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在新能源车市场里——
“纯电车主”越来越淡定,“增程车主”却越来越焦虑了。
打开社交平台,不难看到有人吐槽:“当初图个安心买了增程,现在反而想换纯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增程才是“完美解法”:可油可电,跑得远、没焦虑,怎么看都比纯电“稳妥”。
但现实就是这么讽刺:不少人用了一段时间后,反而后悔没直接上纯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咨询了一些过来人才发现,原来问题是这样…

提到这个问题,最现实的懊悔就是——
很多人把“续航焦虑”这四个字,想得太严重!
在买车之前,脑子里全是各种“万一”:
“万一找不到充电桩怎么办?”、“万一排队充不上电怎么办?”、“万一冬天续航大跳水怎么办?”
就连续航700km的电车,他都嫌不够,非要追求增程这种“续航开不完”的感觉。
——听起来是不是很合理?
但现实往往很打脸。
因为真开起来才发现,绝大多数时候,根本用不上那么长的续航。
毕竟,工作日通勤,上下班也就几十公里;
周末出门吃饭?商场就3公里远;
偶尔跑个郊区,也就来回百多公里…
而害怕的充电排队,往往发现,现在大多数充电站,反倒是空的;
害怕的找不到桩,可高德地图一查,方圆几公里内,到处都是桩;
怕跑不了长途,事实上,高速用增程车充电都没问题…

所以很多人,后来都苦笑着说:
“我那不是续航焦虑,我那是的太多。”
某位网友的话也特别典型:
他说我当时觉得自己很理性,综合考虑了各种可能性,结果是——
自己99%的日常,去替那1%的极端情况买单。
划算吗?并不划算!这就是很多增程车主,最先醒悟的悔意。
除了把续航焦虑想得太严重,还有不少人表示:开增程车后,用油竟然会有“负罪感”。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
可真开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种情绪,非常真实。

因为开油车时,你根本没得选:
不管便宜、还是贵,你都得烧油——会觉得心安理得。
但一换成增程车,情况就变了。
它能充电,但你偏偏用了油,心里那个声音就会不断冒出来:
“你又不赶时间,为啥不去充电?”
“你看这一脚油门,又烧了多少块?”
“白送的电你不用,你图啥呢?”
至于说,为啥会这么想?
说白了,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你用电的时候,百公里不到15块,便宜、安静、顺滑,开着特舒服;
可一用油,百公里五六十,顿挫感、发动机噪音统统来了——还贵了一大截。
这其中省下来的费用,下趟饭馆,或者买点吃的,它不香吗?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说:
“增程车不是不能用油,是一用油,就开始怀疑买它的意义了。”

最后,则是一个很微妙,但又非常真实的问题:体验太割裂了。
倒不是说增程车整体体验不好。
如果拿它跟传统燃油车比,那当然强太多:起步安静,加速线性,低速行驶也很平顺。
但问题在于——你一旦体验过“纯电状态”的那种爽感,就很难再接受“发动机介入”之后的那种粗糙感。
因为用电的时候,一脚电门下去,干脆、轻盈、安静,整台车特别“顺”;
尤其在堵车、跟车这些低速场景下,走走停停毫无压力,开起来非常从容。
可一旦电量见底,发动机介入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
油门一踩,车突然多了点“迟疑”;
发动机一响,“嗡”的一声,把原本的安静感全打破;
加速也不再线性——你明明还在开同一辆车,但感受却像是“换了一台”。
这就是最让人“心里不爽”的地方。

不是说用油开不动,而是你明明体验过更好的状态,却不得不回到次一档的体验。
而且你越是习惯用电,越会对“烧油”的那种质感变得敏感。
因为差异性实在太明显,根本无从忽略。
所以说,不是增程难开,而是它本来能一直更好,却总在关键时刻让你失望。
这,才是很多人最接受不了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倒不是说增程车不好。
而是我们往往把它想的太完美,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说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车,只有最匹配的场景。
与其去分析哪种车最完美,不如去考虑:
什么样的场景最匹配我,我最接受不了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往往更靠谱,不是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