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2款ID.6 X 智享纯净长续航版
4分 “优秀” 试驾过很多车辆,小鹏,价格太贵。问界那时候只有增程,并且价格也过高,BYD没有优惠,最后选了大众在上海补贴的优惠下,最后落地22.6,我的车型是pure+带360和抬头显示,抬头显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身高比较高,座椅也喜欢调高,所以经常低头看仪表台,有抬头显示就方便多了。内饰一贯大众风格,比较简单,储物地方马马虎虎,唯一缺点就是仪表下方的内饰条在晚上路灯下面会反光。家里有地库,整个冬天没有黑屏过,然后续航一般,百公里在15-17之间上下班。家里不能安装充电桩,只能每天在公司楼下的特来电充,一直都是慢冲。车子的视野还是挺不错的,加速动力起步的时候还是猛的。看中这台车主要还是七人位,全家出游比较方便,后备箱也很大,再放两个行李箱绰绰有余。希望后续大众可以早点有OTA功能,车机的UI 已经看吐了,我一上车就按关闭按钮,显示时钟图案。
太阳你个粑粑: 这车18万以下都是优点。
x重新启动: 指导价不行,23万都是优点
奇幻小鱼ZLW: 22.6买个小鹏G6不香吗
这价位同类型的最佳选择,可能综合来说不是很好,但是挂上7座/纯电/这两个条件,就是这个价位最好的选择。空间来说,第三排空间一般,勉强能坐人,但是电动车也不出远门,平时也能当大5座开,空间很大,后备箱也很大,第三排坐个人近距离偶尔应急绝对没问题,出远门就开油车了,所以聊胜于无,短途6/7个人一家子绝对比开俩车更经济更好。动力来说,网上看这车0-100加速并不快,但是实际上0-50加速还是挺快的,超车/等红灯第一个窜出去绝对没问题,起步加速绝对碾压大部分油车。噪音也比这个价位的油车小很多,开起来感觉还挺安静的,非要跟豪华车比那肯定没得比。续航一般倒是,最近北京天天40度,空调开的很低,感觉也就能跑个300多。
最后一句话,虽说对电车评价不错,但是北京买电车的,100个有99个是被迫的,能买油谁tm买电。
killer16202: 巨大的优惠就显得这个车性价比很高,,我的裸车价格再低一万左右,全下来21.5买个两驱顶配7座,我觉得很划算了
济南宝哥: 你的裸车价格很诱人
用户5218423434562: 中肯,能买油谁买电,生活所迫!
车子行驶质感好,续航实在,能耗较低,空间大实用,城市和长途都可以,充电也方便,续航焦虑基本不存在。
订车提车经过:腊月二十七,下单。腊月二十八,上午贷款面签,车辆装饰,下午办牌照,仪式交车。整个过程简单快捷。碰到一个刚入职不久的销售,经验可能不丰富,但服务态度还是很地道,很有诚意。上门试车,随意试。咨询问题,不管多晚,都能耐心解答。不兜着,不藏着,价格实在。不刻意,不拖沓,干脆利索。遇到对的人,就没什么好犹豫的啊,毕竟,越来越觉得,简单才是真!
用车感受:大众品牌,百年企业,底蕴深厚。动力够用,城市高速基本上不会出现尴尬的时候。车身安全性高,底盘稳重,是真稳。车机简单,基本功能还是有,只是太匆忙,账号暂未搞好,系统是2914版本,流畅性还可以。对于智能手机用起来有时都吃力的自己,够用了。内饰选择了摩登派对,棕色的,耐看,耐脏,也没什么很多选择,就更不纠结了。静音性也还可以。以上也是针对个人没开过特别豪华车的前提下的感受,但我相信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信心的。就是不知道销量为什么不怎么样。但也正是路上同款少,这又多了一条选择她的理由。
电耗情况:提车55天,行驶了近6800公里,高速大概5200公里,其他为国道城区道路,上下班路途8公里很堵,一般车载三人,一直B档。从严冬到春天,空调开得少,冬天基本是开座椅和方向盘加热,脚法应该算是温柔型,全部里程平均能耗17.2KWh。冬天高速,定速110,能耗大概20.8KWh,春天高速能耗可以控制在16KWh左右,其他路段可以控制在13.5KWh左右。春天来了,20度左右的气温,上下班短途电耗也越来越低,最低单程到了9.5KWh。记得冬天时一般都是17KWh左右,电耗都快减半了。
期待改善的地方:自修复轮胎虽好,但侧壁太容易刮破。半小时自动断电虽安全,缺少露营模式和外放电有些遗憾。车机网络有些地方不好,希望提升。
1000亿光年: 能耗较低,是跟蔚来这种动力参数是它两倍的车比吗?
