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5个“跌下神坛”的汽车用品,或许淡出中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还记得你第一次给车配“那玩意儿”的时候吗?

    满怀期待,信心满满,甚至觉得它能彻底“改变用车体验”。

    可现在呢?要么吃灰在角落,要么早就被你扔进杂物堆里,连名字都快忘了。

    你不是一个人。

    这几年,曾经被吹上天的那些“神级车品”,正一件件从车主的购物车和生活中悄然跌下神坛。

    特别是下面这5个,它们的结局,或许已经注定——淡出中国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01 车载空气净化器

    曾经雾霾严重、疫情来袭,一度成了必买单品,号称“车内PM2.5终结者”。

    但现在再回头看,才发现这玩意真没啥用。

    现在的新车,早就标配了高效空气过滤系统。

    不少还直接用上了CN95级别的滤芯,效果比那个小净化器靠谱多了。

    更别说,一些车型干脆内置“车规级空气净化”功能,集成度更高、效率更强。

    根本用不着另外挂个盒子在那儿占空间、碍眼睛。

    所以,市场上基本看不到这个东西了。

    02 车载冰箱(非原厂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车载冰箱成了“长途自驾神器”、“户外旅行标配”。

    各大平台、视频号一个劲儿地推——夏天畅饮冰可乐、冬天热奶不降温,听起来不要太实用。

    但现实很快打脸了。

    这种非原厂的车载冰箱,不仅占地方,还特别费电:

    有时候跑一趟长途回来,电瓶快亏完了。

    更别提它影响车内美观,还侵占储物空间,原本就不宽裕的空间,被它一堵,啥都不好放。

    不少人用了几次就发现:完全不是刚需,甚至连“凑合”都谈不上。

    半年不到,就被拆下来扔进了杂物间,连灰都懒得擦。

    03 炫酷氛围灯 / 灯光改装套件

    数十年去,氛围灯一度是年轻车主的“心头好”。

    不仅车内要五光十色,脚底、门把手、甚至杯架都要发光;

    有些人还改到车外,整得像“行走的夜店”。

    看起来确实挺炫,但用不了多久,就开始后悔了。

    便宜的不好看,灯光惨白刺眼;

    好看的价格吓人,装下来一套都快赶上台车机了。

    而且很多人装完没几天就觉得——“有点太花了”、“自己开着都尴尬”。

    更关键的是,现在不少新车已经原厂自带可调色氛围灯,效果好、质感足,还不影响审美。

    于是,这些后装灯光套件慢慢就成了“过气潮物”了。

    04 折叠式车载小桌板 / 多功能置物架

    提到这玩意,有段时间在社交平台火得一塌糊涂。

    宣传语一个比一个响亮:什么“车内吃饭神器”、“移动办公核心组件”。

    尤其是通勤族、外卖族、带娃家庭,几乎都被“精准狙击”。

    但现实呢?

    车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挂个桌板不仅挡腿,还容易遮住气囊,开车的时候膈应得很。

    更别说——你真的会在车里摆饭盒、架电脑吗?

    大多数人,用过一两次就发现自己被骗了“使用场景”。

    于是,越来越多人悄悄把它拆了,要么扔进后备箱吃灰,要么直接丢了。

    车还是那个车,但人已经从“精致幻想”回归了“实用主义”。


    05 磁吸手机支架

    说实话,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有不少人用。

    导航方便、安装简单、颜值在线,还主打一个“不挡视线”。

    怎么看,都像是车内刚需神器。

    但随着技术发展,它也慢慢跌下了神坛。

    最直接的问题是——吸力不够,有时过减速带,手机就能飞出去;

    用久了还容易松动,关键时刻真不太安全。

    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车型已经原生支持无线CarPlay、华为车机互联:

    手机一收进扶手箱,导航、语音、音乐全都连上了,根本不需要再“挂”着一个支架。

    尤其新能源车普遍自带中控大屏,功能越来越全,很多人甚至连手机都懒得碰。

    参考这个情况,淡出中国市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万次阅读
    4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