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是东京港区北青山,表参道餐饮一条街的路边。
吸引关注的是一台灰色大众普桑


这台车很难认错,但仔细看两侧大灯下方,有两个清洗喷头,说明它隐藏着不同之处。

来到尾部,左右两侧有复杂的车型标识,左侧为大众车标和Volkswagen标志。

右侧,车型名称叫桑塔纳Xi5,凸起徽章上写着AUTOBAHN DOHC
这是两个技术,AUTOBAHN直译是德语高速公路,这里应该代表定速巡航
DOHC大家很熟悉,双顶置凸轮轴。
越来越陌生了,这是“板桑”?

原来,我们跟日本人,开的桑塔纳根本不一样。
这太好证明了,车主打开发动机舱,里面是台纵置五缸发动机
印着DOHC 20-V

车内也不一样,自动挡,还是右舵的

哪里生产过右舵的桑塔纳?
车主说是神奈川的工厂生产的,来自日产尼桑,并展示了车辆铭牌。

车玻璃上的标识也显现出其身份的复杂:

车主说前后杠全是原厂塑料件,用了二三十年了,
仔细看过,缝隙一点变形迹象都没有


“日产、2.0L五缸、定速巡航、自动挡、大灯清洗、前后碟刹”
这绝非我认识的桑塔纳,如果当年进口这台车,别说8万涨到20万
涨到40万都很有可能!

告别车主,查找信息,为什么日产要生产桑塔纳?
第一条信息显示:1980年12月日产发布声明,宣布在和大众探讨合作关系,为国际贸易事业做贡献。
啥叫做贡献呢?80年代日本车出口量非常大,但能卖到日本的外国车并不多。
这不挺好的吗?赚别人的钱还让别人没钱赚,这不偷着乐吗?
日本人不这么想,出于长远考虑,日本想给欧洲让利,避免潜在的政治风险。
于是,日产引进了大众桑塔纳,每年产6万辆,产能逐步提升,计划到1988年达到12万辆。

这些车以CKD方式生产,共有四款配置三种动力,空调是标配。

就刚才那些配置的情况下,日本人仍觉得它“内饰简陋、座椅太硬”,口味很刁。
这都不算大毛病,不影响销售。
但大众一次公关危机导致了日产合作的结束。
1985年,德国VDO公司生产的一批桑塔纳出现怠速故障,自动挡车型会突然自行加速。
大众在解决这个问题,但在日本并未大规模召回。

于是有人向国会提出调查车辆可靠性,经此事后,其技术可靠性在日本人心中一落千丈。
日产也结束了与大众的合作。
在日本人疯狂购车的年代,桑塔纳只卖了5万辆。

与国内不同,桑塔纳在当时的日本不算什么先进事物。
因此没人太关注它,哪怕是日产,也只是说:“我们从德国汽车上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
而这些所谓技术,只在1990年的日产“霹雳马”这一台车里有所体现。
对日本来说,桑塔纳的影响也只有这么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