元素,甚至在前挡的角落初还能看到三潭印月的轮廓,细节满满; 6.动态体验下,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低风险的车身设计不光带来更低的能耗,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风噪,在高速行驶下车内的也比较安静,20万以下的价格已经能够得到这么接近高端豪华车的车内静谧性; 7.除了最高配的性能版之外,银河E8主打的并不是加速性能,但运动模式下的动力响应也已经完全满足日常使用,而且底盘的滤振能力不错,哪怕坐在后排也比较舒适,不容易晕车,而且舒适模式下的刹停制动也会特地抑制点头的情况,对乘客很友好,集团体系内SEA架构的优势显而易见,这是其他同价位同尺寸竞品所不具备的; 8.说一些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虽然有智能语音助手,下达语音指令后也响应迅速,但可实现的功能还有提升优化空间;虽然车外有五个摄像头,但主要是为低速泊车使用,而在行驶过程中无法提供盲区显示功能;整个车机系统功能丰富,但由于菜单页面较多,有较高学习成本,需要花不少时间摸索;采用魅族的Flyme Link,可以实现无感连接,但实际体验还是更像投屏映射,不少app的匹配性还有提升空间,而且魅族手机较为小众,在与华为和小米等类似功能的体验中还有一定差距。 小结一下:对于一款大厂出品、起售价17.58万的中大型纯电轿车而言,银河E8已经是一台足够有竞争力的车型,虽然今年的整体竞争形势一定是更加惨烈,但无论是卷价格还是卷产品,E8都还有底气,并且形成与自家兄弟品牌领克007、001的上下阻击,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华为系和小米的同级别产品,都一定会把银河E8列为极强的竞争对手,今年的好戏还在后头。
凯美瑞是去年国内销量最高的B级轿车,全新一代车型也就是第九代凯美瑞马上要上市了,之前预售价是17.38万元起,我觉得正式上市起售价完全可能是16.98万元,跟比亚迪汉同一个起售价格,为传统合资阵营争口气(大哥带个头,跟不跟看各位了[并不简单])。 如果想加入价格战,丰田无疑是所有合资品牌中最有底气的一个,一方面虽然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被新能源追着打,但丰田旗下车型实际的销量还是很大;另一方面,如果放眼全球市场,丰田依然是最赚钱的车企,甚至美股也创造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3300亿美元。 我们都知道,那些在中国市场都快混不下去的诸如法系、韩系,实际上在全球市场依然活得不错,只是在中国市场暂时偃旗息鼓罢了。丰田则不在其中,尤其是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后续会进一步退坡,那传统燃油车以及非插电混动车型依然会有较大的市场。 我坚定认为,丰田在最近十年内依然可以在全球且包括中国市场过得很好。
市面上对标Model Y的车型有很多,包含但不限于小鹏G6、昊铂HT、智己LS6、极越01、高合Y等,可以这么说,这些车在产品力方面相比Model Y各有各的优势,毕竟Y已经是几年前的产品了,但蔚来子品牌至今还在用“比毛豆Y更棒”,说实话,我对这款车型上市后的实际销量表现并不看好。 原因很简单,任何模仿和试图超越Model Y的车型只能喝汤,想超越Y的销量,绝对不可能用对标Y来实现。 Y在这个价位的电动车里的优势并不是突出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而是作为一台纯电代步工具,没有什么伪需求的东西,但用户真实需求的东西做得很全面,而且品质稳定、售后好。 蔚来一直以服务著称,但蔚来的子品牌,服务这块肯定是要缩水的,也就不能称为优势,那蔚来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这波比亚迪荣耀版的发布终于引来了压轴车型——元PLUS荣耀版,价格区间11.98万-14.78万元。这款车也可以说是目前比亚迪王朝系列销量最大的纯电车型,同时也是比亚迪出海业务的最重点车型之一。 还在龙年的正月里,比亚迪“降价增配”和“电比油低”的荣耀版车型连番轰炸基本告一段落,给2024年的中国车市起了个头,但是面对比亚迪2023年超过300万台销量的战绩,2024年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只靠降价也许还不够保险,我很期待后面还会有哪些大招。
我觉得理想最牛的地方在于,不是通过车主人传人,而是车主的娃,娃传娃,现场遇见一个家里有L9的男孩子,对MEGA很了解,完全就是现场的销售人员[并不简单]
55.98万的MEGA,嫌贵的,只因为你不是目标人群! 今天在车里看直播,刚打开就看到一家七口上台(夫妻俩+三娃+爷爷奶奶),什么家庭才能有底气生三个娃? 55.98万元,就一个配置,成功人士根本不用多花时间研究,选个颜色就完事了。所以网上有很多把小鹏X9跟MEGA对比的人,我觉得对比一下产品力没问题,但实际面向的人群真的会有区别。 过去有很多MPV产品对标埃尔法,号称产品力全面超越埃尔法,却没有一款撼动埃尔法的地位,我认为MEGA是最有机会成为有钱人家庭追捧的豪华MPV,拭目以待!