魔法芒果0j4: 露营模式可以刷,我用上了很爽
智勇双全花猫4Y3: 那床整得可以
【最不满意】我唯一不太满意的是ID.6 X方向盘的触摸式按键设计,我已经吐槽过包括奔驰在内的好几个车型了,而且现在好像喜欢做这样设计的厂商越来越多了……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样设计,因为容易误触。
【乘坐体验】我试驾这一台是六座车型,我175cm身高,坐在第二排有3拳左右腿部空间,头部空间也很空旷。座椅椅垫的发泡层厚实、真皮触感舒适,独立扶手,椅背倾角可调、头枕触面大、椅背人体工学合理。地台是平整 。我将第二排调至两拳腿部空间后再去到第三排,中央通道过人不擦裤子,落座第三排时腿基本上是顶上了,椅垫也不算高,好在够宽,所以腿叉开坐是可以不顶膝盖的。此外我们现在看地台有一个从1到3排的梯次升高,这样设计有利于二三排乘客的视野通透,感觉上会更舒适。ID.6 X的尾箱空间满座下能放侧放下一个婴儿推车。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全平。
【驾驶感受】试驾车是顶配车型劲能四驱版,其最大功率230kW,峰值扭矩为472N.m。加速明显比途昂380TSI强悍,开上去也有新势力那种追求加速能力的感觉。但是调校上,大众还是尽可能让这台车车主容易从传统燃油车上过渡过来,舒适模式有较快的响应,但也不会出现高性能电动车推背眩晕的那一下;运动模式的话,之前试驾RPO极智长续航版是踩不晕的,但劲能四驱版能踩晕了。ID.6 X的转向回馈有稳定的中心区域,回正力矩清晰,妥妥的大厂风范。不过整体轻快的感受与ID.4 X需要带着一定手臂力量才能掰开的初印象是不同的,这种轻快更适合尺寸更大的车体,“车越大、越易开”的感觉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是车企通过调校能给到你的感受。
与此同时,转向过程中ID.6 X的车头响应积极,小幅度的转动方向盘就能顺滑地切换车道,如果你上车前没有注意到ID.6 X的车长,那你开上ID.6 X时绝对会忘掉这是一台大车,直到你开到了停车场才会突然想起问:“这车有这么大么?”
ID.6 X的刹车感受是前段收回动能,适合掌控车速的调节,中段开始感受到较为明显的制动效果,中后段能预期的控制刹停效果。此外它的Autohold调得特别好,深踩到中后段的时候如果车已经停了,那就会有一个力出来辅助踩到底从而激活Autohold,绿灯亮时,轻点一下油门就会释放Autohold,这个时候电机给出来的扭矩非常小,不会像有些车的Autohold那样你稍微踩一点油门就咯噔一下有那种要往前蹿的趋势。
如果和新势力对比,油门和刹车的差异感是最强烈的,ID.6 X在这方面非常细腻,我前段时间试驾蔚来ES6和这次相隔不远,显然油门、刹车这种与传统汽车制造更紧密的部分,大众的深厚功力体现得非常明显。
ID.6 X的底盘相比近年大众的燃油车反而强化了“德味”,这种体验非常有趣,因为大众传统能源车近年已经因为轻量化的关系弱化了那种传统的德系感觉了,但电动车因为底盘铺排电池后更重而回归了“德味”。过震水平也是一流的,悬架效率高,整车对底盘噪音的隔绝非常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高速上风噪也并不大。电动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噪音往往会“放大”其它噪音,ID.6 X能有这样的表现已属惊喜。
地狱象 车评创作力LV1 Mustang车主·车龄9年 关注 日常使用的用车成本低,提速快,加速猛,没有变速箱,动力衔接顺畅,只管踩,一直有持续的输出,傻快,超车感受极其好,因为能耗成本低,所以怎么踩都不心疼,舍得脚脚地板油,拳拳到肉随心所欲,每天到家停好车就插上充电,第二天一早拔了上车就走,跟手机充电一样习惯的生活方式,也不用考虑热车,油温没上来的时候不能暴力驾驶会伤车的种种因素,水温没上来空调不吹热风等问题,热泵空调原理跟家用空调一样的,所以极其的方便,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买车是用来服务我的,而不是买回来供着还需要我伺候他,同时,堵车时也不心疼费油,也不心疼开空调会费油等一系列让人心慌的烦恼,就是享受,就是爽,也不用琢磨AUTO HOLD的工作原理会不会伤车,会不会在D档等红灯的情况下,脚离开刹车踏板了,是得到了短暂的放松和休息,很自在很好,虽然车刹在原地不会动很安全,但发动机还在工作,变速箱也处于D档的位置,所以会不会伤车啊?