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宣传规范指引》,明确要求车企不得使用误导性技术命名。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Q1智能驾驶相关投诉量同比上升37%,政策收紧背景下,多家车企启动技术宣传体系整改。

一、政策解读:宣传红线与处罚标准
核心条款:
- 命名规范:禁止使用"自动""无人"等绝对化表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42条)
- 处罚标准:虚假宣传:处广告费5-10倍罚款(最高500万元)造成事故:追究企业法人刑事责任(《刑法》第134条)

行业动态:
车企 | 原系统名称 | 整改后名称 | 调整时间 |
比亚迪 | 天神之眼 | DiPilot 3.0 | 2025.4 |
某新势力品牌 | 超级自动驾驶 | NOP领航辅助 | 2025.3 |
合资品牌A | 无人驾驶系统 | 全场景驾驶辅助 | 2025.2 |
二、技术解析:功能边界与安全警示
功能分级(参照SAE标准):
- L2级辅助驾驶:需保持手握方向盘,系统仅执行转向/加减速
-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特定场景下可移交控制权(国内尚未开放认证)
安全数据:
- 2024年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统计:61%的智能驾驶事故因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38%的用户误将L2系统当作完全自动驾驶使用
三、消费提示:理性认知与正确使用

选购建议:
- 功能验证:要求销售演示实际道路表现(非封闭场地)
- 合同条款:明确标注系统使用限制及免责条款
- 保险配置:建议增购智能驾驶专项险(年均保费约1200元)
使用规范:
- 连续使用时长≤30分钟(德国TÜV安全建议)
- 雨雪天气禁用车道保持功能(传感系统识别率下降60%)
四、行业趋势:技术回归实用主义
研发转向:
- 某头部车企将智能驾驶研发预算的40%转向AEB优化(现行标准70km/h刹停,拟提升至90km/h)
- 激光雷达成本下降至2000元/套(2023年为4800元),推动L2+功能普及
测试标准升级: 中汽研即将实施C-ICAP 2025版规程,新增:
- 夜间施工路段识别(≥100米预警距离)
- 两轮车鬼探头场景(20-50km/h避让率要求≥9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