大家庭真的需要一辆MPV,好男人的终点就是买一台MPV[并不简单]以前理想汽车只有SUV的时候一定不会承认这点,但今天MEGA要上市了! 六座SUV和七座MPV,差别可不只是一个座位——SUV的确可以带你去更多地方,并且更适合全路况,但家庭出行还是以中短途为主,而且除了孩子,也经常会带上家里的长辈,所以相比SUV的通过性,MPV的舒适性和空间表现还是会更胜一筹,尤其是更低的地板可以更方便孩子和老人上下车。 我之前对纯电MPV并不太看好,主要原因是如果是商用,保留油箱一定是更稳妥的做法,即便是极氪009这样看起来商务范很重的纯电MPV,其实真实场景还是家用为主,包括今年初上市的小鹏X9和今天下午即将上市的理想MEGA都明确了满足家用需求为主的定位,纯电的设定对于一款家用MPV来说并不算劣势了,而且市面上几款主流的纯电MPV,车长都来到了5.2米以上,空间表现越来越好。 那以往的MPV,主要的痛点是什么?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排舒适性和空间不足、进出第三排不方便、第三排不收起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不足、座椅折叠操作繁琐、被动安全性先天不足、驾驶感受不佳、风阻较大、风噪较大、燃油经济性一般等等。看看今天的理想MEGA会不会各个击破?
比亚迪宋Pro DM-i荣耀版今日上市,起售价10.98万,比现款下降两万元,还增加了黑骑士外观。 今年过完年以来,比亚迪已经连番上阵了多款荣耀版车型,全都主打“增配降价”策略,从去年的“油电同价”推进到如今的“电比油低”,在车型对应的价位和级别中都给竞争对手尤其是合资燃油车带来更大的压力。 比如宋Pro所在的A级SUV市场,以前是以日系为首的合资燃油车的天下,而现在基本都被挤出了销量榜的前五。
上周才上架了7.98w的秦PLUS荣耀版,今天汉唐的荣耀版也跟进了,汉DM-i 16.98w起,唐DM-i 17.98w起,于是我们会发现近期的新能源产品发布会很少有20w以下的产品,懂得都懂[doge] 但比亚迪“电比油低”的口好显然是冲着合资燃油车去的,今年每个月的销量榜单都会很有趣,看看新能源时代是不是在今年彻底到来[并不简单]
我在几个小米汽车相关的群里,感受最深的是,很多人把小米汽车当成是各大车企的假想敌,包括很多自媒体也是这样引导,只要一有15-30万区间的新能源车上市公布售价,就说小米汽车“难了”甚至“凉了”,尤其是吉利系,从银河E8到极氪007,再到001换代,昨天的001发布会现场,我还听到有人大喊“让雷军好好学学!” 坊间一直传闻吉利跟小米因为挖人的事情结下梁子,但是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动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算吉利真的有怨言,但推出新车并且放出有竞争力的价格,怎么可能只针对某一个单一品牌?这么做也太儿戏了。 当然了,小米SU7从去年年底首次亮相到现在过去两个月了,目前很多消息表示上市发布会可能在3月28日,距今还有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里,群里不断有人问什么时候公布价格,以及不断有疑似售价实则都是烟雾弹的售价表出现。无论是真正期待SU7的潜在用户还是唱衰小米汽车的群体,这个长达三个月对价格的猜疑确实提供了很多发酵情绪的空间。 但我还是维持我之前的判断,小米SU7的起售价不会低于20万,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SU7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走量,而是建立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确立小米汽车在汽车市场的地位。今年是真正投入量产的第一年,本来就会面临产能爬坡的问题,所以走量的任务交给第二、第三台车。
苹果取消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结束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探索计划。 对果粉来说,这个消息应该会让他们比较遗憾,这意味着苹果生态下的“人车家生态”成了泡影。 但对苹果来说,我认为是明智的选择,有太多的因素让苹果造车显得不那么有必要了,一方面入局时间太晚,而且放眼全球,也已经不缺一家新的智能电动车品牌了。 那么苹果放弃造车,哪个品牌最受益?海外市场,我认为是特斯拉,如果苹果造车,特斯拉一定会直接流失一批果粉用户。 那中国市场,你认为哪个品牌最受益?除了特斯拉,我认为是小米汽车,国内的果粉大概率不会选择华为系的汽车品牌,但小米汽车早就向苹果用户抛出了橄榄枝,比如支持carplay和ipad,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真实的影响力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雷总“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的目标直接少了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上市将近三年的极氪001今天迎来全新换代,从外观的变化来看,充其量像个中期改款,为什么极氪称之为全新一代?在发布会现场的我分享一下关键信息和个人感受: 1.发布会一开始,是车主访谈集锦,除了常规夸的部分,也对001的改善和升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后面的内容大部分都基于老车主的需求; 2.