变速箱里是不是憋着的状态下,只是强行靠手刹给刹在原地了而已呢?AUTO HOLD方便舒适的目地虽然是通过这个方式给达到了,但是是否会是以牺牲掉电子手刹和变速箱的寿命而实现的呢?仅此而已吧?所以电车的话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类似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也不用担心尾气一氧化碳中毒啥的情况,也没有颗粒捕捉器早晚要堵塞的忧愁
但是我不确定将来早晚要到电池衰减到必须要全新更换的程度时,是不是换块电池比我当初买车的车价还要贵,这是最最最最大的心病,如果你说你别开到那时候你就给他卖了,不用别人说你也早就想换车了,那么好,即使就算是到了卖车的那一天,我相信就冲这电车的保值率来讲,一定会哭的比任何人都要惨的,简直要命。
乘坐空间足够大,三排坐人能应急,能拉狗,后备箱储物空间足够大,三排不放倒都大!折叠桌子3、4个使劲拉,别的箱子随便往上堆放,毫无压力
驾驶感受超级满意,尤其是底盘操控方面的紧致表现,是大众乃至德系车应有的水准,悬挂完全舒适性取向的调校,极其软,滤震极其好,开车坐车的感受超级舒服,最出彩的当属转弯半径了,你别看尺寸摆在这他是这么大尺寸的一辆大车,但是城市路况调头的时候,比他小的车一把都过不来的地方,他一把方向就能轻松通过。
可能是我开车太猛了,前面也说到了,能地板油起步,冲刺超车的等等情况就绝不含着电门开车,不墨迹,所以冬季有的时候我明显感觉跟夏天比衰减的话差距还是挺大挺明显的
外观好看,浓眉大眼,又霸气又萌,原厂白车配白尾标,个性,车身够大,轮毂够大,线条设计过渡的够流畅,有美感,有力量感,
内饰跟我从前的油车比就是豪车,跟现在的油车比那就是一个水平,甚至于略逊色于豪华感,设计感出众的一些油车产品,跟同时期标榜科技智能化的电动车产品相比就是很拉了,硬件的屏幕尺寸,和软包用料的面积都不如别人。
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吧,你要说这钱买了个大众这么大的车,底盘悬挂行驶质感极好特舒适的话,再加上所有纯电车型的优点的话,那肯定是性价比超高,但是你要看比如换点问题,这就问题的这些缺点的话,再跟国产电动车的三电比技术的话,那应该可以说是毫无性价比也不为过的吧。
其实都说ID的智能化落后,车机卡顿黑屏,能实现的功能不好用,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还好吧,毕竟从前是开一台只有收音机的油车的人,再不好用的智能化电气设备在我这里就已经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和体验了,所以期待不高,就不会有失望,黑屏只遇到过一次,就是中控屏全黑了,正倒车呢,影响啥的也就全都没了,仪表也没了,自能听雷达滴滴滴滴滴滴了,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这个状况的,好像屏幕上还有点灰色的什么导流线提示?好像也不是全黑,有点忘了,好像是仪表没全黑吧?但是没有公里数了,真有点记不住了,因为确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次当时只是短暂的慌了一下而已,然后知道这毛病对于这车正常所以也就没有大惊小怪的,也没去仔细注意黑屏的细节,然后我就淡定的继续倒车停车而已,直到在车位里面都停好了,才去想研究研究黑屏的事,是彻底坏了要去4S检修的程度啊,还是重启一下就能好了的小事呢,结果重启一下就自己好了,然后就没当回事了,下车走人不管了,还有一次就是上车走全报好多故障码,什么变道辅助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请检修,注意安全啥的,也是重启一下就好了,还有一次是类似,报了有几个东西不工作了,然后仪表上有故障码的,具体是啥忘了反正肯定还是有变道辅助,还是盲区监测来着,忘了,哦对主要还有个全车雷达不管用了的,然后也是是重启一下就好了,但是唯独留了一个变道辅助好像是,故障码还一直挂着,就他自己没好,雷达啥的都好了,然后我就不管他了,该咋开咋开,本来我也不用这个功能,就生开,硬开,然后到地方以后停好车,熄火,下车,锁车,啥也不管,该办事办事,等忙完回来开车返程的时候就又一切正常了。
