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为什么我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

    中国智电Tech头像中国智电Tech头像
    中国智电Tech2024-11-20

    掐指一算,我干汽车这一行也有10多年了。

    在此期间,看到了比亚迪逆风翻盘,看到了理想成功渡劫,也看到问界声名鹊起。

    但非要说最让我惋惜的一个品牌,那无疑就是“小鹏汽车”了。

    像早2个月买车时,我就在小鹏上犹豫很久,虽然心理很想买,但一咬牙还是放弃了。

    为啥明明很喜欢,却不肯靠近,还为它感到可惜呢?

    这还要从小鹏的诞生谈起。

    01小鹏汽车的诞生

    关于小鹏起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但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解读其中隐藏的“雄心壮志”。

    因为小鹏刚成立的时候,还是2014年,合资是绝对霸主,国产车只配被按在地上摩擦。

    不仅如此,合资车有技术有资源,就是减配也不耽误躺赚。

    但国产车呢?别说玩高端,就是买菜车能卖动,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在此背景下,很多车企看到新能源的潜力,联想到“弯道超车”的希望。

    取名小鹏,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有着这样的目标,小鹏也是当时罕有的“务实派”。

    其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广汽、福特、宝马、特斯拉、德尔福、法雷奥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

    别人都在急着骗补,小鹏却在死磕技术。

    打一开始,就把“三电”、“智驾”当作拿手绝活。

    接连推出了小鹏G3、小鹏P7等车型后,市场迅速起飞。

    当还没来得及扶摇直上,却开始衰落。

    在今年1-9月的新能源销量榜上,小鹏只干到第15名,销量8.96万。

    虽然也不是很差,但对于小鹏而已,肯定算不上成功。

    02是小鹏的实力不够吗?

    其实小鹏在谷底一直挣扎了2-3年。

    眼看迟迟没有起色,很多人都觉得,小鹏汽车就是实力不行。

    但真相根本不是这样。

    就拿当下流行的那些技术来说,小鹏早都在玩了。

    譬如,首发了激光雷达智驾、首发了全域800V,还是第一个将后轮转向的引入MPV车型。

    不仅是做得早,还做得好。

    仅是车主拍手叫好还不够,就连大众也要拿为己有,要用小鹏G9平台,开发自家的豪车。

    就连公认“没技术”的增程,小鹏也带来新花样。

    毕竟,增程是很吃香不假,但技术落伍也是真的。

    以卖得最贵的问界M9为例,还在用400V平台,续航仅200km,充满就要半小时。

    就这个体验,也不是不能用,但肯定意犹未尽。

    而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就很给力了。

    不仅在增程上首次带来全域800V,还把续航干到430km,配合5C快充,充满只要12分钟。

    此外,小鹏的端到端智驾,也是很领先的水准。

    说白了,只要谈技术,能跟小鹏相提并论的车企,真不多。

    03但为小鹏就是卖不动呢?

    看上去,小鹏的技术很牛,但为啥就是卖不动呢?

    我跟同行聊了很久,也跟许多车主分享了意见,发现3个原因至为关键。

    首先就是,智驾的生态位被华为抢走了。

    不是说小鹏的智驾不牛,而是说小鹏根本不去拼。

    也不光是华为而已,其他各家都在卖力宣传,老板亲自下场直播。

    就连长城刚玩智驾,都吹自己是第一。

    虽然是吹牛,但真能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就拿我邻居来说,智驾就只认华为,根本劝不动。

    而小鹏智驾好,只有铁粉知道,根本不能出圈。

    其次就是,电车市场本来就很小

    抛开特斯拉不提,纯电能上量的车型,都是10万内的买菜车。

    到了20万,能打的不是没有,但也就极氪7X、小米SU7几个优等生。

    本来肉就少,其它的狼还很强,硬要抢肯定很吃亏。

    所以,小鹏也及时调整了策略。

    一方面,出了便宜大碗Mona 03,开始玩低端;一方面要出量大管饱的增程,继续拼高端。

    由于这样的调整,小鹏开始有所起色。

    譬如,今年10月,销量突破2万;今年11月,根据何小鹏预测,就要干到3万了。

    总而言之,小鹏玩新能源路走对了,但也走窄了,结果变得越来越小众。

    但幸运的是,现在已经调整策略,又玩增程又玩买菜车,基本盘就扩大了。

    加上自己的技术真的很强,但凡加强一下营销,都不会无人问津。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