从交付至今,001售出超过16万台,在2023年售出69134台,是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的第一,并且渗透超过60%的高端猎装市场(包含旅行车); 3.虽然新款在外观方面改动不大,但2000+个整车装配级部件总成优化升级了1118个,优化超过50%; 4.外观升级方面很克制,变化包括前后保险杠、运动方向盘、轮毂和座椅设计等,最大的区别是提供了全新的猎装绿,据说是因为很多车主喜欢改成绿色车衣; 5.高配才有的都是噱头,全系标配的才有诚意,全新001全系标配全栈800V高压系统、入门即750公里续航大容量电池、高性能碳化硅电驱系统、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8295芯片、激光雷达; 6.100度麒麟电池CLTC续航750公里,支持4C充电倍率,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25公里;95度神行电池CLTC续航675公里,支持5C充电倍率,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56公里; 7.安全一直是极氪品牌的强项,交付21万辆0自燃,并且有“公路坦氪”的名号; 8.智能驾驶方面一直以来并不算是极氪的强项,但追赶第一梯队的步伐很快,此次的ZA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对今年3月底前下定的车主以及现款001车主0元免费开放; 9.智能座舱方面,全系标配YAMAHA环绕立体高级音响最实在,还有很多噱头十足的功能,比如5D影院、健康减压舱、眼神交互操作、分区调光天幕等; 10.说了这么多产品升级,老款001车主有什么感想?虽然所有新款001的升级都很诱人,但整个发布会还是很照顾16万个老车主的感受的,可以说不涉及硬件的所有升级和权益,老款001都可以免费、与新款同步升级,当然如果真的觉得新款001物超所值,可以考虑置换,充电权益可以免费转移。 卷王还是那个卷王;不但向上卷,还要向外卷;超越001的只有全新001。
今日上市的坦克700 Hi4-T共推出三款车型,极致版:42.8万元,极境版:46.8万元,限定版:70万元。 坦克品牌在硬派越野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而插混技术的加成让一台越野车也拥有极高的燃油经济性,势必给越野玩家们提供了更优解。作为坦克品牌目前的旗舰车型,坦克700 Hi4-T车身尺寸为5090*2061*1952mm,轴距3000mm,接近角和离去角分最大别为37.8度和37.6度,最大涉水深度为970mm,采用非承载式车身。 该车全系采用了3.0T Hi4-T技术,综合功率385kW,综合扭矩800N·m,百公里加速5秒级,WLTC综合油耗2.97L,馈电油耗百公里10.9L。 此外,该车还配备机械四驱和三把锁在内的非解耦四驱结构,并配备空气弹簧与CDC电磁减震器,高度、软硬可调。 驾驶模式方面,提供包括标准、经济、运动、雪地、泥地、沙地、岩石、涉水、4H、4L、自动、专家模式。 坦克给我们提供了一款很有吸引力的产品,你怎么看待如今的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
我觉得今年能屏住就屏住,有车开的想换的再等等,没车开的尽量等到2024年底再看看,除非是急需买车,不然2024年我最真诚的建议就是当一个等等党。 因为,这惨烈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现在买,随时会有踏空的可能。龙年刚开始,就有一直走高端路线的高合撑不住了,但你以为只有高处不胜寒?接下去非第一梯队的新势力都会很危险,比如我猜测哪吒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不好意思我对哪吒没有敌意,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同样价位区间,零跑已经跑赢了哪吒,很明显,几乎重叠在一个价位和定位区间的新势力品牌,只有其中一个能活! 而在10-20万区间的主战场,前有比亚迪秦PLUS直接干到7.98万,那10万左右价位区间的合资油车要不要跟进?我们可能马上能看到15万的汉和海豹。紧接着,有底气的就继续跟,跟不上的就淘汰,背靠大树的就算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也会很艰难。因为消费者最怕的不是自己刚买的车就降价背刺,最怕的是开了没两年车企关门了,那就别提残值了,都没地方修去。 所以无论你要买新能源还是传统油车,我的建议就是,2024年,不着急就先等等!
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起售价7.98万元,以秦PLUS车型为例,起售价相比2023款又降了一万元。“电比油低”,这四个字的杀伤力太大了,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今年要进一步蚕食合资油车市场。 2023年,比秦PLUS销量高的紧凑级轿车还剩下轩逸和朗逸,而速腾和卡罗拉已经被超越;2024年的基调已经很明显了,这几款已经霸榜十多年的合资燃油车,份额会继续下降,哪怕跟进降价,这种趋势也已经不可挽回了。 2月19日刚放出了起售价7.98万、“电比油低”的秦PLUS,而2月25日又要上市百万级别的超跑仰望U9。而这只是开始,我相信今年我们会看到比亚迪不停地出牌,会是很精彩的一年!