刚刚: 要的就是这种正常心态。都电了还要纠结这纠结那的,就没劲了。好文,受教了
玩吾伤痔: 法定假期长途旅行你就知道谁伺候谁了
是个人就说车: 高速居多,适合入吗
【最不满意】
ID.6 X作为一台中大型的SUV,宽度也达到了1848mm,但它的第二排座椅靠背却设计的很窄,坐在左右的两个位置,你会很明显的感到一侧的肩膀失去了承托,长途乘坐起来是比较难受的。
【外观】
ID.6 X的造型延续了大众ID 家族的设计语言,而且作为ID家族的旗舰SUV,ID.6 X采用了双层的贯穿式的LED灯带布局,不仅如此,尾部的贯穿式尾灯还带着大众的车标一起点亮,夜间点亮时十分炫酷,看来大众也得到了奥迪的灯厂真传了。
谁说7座的SUV只能居家平庸,ID.6 X以灵巧的造型向我们展示老牌车企的设计实力。
为了降低风阻提高续航,大众同样将这台车的车身造型设计的十分圆润,而且车顶的大面积银色饰板同样强调了它作为跨界车的定位,不会像理想ONE的造型一样显得中庸和平淡。
【空间】
ID.6 X的长宽高虽然只有4876/1848/1680mm,但它的轴距达到了2965mm,在长度并无优势的情况下,它的拥有将近3米的轴距表现,这让它的二三排空间都相当充裕,不是同级别燃油车型那种第三排只能应急的级别。
【内饰】
在ID.6 X内饰上,最有辨识度地方就是这个全液晶的仪表盘搭配旋钮换挡的机构了,让整个内饰充满了科技感,个人认为是要比特斯拉、小鹏那样的使用怀挡式换挡更具特色的。
这块12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和5.3英寸i-ID信息组合仪表还是让我感到挺新鲜的,和大众那些汽油车型的车机的交互逻辑完全不同,而且界面简洁方便,上手相当快捷。缺点也是有的,开放度较低,应用商店里的APP也不多,这点是无法和自主品牌相比的。
【驾乘感受】
双电机四驱的动力水平十分优秀,加速体验不亚于大众的380TSI车型,扭矩释放更早,所以开起来十分轻快。而且大众ID系车型一贯的优点就是它的电门调节得像汽油车一样线性。而且顶配版本所配备的DCC智能动态底盘控制系统让整台车能屈能伸,平直的水泥路面能给你良好的操控感,颠簸路宽也能给予你和家人安心和舒适。
【续航】
在上海最冷的一天我试了这台ID.6 X,满电续航大概有个500km左右,而且它的电量掉的很实,表显多少就能跑多少,不会有电量突然断崖式下滑的情况发生,这点值得给好评。
【总结】
作为一台家用七座纯电SUV,第二排座椅靠背过窄是它唯一的问题,但第二排的乘坐体验不也正是家用车的重点所在吗,总不能自己开着爽,却忽略了家人孩子吧,而且ID.6 X当前的价格是没有什么优惠的,总体来讲比起那些新势力造车的同尺寸纯电SUV,并没有什么优势。
【购车经历】
2022年初,家里添人进口,荣升四口之家,如果算上双方父母,家里原来的车不太能满足需求了,这时候就考虑换车了。应该说当时的新能源市场风起云涌,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本人相对保守,对车的要求,主要在行驶品质、空间及可靠性,所以大众可能是我放在前面的选项。
【驾驶感受】
大众的行驶品质应该在汽车圈大概是头部水平吧,大众对不同车辆底盘调校应该是非常老道的。对于我的这辆ID6X底盘扎实,整体感非常强,2.2吨的车重+电池下置(重心低)+大众的底盘调校,共同促成了非常棒的操控体验。在市区道路,红绿灯起步迅速,变道超车干脆利落。在高速上,超车没有任何压力,即使140~150的时速下依然稳定,让人非常有信心。
【续航】
