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新国标

    电动出行头像电动出行头像
    电动出行8天前

    电动汽车不许起火、不许爆炸!

    近日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相比老国标,新国标主要有三点变化:

    要求电动汽车不允许起火、不允许爆炸!

    引入电芯单体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两个新测试。

    新国标将在2026年7月1日起实施,在售车型缓期一年执行。

    来对这些新变化做个详细解读。

    最严苛:不许起火、爆炸

    新国标明确要求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后,电池包不允许起火、爆炸,同时要求烟气不能对成员造成伤害。

    旧国标为爆炸前5分钟提醒,新国标改为不能起火爆炸,背后是血淋淋的教训,已多次发生电池燃烧致人死亡事故。

    新国标的要求更为严苛,尤其是对三元电池而言,电芯单体起火不能影响整包安全,技术难度成倍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电动汽车自燃现象频发,并且和燃油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自燃往往发生在停车时,可能会引发数额庞大的第三者损失。

    停在地库中的电动汽车自燃,大概率引燃其他车辆,甚至烧毁整栋大楼,损失不可估量,远超汽车三者险的理赔额,导致车主一烧返贫。

    更为人熟知的是新能源车进出海南的难题,跨海轮渡对运输绿牌电动汽车提出严苛标准,基本不能与人员混运,但蓝牌燃油车不受限制。

    从出厂环节严格限制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发生,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测试方法上,沿用外部加热和针刺两种方式,并加入内部加热新方法。内部加热主要是模拟电芯单体起火后,对电池包整体的损伤。

    更安全:底部撞击测试

    底部撞击测试本次新国标的新加入测试项目,模拟电动汽车托底导致的电池损伤情况,测试要求在底部撞击后电池包不能起火爆炸。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基本已经确定,各家车企的乘用车大多采用底盘下挂电池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动力电池成为整车安全结构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动力电池上盖板变成座舱地板,电池与乘员之间通过防火层相隔,对于电池安全要求更高,引入底部撞击测试迫在眉睫。

    测试方法所采用的撞击部件,是圆球顶金属柱,是一种受力均匀的碰撞部件,与实际路况仍有差距,相对而言简化了安全防护标准。

    近些年已经发生多起车辆碰撞后,汽车底盘与马路牙子、石头等尖锐硬物碰撞后爆炸的交通事故。类似事故中的外来碰撞物,大多是不规则物品,碰撞防护难度更高。

    因此新国标的底部撞击测试,仍然只是一项基本安全要求,动力电池包通过测试的难度不大。

    超快充:保证频繁使用的安全性

    近年来新能源网约车自燃事故频发,大多与频繁直流快充有关。

    单次充电时,充电功率越大,热失控风险越大。

    长期使用超快充,锂离子容易产生锂结晶,刺穿隔膜,导致电池起火。

    2025年开始,各车企大规模推广500kW以上超快充车型,高倍率电池大规模上车,频发使用超快充更容易引发电池起火,新国标针对这一情况引入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项目。

    测试对象为20%-80%充电用时<15分钟的车型,对应为2.4C以上倍率超快充车型,也就是大部分具备250kW以上充电功率的车型。

    测试在300个快充循环后,对动力电池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在300个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主要是保证动力电池的保护电路设计是否在长期快充后失效,保障频繁使用超快充的安全性。

    目前超快充技术主要应用在500公里以上续航车型中,300个快充循环对应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够家用车行驶8年左右。在国家强制的新能源车三电三包期(8年12万公里)内,不出现安全问题。

    强制执行:利好磷酸铁锂

    新能源汽车目前所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不能完全杜绝单体电芯的起火现象,但通过电池包的系统级优化,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电动汽车自燃。

    从成本角度看,新国标的实施会带来电池成本的上涨,但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家有能力降本消化,不会对新车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

    新国标提出的大部分测试项目,都是刚性测试科目,必须通过才能上市销售,这意味着在新国标实施后购买的车型更安全。

    既2026年7月1日上市后的全新车型,或2027年7月1日后购买的在售车型,更加安全。如果对新能源车心存疑虑,不妨在以上时间点后再购车。

    从技术角度看,磷酸铁锂电芯单体更为稳定,有利于通过新国标的各项测试,三元锂电池需要更高成本的系统级优化才能通过测试,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或将更大规模的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回顾燃油车发展历史,从普通油箱到防爆油箱,再到防止燃油气体挥发的高压油箱,也是安全和技术逐步发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上,也是随技术发展而逐步加严安全要求,最终有利于行业发展。

    站在美国关税战的档口,中国新能源车自身安全标准的提升,才能更有利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走向全球。

    最后希望各家车企严格执行标准,莫要钻国标漏洞,伤害普通消费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