比亚迪在2024年一个大方向就是全面推进智能化,刚从比亚迪总部参观体验回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比亚迪的智能化和行业现有的技术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行业内现有的技术,但凡是消费者真实存在的需求,比亚迪就会跟进;2....查看全文
一汽丰田亚洲龙可以说是丰田旗下前驱平台轿车的旗舰,和雷克萨斯ES同源,定位略高于凯美瑞,最初亚洲龙车型的出现就是为了北美市场,那里需要尺寸更大、更舒适、动力更强的中大型轿车,所以在亚洲龙正式被一汽丰田实现国产之前,中国的不少消费者都在期待这...查看全文
路过位于上海松江区九干路168号的小米汽车上海交付中心,目测基本上已经完工,就等年后开始投入运行了。这里未来将承担小米汽车在上海地区的新车交付工作,同时也有展厅和销售售后等作用。
#我更喜欢方盒子的SUV,比如路虎卫士、奔驰大G、丰田陆巡、铃木吉姆尼,还有国产的方程豹豹5、坦克300等等,我觉得SUV就该是方盒子造型,风格硬派,具有高离地间隙和通过性,并且具备一定的越野性能。 但城市SUV真正流行起来靠的不是以上这些硬派SUV所拥有的属性,而是相比传统三厢轿车更好的乘坐和储物空间以及更高的视野等,所以销量好的SUV反而是更具流线型的设计,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风阻,从而达到媲美轿车的油耗(电耗),比轿车更高的离地间隙也让SUV可以适应更多路况,也更适合自驾出行。 但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方盒子造型的SUV也开始满足你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比如上面提到的方程豹豹5、长城哈弗猛龙和还未正式上市的深蓝G318等车型,城市开也轻松舒适节能,还可以偶尔也去撒把野,算是给方盒子SUV一个更接近主流消费需求的机会。
现在用驾驶辅助的人越来越多了,其实只要包含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我们就可以解放右脚了,那么在开启驾驶辅助功能时,你的右脚一般会放在哪里? 根据我个人的习惯,我一般会虚放在油门踏板上,除了在必要时可以踩下油门踏板外,对于需要紧急踩刹车也是最合理的位置。 我最不建议的就是虚放在刹车踏板上,一方面,刹车踏板居中,其实长时间放置右脚很不舒适,更严重的是,虚放在刹车踏板上反而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大力制动。 当然如果道路十分空旷的情况下,偶尔放在地板上休息也没有问题,但在交通较为繁忙且路况较复杂的情况下还是建议能够更多时间将右脚放在油门踏板上。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验,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才是智能交互大灯的正确打开方式!虽然最近不断有高合的负面消息,但如果没有这个个性化极高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参与竞争,还蛮可惜的。
来看看一汽大众ID7实车,展车用了主打的云杉青色,看实车很上镜,比看图片质感更好,而且车内饰也用了车身同色的翻毛皮饰板,毕竟是ID旗舰,挺有高级感,而且并不显得老气。 试了下我之前提到的半隐藏式把手和掀背尾门,算是我认为的两个实用设计,确实很好用。整车就是一台给人感觉靠谱且没明显短板的纯电轿车,适合35岁以上,对驾驶品质以及传统车企比较看重的人群,很多都是大众品牌或其他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置换群体。 说个题外话,因为是商场里的城市展厅,放两台车已经很挤了,但ID7车外车内贴满了展示产品力的贴纸,其实很影响感官体验,我甚至没法完整欣赏整车的侧面和侧后方。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确实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功夫,急需秀肌肉可以理解,但ID7本身是一台设计还挺优雅的轿车,如果贴满标语反而会影响消费者对这台车高级感的体验。
去极氪展厅看了下007实车,这台展车是四驱智驾版,售价25.99万元,加装了20英寸轮毂加四活塞卡钳以及感应自动门,整车价格28.79万元,除了顶配的四驱性能版,这台基本上拉满了所有配置。 这车比较有意思的几个点: 1.星际之门套装,虽然没有照明功能,但据说选装的客户占大多数,毕竟不选装的话,前脸没有特点了,如果我买007,会加装的同时选择黑色,这样车头整体感更强,不亮灯的时候也好看。 2.选了感应自动门,车门就没有实体把手了,我个人不太喜欢隐藏式门把手,干脆变成触控式,车门也更有整体感,唯一缺点就是1.2万加装并不便宜。 3.方向盘中间有一排快捷键,包含了自动泊车、锁车、360°影像、电动尾门和充电口开关,很实用,但实体快捷键也就导致了无法自定义快捷键。 4.中控屏可以向左、向右倾斜和居中三种模式,驾驶者导航或者副驾看视频都会更加直观。 5.蚝式后备箱开口,对三厢车来说把开口最大化了,四驱版本的前备箱略小,两驱版本会更实用一些。 6.车内的包覆材质都比较有质感,主驾侧还有一个眼镜袋,小心思细节都不错。 目前的订车周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考虑到2月就要过年了,希望年前提车的肯定要抓紧了,加两万选装100kWh电池的车主占比不大,看来电动车发展到今天,大部分消费者对75kWh这个量级的电池基本上就够用了,店内的试驾车过几天会陆续到位,有机会再去动态体验下。
