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战局开始,老牌汽车Tier1巨头已经抢跑

    一梦栖头像一梦栖头像
    一梦栖前天 23:47

    #2025上海国际车展#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战局开始,老牌汽车Tier1巨头已经抢跑?


    汽车零部件巨头均胜电子的「智能化转型」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均胜电子展示了近百个前沿技术与产品,覆盖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管理、智能内/外饰、汽车安全等领域。

    同时,均胜电子还发布了全新的沉浸式智能解决方案JoySpace+,以及机器人能源管理、机甲、传感器及无线充电等多个关键零部件解决方案。

    据了解,JoySpace+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汇集了均胜电子多项创新技术,不仅包含视觉、声觉、触觉、语音等全场景多模态交互技术,还应用了全球首创的多功能飞控旋钮、自定义按键等座舱交互技术,配合智能内饰、可折叠方向盘、电动预警安全带等汽车安全技术,以及智能氛围灯、智能出风口、UWB数字钥匙等,打造了“沉浸式”的个性化座舱驾乘体验。

    可以看到,均胜电子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等新业务已经与传统业务形成了深入的协同效应,并且正在驱动均胜电子走向下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均胜电子成立于2004年,起初以汽车功能件为单一业务。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均胜电子实现了飞速发展,并成功跻身于全球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领军者之列。

    而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大趋势下,均胜电子敏锐地把握了市场机会,率先布局了座舱域控、驾驶域控、5G-V2X等新产品,目前已经拿下了大众、奔驰、丰田、特斯拉、长城、广汽、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主机厂的订单。

    财报显示,均胜电子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558.64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了27.7%。其中,海外业务占比已经超过60%。



    更亮眼的成绩还有,均胜电子在2024年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约839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为574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为265亿元。

    均胜电子总裁陈伟表示,均胜电子一直都在聚焦全球化布局策略,在“全球整合力、本土生命力”的支撑下,产品已经服务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

    很显然,在汽车从单一出行工具演变成移动智能空间的过程中,这家传统Tier1正在书写「智能化」新篇章。


    抢跑AI+座舱新机会

    早在2011年,均胜电子通过收购德国普瑞进入了汽车电子市场,并且收获了保时捷、劳斯莱斯等顶级客户资源,同时还突破了汽车控制系统技术瓶颈。资料显示,德国普瑞主要业务为人机交互系统、智能车辆、新能源控制系统。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面,均胜电子联合旗下子公司不断强化智能车联技术的研发,以提前抢占汽车“新四化”转型的市场机会。2019年,为了进一步优化智能车联事业部,均胜电子成立了均联智行作为运营主体,主要负责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辅助驾驶等业务布局,担任均胜智能化业务开拓者的角色。

    截至目前,均胜电子围绕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辅助驾驶三大板块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创下了多个“第一”的佳绩。尤其是在智能座舱领域,均胜电子一直在引领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与变革。

    资料显示,均胜电子可以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座舱智能物理控制器以及云端协同的全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客户涵盖了大众、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福特等全球头部车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然而,在AI的加持下,智能座舱的迭代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基于AR HUD、车载优势、Deepseek等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千人千面”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均胜电子依托全球领先的域控系统研发能力,整合了旗下普瑞公司的视觉、声觉、触觉、动作等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协同车机、智能内饰、汽车安全等业务,推出了全新的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JoySpace+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与市场上其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相比,JoySpace+可以兼顾智能、体验与安全多个方面的优势,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驾乘体验。比如,在大屏化趋势下,智能座舱既要简化控制按键,满足不同个性化功能需求,还要考虑驾驶中的操控安全。均胜电子首创的“水晶自定义按键”,将按钮的功能定义权交给了用户自己,既减少了按钮数量,又让驾驶员在行车中可以“盲操”,增加驾驶安全性。

    均胜电子副总裁华慕文表示:“Space+不仅可以带来灵动、身心放松的个性化空间体验,还将最新的光影技术、汽车安全技术、科技与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全球每一程旅途,不仅愉悦,而且安心。”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智能座舱(联网大屏/多屏娱乐+智能语音交互)搭载率升至72.58%,预计2025年将跨域80%大关。这就意味着,智能座舱正在进入普及周期,以均胜电子为代表的软硬件方案集成商,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往往可以谋求更大的市场机会。


