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手机别老充,不然电池会坏。”
那你有没有想过——新能源车,也一样吗?
有人说,当然一样,毕竟电池都有循环寿命,充得越勤,越容易衰减;
也有人坚持,电车就该每天充,才是对电池最好的保护。
听起来都有道理,但哪种说法才靠谱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背后的差异,一次说清楚。

先说“减少充电次数”这件事。
聊到这个话题,说句不太讨喜的话:
很多人之所以纠结“要不要每天充电”,其实根本不是为了电池好坏,而是受老观念影响,总觉得“电多用一点再充,更划算”。
毕竟以前开油车时,咱们习惯了——油灯亮了才加油,反正不碍事。
现在换了电车,也还是忍不住想“多跑一点是一点”。
但问题是,电池和油箱,根本不是一个逻辑。
你越是“精打细算”,非要电量干到个位数才去补,实际上反而是在伤电池的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大多数主流车企,早就默认设定了一个“电量舒适区”——20%到80%。
这不是说高了低了电池会爆,而是在这个区间内:
电芯的电压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内部热量控制好;
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的压力最小,电解液也不会因为高压。或低压而被过度损耗。
说得简单点:这个区间,是电池“最放松”的时候。
某种程度上看,这就和人一样,少量多餐、规律作息,才最健康。
新能源车也是如此。
说到底,与其“等电干了再充”,不如“定期补一口”,这样更靠谱。

再说“频繁充电”这件事。
道理虽然是上面说的那样,但也得提醒一句:
频繁充电,不等于“想怎么充就怎么充”。
有些人听了“多充电好”,就开始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一看到有桩就冲,甚至电量还有七八成也硬插上去。
其实这不是“勤快”,这是“胡来”。
因为电池这东西吧,真没你想的那么抗造。
就拿“频繁充到100%”来说,对电芯的伤害其实很大。
原因在于,电量越接近100%,电芯内部电压越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大。
特别是锂电池,它并不是充满了就“舒舒服服躺着”——
而是像被一直撑着肚子的状态,外表看不出来,但内部其实已经很“憋屈”了。

简单点说就是:你以为给电池“吃饱了”,它该感谢你。
但实际它想说:“别逼我吃了,躺着不动,真消化不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不少新能源车主吐槽,“才开了几年多,续航缩水了几十公里”——很大概率就是充电习惯出了问题。
综上所述,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第一,充电别拖到最后,更别老想着把电“榨干了再充”。
这不是省事,是在硬耗电池的命。
哪怕家门口就有桩,也要养成“剩三四成就充电”的习惯,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二,别追求“每次都充满”,更别充完还一直插着不拔。
电池不是油箱,不是越满越安心。
电量超过90%,电芯就处于高压状态,时间一久,续航缩水、寿命变短,跑不了。
第三,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不懂的时候,宁愿翻翻产品手册,也别盲信网上的“经验帖”。
很多看起来“靠谱”的做法,其实早就过时,或者只适用于特定车型。
你学别人天天充到100%,但人家那是磷酸铁锂;你那是三元锂,压根就不是一个路数。

说到底——
电车不是不能频繁充电,而是你得“充得对”。
就像生活一样,最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用错了力气,不是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