路过小鹏展厅,进来看看小鹏x9实车,实车外观比图片好看不少,展车用的暗夜黑比较上镜,整车质感也不错。 这台展车是39.98万的702 MAX,选装了20英寸轮毂和座舱升级套装,所以展车实际售价42.18万。 在选装升级座舱后,第二排可以实现一键零重力座椅,加上全系标配第三排座椅完全可以电动收起,X9比目前市面上MPV车型在座椅电动化方面更彻底,空间变化更灵活轻松。再加上全系标配主动后轮转向、双腔空悬等,性价比拉满了。 由于X9售价区间比同样纯电MPV的极氪009低不少,又比理想MEGA先上市,最近热度还不错。大概了解了下,相比厂家传播层面更主打家用的定位,实际公司买X9的数量不少,在家用市场深入人心的理想汽车后续是否也会是这个情况? 在上海,我认为公司买纯电MPV会越来越成为主流,因为上海注册的公司可以获得一个公司新能源沪牌指标,毕竟目前公司蓝牌也要十几万一张,多一台纯电MPV又能帮公司省钱又能接待客户体现公司的与时俱进,一举多得
最近在几个讨论小米汽车的群里,各种声音都有,有说起步价20w以上必凉的,有说顶配不会低于40w的,雷军则直接说“50万以内,有对手吗?”(图1) 说说我的观点: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必然是背负着品牌定调和秀肌肉的重任的,走量不是SU7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上市后的首个季度,毕竟第一年肯定会面临产能爬坡和交付等等问题,所以把走量的任务交给第二、第三款车型吧。 那既然SU7是雷军的情怀之作,他本人也对保时捷和特斯拉充满敬意,那我个人认为,这台C级性能轿跑,不能只是样子货,甚至不能只是直线加速快,零百加速2.78秒(图2)这个卖点现在不算亮眼,今年上市的纯电轿车,顶配都能有跑进4秒甚至3秒内的能力,消费者也麻木了,明年如果配上了V8s电机,一定就是2.5秒内了。 但是,真正的底盘素质,靠直线加速是体现不出来的,这年头电车加速并不值钱,但真的敢秀圈速的电车都是路特斯或者001FR这种80万以上级别了(图3),极氪007直线是很快,下赛道想必并不会很快,毕竟还是偏家用车调校。但对小米来说,SU7必然要去刷圈证明自己除了直线快也会有底盘功底,赛道上干掉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的顶配(图4),价格是他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是路特斯和001FR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那就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宣称的名副其实的“驾驶者之车”。而且,就要用今年就会装车的V6s电机来跑(图5),而不是V8s这个明年的期货,等这个电机上车,SU7可以学习特斯拉搞个赛改版本直接去刷纽北。 如果小米SU7不去刷圈,那这个“无限自由度自定义驾驶模式”(图6)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怎么调都不会是一台赛道上很快的车,那只提供舒适模式就可以了。 当然说了这些,你会说,买SU7的人真的会去跑赛道吗?这不重要,你可以不下赛道,但这个动作对小米汽车来说就是秀肌肉,就是证明“我不是只会直线加速的样子货”,要不然,定价比007高一点就会被质问“凭什么?”[doge]
小鹏X9今日上市,共推出四款配置: 640四驱高性能MAX:41.98万 702超长续航Max:39.98万 702超长续航Pro:37.98万 610长续航Pro:35.98万 MAX版本标配激光雷达,Pro版本无激光雷达。 我们来看看目前MPV品类的主流车型,尤其是跟X9价位区间内,包含了腾势D9、别克GL8、赛那、格瑞维亚、岚图梦想家,总之除了传祺以外的热销车型都在X9的打击范围以内,而除了GL8以外,都是混动HEV和插混PHEV车型,所以MPV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对节能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纯电MPV家用市场还没彻底打开,小鹏X9作为2024年的第一枪,看看能不能打响。
今天虽然不是上市发布会,但小米SU7的大部分产品点今天都说差不多了,本质上就差上市售价了。我来总结几个我比较看重的亮点: 1.SU7的外观真的不错,很优雅协调,别管是不是致敬一些超跑豪华品牌,颜值即正义 2.支持Carplay,作为苹果用户,很加分,虽然如果我买SU7一定会买一部小米手机来迎合小米生态,所以先吸引苹果用户,再慢慢转化就可以 3.半隐藏式门把手,新势力的一股清流,雷军很欣赏特斯拉,但更尊敬传统豪华品牌 4.实体按键,包含了空调、尾翼升降和空气悬挂,与门把手一样,其实很吸引一群主流消费者 5.很实用的大空间前备箱,这是很多新能源轿车甚至SUV都不具备的,用过才知道这是刚需空间 6.四驱版本的零百加速2.78秒,极速265km/h,和昨天的极氪007杠上了,别忘了小米超级电机V8s要等2025年装车,所以还会更快 7.无限自由度自定义驾驶模式,对SU7驾驶乐趣有了一些期待 8.Boost模式实体按键,跟电机用V6 V8命名一样,对传统燃油车的致敬 看了雷总讲了俩小时,我感觉雷总确实是喜欢车的,而且对传统造车工业有敬畏之心,还找班戈这样的传统设计大师站台,可以认可这种看似保守,更接近合资品牌发电车的风格,跟新势力走了不一样的路线。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与小米SU7定位最接近的竞品极氪007售价20.99-29.99万元,你觉得小米SU7看齐007价格还是更高?我猜测会高一些,来到22-32万的区间,大约三个月后可以见分晓。
极氪007上市,起售价20.99万元,顶配四驱性能版29.99万元,价格区间刚好20-30万元,2024年1月1日就开始交付。虽然007的发布会夹在昨天的华为和明天的小米之间,但可以感受到极氪自信满满,预售40天订单超过五万台,号称“800V时代纯电轿车之王”。 可以说产品力覆盖了各个方面,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研音响和浩瀚智驾中立体车位的自动泊车。极氪007的外观也是亮点之一,采用了极氪真正自己的全新设计语言,前大灯的智慧灯幕占据了车头,我个人最喜欢黑色,无论白天黑夜或者开灯关灯,整个前脸都会比较和谐。 整个发布会用了很多“第一”,在如此卷的2023年已经见怪不怪,但007的产品点整整介绍了一个小时没有停歇,也可以看到极氪面对2024这个更刺刀见红的一年已经做好了准备。