对于纯电的新能源车,续航可能是选购时最关注的性能。对于这辆两年前的车型,84度的电池,2.2吨的车重,SUV的外形,CLTC续航是610千米。这里就要结合自己的用车场景了,对于我来说,单程300km以内的高速行程可以覆盖我日常90%的用车场景,而我的用车极限大概是单程500km。实际情况是这样,对于日常市区范围内的应用,一周充电一次,自30%至80%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对于高速行程,我自己的体会,在行驶2小时左右,行驶大约200km时需要休息一下的,这时候依据后面的里程及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充电30~80%大约需要40分钟。
【最满意】
实事求是讲,开纯电新能源确实在补能方面比传统燃油车需要更多的考量。那为什么还要换新能源呢。首先,新能源是国家定下的发展方向,这点已经有无数人说的很清楚了,如果还有人不理解那就不理解呗;其次,在日常保养、操控感受、乘坐体验还有智能化方面,新能源有着天生的优势;最后,我还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在补能方面的短板一定会补齐。
【最不满意】
上汽大众或者说大众集团在座舱智能化方面是保守的或者说是落后的,我在选择ID6X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好在carplay还是好用的,所以日常的导航、听歌是可以满足我的需要的。不过,也可以看到大众在这方面的努力,在自动驾驶和车机方面是有改进的。另外,要说明一点,大众作为传统大厂,在智能化方面是有取舍的,不会一味的去堆积功能。
希望我们家这辆七座的纯电SUV——ID6X,在将来给我们全家带来更美好的旅行体验。
Yu贰叁: 二排空间怎样,做三人会不会很挤
小鹅905: id6坐7个人实在有点不体面了,坐5个又不如一些大五座,老板肯定还是自己喜欢 也没多少需求拉这么多人
【最满意】
空间很大,第二排调到靠后的位置上时,第三排依旧可以坐得下一个183的人;动力很不错,既不会感到很迟缓,也不会出现动力太强不好控制的感觉;续航缩水很少,在使用B挡并打开ACC的情况下表显掉了10公里,而实际则开了19公里;转弯半径非常小,在狭窄路口调头时也可以一把完成。
【最不满意】
驾驶辅助灵敏度过高,在行人距离车辆还有几米的距离时就会触发主动刹车;在较为狭窄的车位里,也会出现经常性的自动刹车,倒车入位经常需要一直踩着电门完成;车机系统卡顿,在使用车载导航时,定位会出现不准的情况,并且会突然出现车机完全不动的现象。
【续航】
在车外温度-2℃,空调开到28摄氏度时,实际行驶17公里后表显续航减少30公里,在车外温度4℃,空调开到27℃,且全程开启ACC,开启动能回收后,实际行驶19公里表显续航仅减少了10公里。
【乘坐体验】
除了加速时的动力感受外,其他部分都和一辆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没有什么区别,座椅的包裹性和减震效果都很有“德味”。
【驾驶感受】
在初段会比较明确地感受到推背感,在后段会有所减弱;在突然的变道时悬架给到的支撑很有力,不会出现左摇右晃的感觉;转弯半径非常小,在地库或是村道上也不需要担心剐蹭问题。
【驾驶感受】
动力系统
体验的是83.4kWh、204马力的动力版本,无论从起步到后期加速,都是调教得令人相当满意。日常行驶中的加速显得动力底蕴充足,随便抢个位不是问题,但同时在起步的时候,又不会因为动力过猛而难于掌控,使你在不用刻意轻踩电门的情况下,动力也能被抑制在很好控制的范围,从小到大线性输出。总之对电门的控制是容易上手的,而且随时能根据驾驶员意图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没有打开类似“单踏板”的模式下,收电门时不会有明显的拖拽感,可以体验溜车感觉,驾驶惬意。日常使用时感受到的基本就是没有电机的声音以及平顺。
底盘感受
