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盘点已经倒下的新能源车企——“PPT造车二代目”奇点汽车

    哈哈吃吃饭头像哈哈吃吃饭头像
    哈哈吃吃饭4天前

    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年破产于2023年7月,九年时间未交付一辆车


    一、高光时刻:资本追逐与造车豪言

    • 成立背景:2014年,奇点汽车由互联网人沈海寅创立,彼时正值新能源汽车风口,特斯拉Model S的引入让中国资本对“互联网+汽车”模式充满想象。

    • 融资神话:奇点汽车累计融资超170亿元,股东名单包括英特尔、360、安徽铜陵政府等,估值一度高达300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 技术野心:奇点汽车提出“车家互联”“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等概念,并计划在硅谷、日本、北京等地布局“三国七地”研发中心,试图以技术颠覆传统汽车行业。

    二、致命缺陷:战略误判与执行失控

    1. 产能规划失控

    • 奇点汽车在安徽铜陵、江苏苏州、湖南株洲规划了总产能45万辆的工厂,总投资超280亿元,但铜陵工厂耗资80亿元却从未投产,苏州基地仅挖了地基,株洲项目烧光50亿元后无疾而终。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 后果:重资产投入导致资金链紧绷,量产计划一再推迟。
    1. 技术路线摇摆
    • 奇点汽车在电池技术上坚持“可拆卸换电”方案,导致能量密度比竞品低30%,而宁德时代已推出CTP技术,奇点汽车却因战略误判错失技术窗口期。
    • 后果:核心部件技术落后,量产车竞争力不足。
    1. 管理混乱
    • 创始人沈海寅每周更改设计,产线模具频繁报废,采购部门被迫选用昂贵零部件,导致成本失控。
    • 后果:样车成本竟达预售价的18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三、市场溃败:量产跳票与信任崩塌

    • 交付困境:首款车型iS6原计划2017年底量产,却因工厂调整、供应链优化、疫情影响等理由连续跳票五年,最终未能交付。
    • 资金链断裂:2018年起,奇点汽车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款项,员工甚至需通过劳动仲裁讨薪。
    • 股东撤资:360在考察奇点汽车后,放弃注资并转投哪吒汽车(同批还有被批名字起的不好的零跑汽车),其他股东也纷纷逃离。

    四、破产结局:法律纠纷与清算命运

    • 债务缠身:奇点汽车累计被执行金额超5196万元,终本案件未履行总额超732万元,创始人沈海寅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 破产审查:2023年7月,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奇点汽车破产清算申请,标志着这家曾风光无限的企业正式走向终结。

    五、资本泡沫与造车本质

    • 资本狂欢的代价:奇点汽车的兴衰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驱动下的浮躁。PPT造车模式以概念吸引融资,却缺乏对汽车工业复杂性的敬畏。
    • 技术壁垒的残酷:汽车行业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奇点汽车在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使其难以与头部企业竞争。
    • 管理能力的试金石:从贾跃亭的FF到奇点汽车,互联网人跨界造车往往高估自身能力,低估行业门槛,最终陷入“重营销、轻研发”的怪圈。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