小米具体要造什么样的车咱等雷军28日亲自说,我来聊聊比较有趣的小米汽车几款车的内部代号,小米目前已规划三款新车型,将在未来三年内相继发布。三款新车中两款为纯电动,一款为混合动力,两款电动车的内部代号分别为“摩德纳”、“勒芒”,而混动版的内部代号则为“昆仑”。 我们都知道摩德纳是法拉利的故乡,而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次数最多的是保时捷,所以小米第一款车,也就是SU7是小米的法拉利,而第二款车大概率是SUV,是小米的保时捷(卡宴?),至于昆仑,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仙山,我预计会是小米希望真正走量的车型。 小米纯电两款车虽然不会走低价路线,但不可能脱离小米品牌性价比的基因,可以预测SU7和第二款车型最直接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而不是去针对蔚小理和华为。 我这么判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特斯拉依然在国内销量巨大,20-30万区间还是很能打,所以小米要去抢特斯拉的意向客户,而不是去硬刚已经很卷的新势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特斯拉车主有很大比例的苹果用户,但即便是苹果全家桶用户,也大概率有不少小米的智能家电产品,对小米品牌不会排斥,也会有一定的品牌认同,所以小米汽车没必要去挖华为的墙角,而是苹果,这从小米SU7提供Carplay功能就可以看出来,我就很希望特斯拉可以有Carplay,毕竟原车导航真的不太好用。
|小米汽车的官微亮相后第一条动态就是宣布将在12月28日举行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SU7应该会在发布会上首次官方亮相。不过考虑到小米的线下展厅、交付等还未到位,所以这次发布会应该会讲一些小米造车的整体愿景并披露部分首款车型的信息,还有可能给出一个预售价或者模糊的售价范围(比如不低于20万、不高于30万之类的)看看舆论反应。然后明年过年比较晚,在2024年2月,所以我觉得小米SU7正式上市和交付最快也要明年3月底或者第二季度了。
12月22日,特斯拉在上海完成拿地签约,宣布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工厂计划在2024年内投产。 关于特斯拉会在国内涉足储能领域的消息在几年前就有所耳闻,今天算是正式开始落地了。我国的发电资源丰富,涉及风力、水力、火力、核能等大部分发电形式,发电量巨大,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全国的工业、商业和民用电,但依然偶尔会遇到供电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储能问题,发出来的电用不掉也存不下来,所以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储能的发展势在必行,就如同储粮一样,属于国家级战略资源储备。
比亚迪的老本行就是做电池,所以在21世纪初正式进入汽车行业不久后就大力投入插电混动和纯电汽车的研发,要知道中国新能源市场真正火爆也就最近三五年内的事情,但比亚迪在大家觉得燃油车还能再战一百年的时候就已经押注新能源,也是第一个实现停产纯燃油车的传统车企。 我们可以看到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220V家用交流充电方案,2010年则推出了50kW功率的直流充电桩,并多次推动国标的制定。而在2015年,比亚迪就已经推出了行业第一个乘用车800V高压电平台。 今年,比亚迪推出了双枪超充技术,并不用等800V充电桩的落地和普及(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就可以实现230kW的充电功率,15分钟补能350km续航。 我觉得比亚迪卖的好,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国内消费者(不限地域)可以实实在在得到好用、实用的产品,而不是看似先进实际还停留在期货。
星纪元ES,30万内唯一标配空悬,奇瑞这做法很聪明,属于是两条腿走路,和华为搞了智界S7,自家星途出了星纪元ES,车型尺寸价位相近,卖点却不同——智界S7还是以华为智驾为主要亮点,星纪元ES比前者便宜两万,去掉了华为智驾,多了空气悬挂+CDC减震。 虽然都是纯电中大型轿车,但你愿意花钱买智驾还是买底盘素质?这两类人一定都有,但如果都要,价格一定30万起,就铁定不好卖,所以给你二选一,你猜消费者会怎么选? 我唯一担心的还是星纪元ES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毕竟星途的店并不算多,之前的几款车型也没有爆款,品牌本身会不会拖累这款车是一个问题,不过隔壁智界也没好到哪里去,之前目前的情况跟问界的火爆形成了一定反差。 不过我真的希望奇瑞的新能源可以走起来,毕竟是这些年下来自主中技术流的代表,不希望这俩车都淹没在厮杀之中。但别忘了,后面紧跟着极氪007和小米SU7,都不是省油的灯。