底盘的舒适性基本没有什么过失,柔韧厚重舒适得体,没有了以前大众的死硬,也不会软得发飘,起步刹车也不会抬头点头,正常转弯调头不会明显侧倾。相比于最近试驾过的底盘比较优秀的星越L雷神混动,其柔韧性更优越一阶,连最后的一丁点硬也抹掉了。只是在连续不平的路面时,悬挂的表现比起以往的大众的那种紧绷,来了多一点的活跃,有点像法系车的那种化解形式,似是松散,但又不是松散,每个零部件都是紧连在一起,以更活跃的形式来化解颠簸。路噪的抑制也很不错。
总之在电门、动力与避震方面,日常使用基本不会有什么不满,表面相当优秀,称心如意,体现出大众深厚的造车功力。
转向手感
转向方面,可能最近试的车都是如今比较偏向的转向力度很轻的调教,所以刚上手时会觉得ID.6 X(图片|配置|询价)的方向盘稍重一点,但印象中这就是当代大众惯用的转向力度,并且开起来后也没有什么影响。在停车场挪车调头时,转弯半径不大,以这样的车身尺寸,比想象中灵活。日常使用中,转向手感和指向的精准度依然是过往大众的感觉,不会模糊,适中的调教,当然也不会像操控类车的那种好玩。对于不追求转向上驾驶乐趣,需要家用车的平稳的用户,是很友好的。
外观、内饰正好在我的审美上,续航还行,冬天大概能打七折,但是很实,基本和车机显示没有差距,目前来看,春天续航大概到九折,非常满意了,车机有点拉胯,坐等OTA升级,其他方面都很满意,动力强劲,120速度超车毫无压力,高速比较耗电,四驱配置到顶,感觉还是不错的,哈曼卡顿音响好评!智能化方面没有那些新势力那么花哨,个人认为做为奶爸车,这些配置已经够用了,非得挑毛病的话,就是内饰有一个地方有反光,属于设计缺陷,厂家应该对这个地方给予一个好的方案,由4s店进行改造升级,本人基本定车比较早,买车的时候没有任何优惠,听说其他车友都有优惠,这点感觉大众割了韭菜了,一开始放4s店也行啊,一开始是直销,但是后来又变成传统销售模式
tomymai: 楼主现在夏天的续航能跑多少公里阿
泊影ID: 我来了,我来过,又走了!
目前大众所有车系外观最好的一款,各种酷炫效果拉满,让这辆车看上去真不止这个价格,在小路上行驶时,经常收获各种回头和称赞。
内饰也比较不错,手工缝皮的效果,高级感满满
缺点就是车机系统还是极为拉胯
各种莫名报错、故障、掉网,希望之后车机操作系统升级可以改变这些情况
续航中规中矩,驾驶习惯好的人可以开出更长续航
车重确实太重,也带来了十分稳定的驾驶感受,作为一款功能性实用性更强的七座车,动力和底盘的稳定性高于一切
帆蓬宸托: 地盘的平顺,安静,确实比特斯拉强。座椅舒适度也碾压特斯拉。自动驾驶就比不了了
青宸OuO: 车机这么拉垮吗 才订的车
AA兄弟切把那个癞客包zua两脚: 唐哩唐气的
点评车型:
2021款ID.6 X 1st Edition ID.初见版
4.14分 “优秀” 我们试驾的是2021款ID.6 X 1st Edition ID.初见版,这款车的外形依然是大众家族式设计,只是尺寸被拉到了非常大,以至于看起来有点像一台T型车。的确,它的空间也比同级或者同尺寸的更大,纯电平台带来的纯平地台和巨大轴距,换来的是舒适宽敞的空间。动态方面,150千瓦/310牛·米的输出不能算强,毕竟车身又大又重,310牛·米无法提供明显的推背感。但好处在于,整个加速过程极度平顺,而且油门响应很快,低速起步等工况也毫不拖沓,没有任何不够力的感觉。底盘方面,整体偏舒适,铺装路面行驶高级感还不错,但连续细碎颠簸路段有些粗糙,可能是MEB平台的悬挂系统对车重和尺寸有一定限制。但整体隔音水准很高,可以当做一台动力非常充沛,看着运动开着舒适的家用车,但如果只是家用,入门版其实性价比更高。
我们试驾了2021款ID.6 X Prime劲能四驱版,这台车的造型其实有些呆萌,并没有通常这个尺寸车辆的厚重感和气场,但整体呈现出的比较年轻化的时尚感。内饰方面,大众ID.家族老一套,只是造型更加规整,看起来比较居家。动态方面,双电机输出很强,堪比3.0T发内燃机,而且是相当于3.0T发动机时刻保持2000转以上的力道,而声音却几乎没有,这种感觉是很巧妙的。底盘方面,大众老样子,相对大众标准偏软,支撑力不算强,但不至于过软。车辆在铺装路面非常平稳,甚至还有点厚重感,但经过颠簸路面就生硬了一些,但整车的刚性很强,所以有种悬挂略软,不太能撑得住车重的感觉。但整体NVH表现很棒,前中后排都很安静,可以作为一台不错的多成员出行用车,一个人开的时候,强大的动力也能让你偶尔爽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