    老牌Tier1打造「智能化转型」样本

    作为全球头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业务涵盖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以及车身域,向全球车企提供跨域融合的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获悉,除了智能座舱之外,均胜电子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等业务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可以提供nGam系列智能前视一体解决方案、nDrive系列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nZone系列区域控制器,可以涵盖低、中、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适配需求,并已经获得了量产订单。

    据了解,均联智行将为某知名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车提供区域控制器,并计划于2025年年内实现量产。

    而在车路协同领域,均胜电子是全球首批实现5G+V2X技术量产的企业,可以提供包含车路云一体、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其中,均胜电子nVision 3 Lite–V2X车路协同感知方案,已于2025年搭载在全新国产BMW 5系车型(530Li 尊享型及i5 50L)。

    众所周知,当前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加速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演进,均胜电子已经开发了nCCU-中央计算单元和汽车“超级小脑”——nZone-区域控制器。其中,nCCU中央计算单元可以通过算力集中于功能解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车身控制、动力系统的毫秒级协同效应。

    基于此,主机厂可以实现在统一架构下“按需激活”计算能力,从而将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扩展至高阶功能域场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安全挑战,汽车安全技术也在全面升级。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均胜电子的传统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产品也植入了「智能化」基因。

    在上海车展期间,均胜电子发布了新一代自适应电动安全带、零重力座椅集成安全集成解决方案等多款汽车安全创新产品,具备多级可调限力预警功能,并能在复杂多次碰撞下进行持续的保护。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还在不断开发全新的集成安全产品。例如,均胜电子的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的智能方向盘,可在汽车启用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时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出现如双手脱离方向盘等分心驾驶行为,系统会依据车辆的安全策略及时提供分级预警或多元化提醒措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进一步守护行车安全。

    可以看到,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升级,均胜电子已经构建了核心竞争壁垒。


    智能化背后的暗战升级

    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处于市场变革的窗口期。一方面,汽车正在加速进入AI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AI大模型上车,这将驱动全球范围内软件、硬件发生巨变。

    另一方面,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演进,舱驾融合、底盘与智驾融合甚至是多域协同已经成为了全新的市场风向。

    很显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智能化2.0时代,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将进入重构期。均联智行CEO奚晓华坦言,接下来,汽车供应链体系将进入激烈的洗牌期。汽车Tier1厂商既要保证技术创新的领先性,还需要充分调动旗下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在性价比、可靠性、质量等方面保持核心的竞争优势。

    过去几年,为了迅速抢占汽车“新四化”带来的市场新机会,均胜电子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以及汽车安全等领域,保持高强度研发创新投入。数据显示,2024年,均胜电子全年研发投入合计约37亿元,2018年起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40亿元,位居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前列。

    在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下,均胜电子不仅完成了座舱、驾驶、车身、区域控制器(ZCU)等域控产品的布局,还已经开发了跨域融合产品,包括基于单芯片的跨域计算平台、舱驾融合中央计算单元(CCU)等产品,实现车身域、网关域、座舱域、驾驶域的多域融合。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还研发了一系列适配AI场景落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包括面向AI优化的底层软件、中间件以及可拓展的域控架构。其中基于SOA框架开发的人机共驾系统,可以以最快效率整合座舱、驾驶、驾驶员监控系统等已有的能力,设计可灵活部署、成本可控、满足未来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崛起,中国车企、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几年开始发力海外市场,掀起了“出海掘金热潮”。均胜电子在全球有23个生产基地与7大研发中心,不仅可以实现48小时内紧急订单响应,还可以很好满足海外法律法规的要求。

    正是如此,均胜电子海外收入持续攀升,已经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数据显示,过去的2014-2024年间,均胜电子海外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70%左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均胜电子已经完成了对香山股份的控股。资料显示,香山股份的主要业务涵盖空气管理系统、豪华智能饰品、新能源充配电系统等,产品包括电动出风口、智能表面等,业务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均胜电子将进一步强化与香山股份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的战略协同效应,加快推进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整体布局,不断丰富智能电动汽车产品矩阵。

    现阶段,全球汽车产业链已经进入了重构期,全球汽车Tier1之间已经开展了一场巨头之间的明争暗斗,「技术+生态+资本」等综合实力较强的Tier1,必将掌握未来智能汽车市场的核心话语权。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