比亚迪计划到2025年在日本销售3万辆,比亚迪引入日本的三款电动车有轿车、SUV和两厢小车。 目前日本市场上的新能源产品选择很有限,本土的丰田本田等纯电车型产品力不太行,而且日本路上跑的车还是以燃油和非插电混动HEV为主,需要插电的新能源车型还没有起势,所以哪个海外品牌可以抢占日本纯电市场先机很重要。我之前在东京看到现代IONIQ在做推广,要知道日本马路上很少看到韩系车。 而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除了遍布日本的比亚迪公交车以外,机场的接驳车也有比亚迪的身影,这也会对日本民众培养出比亚迪的电动车很靠谱的意识,所以我们拭目以待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把这出是不是小米自导自演放一边,我觉得小米SU7颜值真还不错,很期待能早日看到实车。 在所有纯电三厢轿车中,蔚来ET5和7我觉得是颜值在线的,但坐高是个问题,剩下的都没有太惊艳甚至有些奇怪。虽然都说是模仿Taycan,但我认为就算有所借鉴,但这外观设计完全不算山寨,车尾的可升降尾翼也增色不少,但我更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SU7采用了半隐藏式门把手,好用耐用同时也不会比全隐藏式增加太多风阻。 所以下一步我关心的就是SU7的实际坐高情况了,如果这个没问题,我是真的心动了。
虽然不是这车主打的产品点但比较打动我: 1.与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不同的是,ID.7 VIZZION 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相对于车门的平面几乎没有凸起,也达到了隐藏式把手降低风阻的效果,但操作却一目了然,这样就能兼顾实用、美观、低风阻、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掀背尾门设计,我个人其实不喜欢传统三厢轿车,并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后备厢开口不如两厢车和SUV那么大,取放物品不够方便,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用户不喜欢三厢轿车的原因之一,但ID.7 VIZZION所采用的掀背造型并不是只为外观服务,而是也让后备厢可以连同后风挡整块开启,形成一个超大的开口,给取放物品带来极大的便利。
客观看一下11月销量,把前缀都去掉,你会发现,除了Model Y,其他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真的走量的都是10万元上下的家用车。再来看看20万以上级别,排在Model Y之后的其实就是问界M7,11月卖了1.7万台,大约是Model Y的三分之一。中国汽车市场过去一年卷出了新高度,2024年肯定还会更加惨烈,但20万以下依然是传统合资和自主的天下,20万以上依旧没有把特斯拉踢下神坛的品牌出现。少自嗨,多造点真正值20万以上的车,能买得起20万以上的消费群体在未来几年并不会大幅度增长。
特斯拉回应成都连撞11车事故,作为特斯拉车主,我屁股可能是歪的,但是就这么说吧,特斯拉是外资,国内汽车行业已经这么卷了,而且早期特斯拉给中国新能源市场带来鲶鱼效应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凡特斯拉真有缺陷,有无数种方式让特斯拉退出中国吧?至少也能拿实锤证据公布出来,狠狠罚一笔,警告一下。为什么还让这么危险的产品大范围行驶在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提供新闻素材?以及从上海超级工厂出口去欧洲等国家的产品又如何?哦西方国家出事的特斯拉都被压下来了?只有中国市场舆论不受美帝控制?
ID.7 VIZZION多处采用运动套件,并通过尾部掀背造型、尾部鸭尾,前脸两侧的气帘,侧面收腰等设计使风阻更小,仅为0.23Cd,不仅优雅,而且能耗更低。...查看全文
华为不造车,但华为想要成为智驾领域的博世,鸿蒙智行要成为汽车行业的安卓,还在自研智驾系统的车企就需要争谁是苹果了,如果还是塞班,那还不如打不过就加入。 长安此次与华为的合作,与之关联的阿维塔和深蓝汽车都会是受益方,此前已经搭载鸿蒙智行的阿维塔12会作为该合资公司合作模式的样板。而我认为,就算后续有别的车企加入,但阿维塔依然会是得到华为技术支持最全面、智驾体验最完善的品牌之一。这就如同采埃孚ZF最负盛名的8AT变速箱,虽然如今这台变速箱出现在很多品牌的车型上,但宝马的8AT始终是体验最好的,毕竟第一次装机都是宝马7系,可以理解为这台变速箱最早就是为宝马研发,得到的支持和匹配度是别家无法比拟的。 而华为想要在智驾领域赚到钱,最在意的就是装机量,仅靠目前智选车中的问界和智界显然还是会面临产能有限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后一定会看到更多品牌搭载华为智行。
华为无人代客泊车视频曝光,智界S7的这段无人代客泊车视频演示很完整,基本上遇到了大部分地下车库的场景,当有对象来车交汇时,甚至会自主倒车避让,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车速也并不慢,而遇到行人的减速和避让也很从容,最后找到空位并停入的过程相对前面的处理已经不算有难度,车主召唤以后找车主的过程只需要定位准确也就可以十分丝滑。 这个功能一旦普及,可以解决两大痛点: 1.车主直接在电梯厅门口下车,剩下的交给无人代客泊车,省去了寻找车位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停车位置离电梯太远,甚至可以不用担心有没有车位,理论上如果没有找到车位,车辆就会一直寻找。 2.大型停车场还有一个普遍情况,就是你忘记把车停在哪里,那么通过召唤功能,你完全无需记住,等车来到你面前就可以。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比如某些停车场还有立体车位,那就对自动停车入位的精度要求提高,现阶段能做到标准车位的顺利停泊就已经可以方便很多。剩下就是一些关于法规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比如在自动泊车的过程中发生剐蹭的责任归属。 其实国内外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地面停车位有限,会有全自动的立体停车库,这应该也是我们早就见过无人自动泊车(图3),只不过这一功能不是通过汽车的智驾来实现,而是建造整个设施。但这种立体停车库由于建设和维护成本等原因,无法大范围普及,并且费用也会比常规地面停车场高,所以并不能让无人泊车的便利性普及到每一个车主,现在等于把功能分散到单车上,而让使用场景可以更广泛。
