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智驾事故不断,广汽、上汽举起“卷安全”的大旗

    My车轱辘头像My车轱辘头像
    My车轱辘8天前

    最近,关于智能驾驶的讨论热火朝天,尤其是几起令人震惊的事故让人们对车企的宣传感到怀疑。虽说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的当下,智能化已成为了车企争夺市场的杀手锏,但安全问题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底线。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汽车大多仍处于L2辅助驾驶阶段,远未达到L4自动驾驶级别。然而,随着竞争加剧,不少企业陷入“内卷”,甚至不惜夸大宣传。这种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话语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削弱了行业的整体信誉。

    令人欣慰的是,行业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上,业内人士对智能驾驶安全的讨论显著增多。而在刚举办的广汽集团智能化安全峰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作为车企,不能只谈体验,却忽略安全。体验可以交给用户定义,但是安全必须要由车企定义,离开安全谈智驾,就是本末倒置。”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或许需要一场“安全觉醒”。

    01

    过度营销埋下认知陷阱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智驾平权”潮流,一些车企在今年初纷纷推出各自的智驾车型,试图在这场技术竞赛中抢占先机。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态势,使得车企为了抢占市场话语权,纷纷在营销手段上大做文章。

    车企宣传中“车位到车位全程0接管”“应对复杂路况游刃有余”等话术,让消费者误以为智驾系统能够在任何场景下安全运行,从而放松警惕,甚至诱发脱手驾驶或分心操作等危险行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显然,现在已经出现不少新型“马路杀手”——对智能系统存在盲目崇拜,认为只要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就可以高枕无忧,完全放松警惕。自近期多起智驾事故后,不少省份高速公路上出现了“高速路况复杂,慎用辅助驾驶”、“关闭智能驾驶”等提醒标语,这也反映出当前舆论在重新审视“宣传过热”的智能驾驶。

    近日,鸿蒙智行发布全民出行安全倡议,规范使用智驾领航辅助功能。另外,在5月1日至5月5日,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问界授权用户中心也将于线下开展智驾安全科普营活动。

    02

    卷安全才是车企最大的体面

    破解智驾的安全困局,必须把安全放在智能前面。

    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安全是1,其他功能设计才是1后面的0。而智能驾驶的发展逻辑正在背离安全本质。是忽略这种隐患,还是直面这份内卷,做出破局之举?这成为摆在主流大厂面前两难的选择。

    而近日广汽集团倒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举办一场以“安全”为核心主题的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星灵安全守护体系”。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广汽集团打造了包括智能驾驶安全、智能底盘安全、主被动融合安全及电池安全在内的全域安全技术。

    作为全国首批获得开展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资格的七家车企之一,广汽集团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销售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表示,接下来的L3级自动驾驶,广汽目标系统失效率控制在1FIT以内。1FIT表示10亿小时运行只允许出现1次故障,过去这一安全标准应用在民航业中。

    在早前的4月7日,“向上·超越”上汽通用五菱2025技术进化日活动在杭州举行。坚持强感知、轻地图、精算力的技术路线,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灵眸智驾技术矩阵,以安全为最高追求,守护用户出行安全。

    无论任何时代,汽车行业的安全底线都不应该动摇,这是行业的共识。因为只有车辆的安全性能到位,关键时刻才能救人一命。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安全的助力,而非潜在“杀手”。

    随着“全民智驾”时代来临,相关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技术与产品安全性,更要主动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使用习惯。对于驾驶者而言,在使用智驾功能时,仍需随时保持专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接管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尽管智能驾驶安全话题已被反复讨论,但突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敲响警钟:智驾平权也应该首先建立在安全平权的基础之上。只有车企放下抢跑焦虑,从卷流量转向安全能力比拼,新能源智驾才能真正驶向可靠的未来。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