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要是有人告诉你:
理想汽车会成为豪华车市场的王者之一,甚至和 BBA 能够旗鼓相当,你可能觉得他疯了。
然而,现实往往比预测更夸张:
今天的街头巷尾,理想汽车的数量正在爆炸式增长。
一个曾经被认为“不太可能成功”的品牌,为什么现在却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自己也入手了一台,我才真正弄明白背后的秘密。

关于这点,不少人会认为:
那是中国人不懂车,或者说很多人被忽悠了!
因为车重要的就是操作、转向、底盘这些核心内容。
一辆驾驶体验一般的车,不能称之为好车。
而理想的车,恰恰就是驾驶体验一般。
听上去似乎有道理,对吧?
讲真,这种观点我以前也特别认同。
你想想,我们这些年被汽车媒体,教育最多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操控感”和“驾驶乐趣”。
一个弯道干净利落的过弯、一脚油门到底的推背感,总被说成是衡量一辆车好坏的黄金标准。
但后来我突然意识到:
我们真的有那么需要“极致操控”吗?
是,我也承认开一辆宝马5系,在高速上精准地变道确实爽。
但你平时开车,真的天天都在极限变道吗?
你带着家人孩子出门郊游,会在山路上玩甩尾漂移吗?
不会的。因为你和我都知道,生活不是赛道。
绝大部分人买车是为了上下班通勤、周末带家人出去玩….
堵车时,能稍微舒服一点;路远了孩子不会喊累…
说到底,车是为人服务的,不是人为车服务的。
以前的“操控第一”观念,把大家逼进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圈:
好像只有追求极致的操控才算“懂车”,才算有品位。
而真正实用、舒服的体验,反而被贴上了“外行”、“被忽悠”的标签。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啊!甚至在油车时代,也不是这样的。
拿捷尼赛思G70来说。
当时这个车发售的时候,都说这个运动性怎么怎么好,转向怎么怎么样,底盘怎么怎么样。
实际销量呢?
整个品牌去年在中国就卖了1328辆。
还有阿尔法Giulia朱丽叶,也没听说过哪个车评人说这个车不好,这车在中国卖得好吗?
其实也很糟糕。
说白了,如果这些东西真那么重要,就不会是这样了。
此外,很多豪车也是讲舒适的讲体验的,怎么没人喷呢?
说白了,奔驰S级不也是这样吗?劳斯莱斯不也是这样吗?
你几乎看不到这些豪车的广告里,天天强调自己底盘有多紧致,过弯有多稳健,也没见有人喷他们“不懂车”啊。

我到今天还记得奔驰的那个狮子总裁的广告,整整一分钟的视频,竟然没有一句提操控和性能。
它讲的是什么?
是豪华的氛围灯,是细腻柔软的皮质座椅,是隔音出色的静谧空间,还有顶级音响带来的私人剧院般的享受。
没错,就是这些“无聊”的、没有“驾驶乐趣”的东西。
奔驰不但不避讳,甚至还大张旗鼓地宣传。
你再看看评论区,有人说奔驰S“丢人”了吗?
没有。
相反,底下全是夸奖、羡慕、向往的声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豪华,这才是真正的懂生活。

可是,为什么轮到国产车的时候,网上就有那么多人,坐不住了呢?
似乎让人开心、舒服的东西,在中国就一定会被喷,仿佛你就不能单纯地享受生活。
但现实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轻松一点,更舒服一点。
花自己挣的钱,给家人、给孩子创造一点更好的体验。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原因吗?
以前,要达到这个效果,动辄就是奔驰S级,至少要上百万起步。
如今,我只花了一半的钱,就可以体验到和他们相似的舒适感受,这难道不值得吗?
富豪能够享受的,我普通人就不能试一试吗?
富二代能够得到的,我的女儿就不能体验一下吗?

说白了,理想汽车的崛起,其实戳破了一个被刻意掩盖的真相:
过去几十年,我们都在被一种虚假的价值观绑架着。
似乎普通人追求幸福、追求舒适就是罪过。
理想只是揭开了这块遮羞布,让大家明白了一件事:
我们作为普通人,完全有资格去选择属于自己的舒服和享受,而不用再去顾虑别人怎么想。
这才是真正的豪华,也是理想汽车,能够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它的根本原因。
不是吗?
撰稿人:leo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