近日,特斯拉ModelY长续航版上调售价2000元,我看到不少人唱衰特斯拉,觉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特斯拉从产品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如今完全靠之前树立的品牌力和消费者惯性在支撑销量,明后年情况就会变,我对以上观点持保留态度。 先抛开特斯拉这几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的正向作用不谈,我们现在仅把特斯拉看成一个在中国汽车市场一起竞争的新势力品牌。以Model Y为例,确实已经几年没有重大升级换代了,但实实在在的优化一直在进行,比如后悬挂舒适性的提升,单踏板模式可调节,甚至后驱标续的加速也优化了,同时,特斯拉的超充站依然是所有品牌自建充电站里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而购买一台特斯拉的选购过程也很简洁,三个动力选择,简单的轮毂、车漆、内饰选项,驾驶辅助一般人不会选,但标配的AP作为标准的L2也已经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位于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产能有相当一部分供出口,特斯拉并不会孤注一掷在中国这个新能源市场最卷的市场进一步内卷,而是生产符合全球多个市场对电动车需求的产品。很多车企也想去国外卷,但暂时没这个机会,不然谁想又卷又没钱赚?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如今的三电、智驾和各种配置已经卷翻天了,但其中不乏有很多伪需求,对车企来说,创造更多产品亮点是想脱颖而出的必要手段,但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买到一台足够实用、省心、方便、好开,且品质好的车才是根本需求。 所以,我持续看好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趋势,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还没有到急转直下的阶段,只是刚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相对平稳时期。
哈弗猛龙10月10日上市,10月的销量突破5000台,是哈弗品牌下销量第三的车型,猛龙车型均采用了Hi4插电混动四驱系统,所以也成为采用Hi4系统产品中销量最好的车型。比城市SUV更硬派的插混四驱SUV显然是一个有一定存量的细分市场,目前20万以内的备选项并不多,相信后续也会有更多竞品加入这个赛道,不过长城品牌在硬派SUV和皮卡等产品方面的优势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可以看看后续几个月的销量走势。
欧拉是市面上唯一针对女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我也曾经考虑过给我媳妇买一台好猫当代步车,因为这台车好看、小巧、实惠,所以针对女性的汽车产品也需要得到身边男性的认可,就能获得市场上真正的成功。 好猫之后推出的新车闪电猫和芭蕾猫,尺寸更大,定位更高,这也是欧拉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两车在造型风格上也更加个性和复古,开在路上回头率很高,也提供给女性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此次广州车展上,欧拉以芭蕾猫的多种个性配色亮相。 同时我也很期待后续会推出的A级SUV和C级轿跑,希望新车型可以把造型回归到符合主流审美的设计风格,同时从设定和配置方面贴近女性用车场景,来吸引更广大女性消费群体。
山海炮性能版上市售价27.98万元。动力采用3.0T V6+9AT,260kW,500N•m,9种全地形模式,最小离地间隙239mm,通过性更强,增加前后金属保险杠、18英寸越野AT胎、K-MAN氮气减震、12500磅T-MAX前绞盘等专业越野装备,标配涉水喉,最大涉水深度900mm,配备三把锁,采用博格华纳4A+MLOCK四驱系统,前后桥电控牙嵌式差速锁,分动器扭矩容量达到1900N•m。 在皮卡领域上,长城占有较大市场优势,结合了自家SUV的产品能力,在皮卡原有工具车的属性上也增加了更丰富的配置,而且也引入了插混技术,在皮卡这个单一产品阵列里注入了面向更多人群的元素和选择。
极氪007在2023广州车展亮相并发布预售价格22.49万元起。前有极氪001零四力压布加迪威龙,今有极氪007零百群灭特斯拉S3XY。与极氪前几款车型设计需要与领克一脉相承有所不同,007的设计元素已经完全独立出来,可以理解为真正极氪自己的设计风格,下面三张图里有实拍有渲染,但不同的配色也会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到底好不好看还得看看实车。
坦克700 Hi4-T首发限定版发布,预售价格70万元,限订70台,2024年2月开启陆续交付。 除该旗舰车型外,坦克500 Hi4-T、坦克400 Hi4-T等车型也一同亮相。今年10月,坦克品牌共计销售22105辆,其中包含Hi4-T车型8169辆,新能源占比达37%。作为一个硬派豪华越野品牌,Hi4-T插混四驱系统可以保证车辆动力充沛同时降低能耗,且没有补能焦虑,成为越来越多喜欢硬派越野车型消费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