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增程车”比“纯电车”更没续航焦虑?听过来人说完,才知想错了

    很多朋友买新能源车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想法就是:“我不想被续航困住。”

    然后呢?选了增程车。

    因为它能加油,哪怕不充电也能跑…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但现实,远没那么简单。

    越来越多的“过来人”开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这个“安心”的选择,其实埋着很多隐患。

    因为真正没续航焦虑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这种车。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拆开聊聊。

    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懂:“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关于这个答案,大多数人会认为——所谓的“续航焦虑”,是怕车开不远,电不够用。

    特别是上了高速,万一充电桩要排队,万一充不上电,或者说充电很慢,那就很麻烦了。

    事实上,确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譬如,假期高速上,几乎每个服务区的快充桩前,都排着七八台车。

    有的车主在排队,有的干脆放弃,直接调头去下一个服务区碰碰运气。

    更惨的是,好不容易排到了,要是充电桩突然跳闸、系统维护…那就很扎心了。

    说到底,你着急赶路,家人着急回家,可车子就是“被绑”在那——动不了,也走不快。

    这种时候,焦虑就像气压一样,一点点往上蹿,越等越烦,让人后悔“没有买可加油的车”!

    没错,这就是增程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能加油,有备无患,看起来特别保险。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真的是这样吗?

    那些买了增程的朋友,真的就从此没有焦虑、没有烦恼了吗?

    或许不然!

    因为焦虑,不光要看高速出行的情况,还得看频次,看日常短途的使用场景。

    高速只是“偶尔遇上”,但通勤、上下班、买菜接娃,才是车主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

    而就在这些看似“不太需要考虑续航”的场景里,不少增程车主,反而更头疼。

    你原以为可以“电驱为主、燃油兜底”,但现实是——

    很多人根本没机会充电。

    特别是住在老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或充电桩的人——

    工作忙,生活节奏快,谁有空天天跑公共充电站?

    于是怎么办?多数人干脆就不充了,天天加油跑。

    久而久之,车就变成了一台永远没电的“油老虎”。

    结果就是:

    充电用不上,加油又频繁。

    本来是图省心,最后却成了“又费钱、又费心”。

    你说,这不闹心吗?

    此外,哪怕你一开始就有预期,觉得“偶尔加加油也无所谓”。

    但真用上之后,心态还是会变。

    因为当你开的是纯油车,加油是理所当然的,哪怕油价涨到9块,也能忍。

    但增程不一样,它摆明了给你两个选择——电和油。

    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你明知道自己本可以更省、更环保、更安静地开电。

    可偏偏因为没时间、没桩,结果天天在加油——那感觉,说实话,真的别扭。

    哪怕不差这点油钱,心里也总像扎着根刺:

    “我为啥不用电?电这么便宜,我干嘛要当油车开?”

    于是每次加油,都像是在和自己较劲,甚至还带点负罪感。

    仿佛你不是在用一辆“有备无患”的车,而是在辜负它的“电驱灵魂”。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心理反应,甚至会出现在高速上。

    说白了,明明可以“续航无忧”,很多增程车主依旧在充电桩前排起队来。

    图的不是续航,而是心理那一口气:“电更划算,不用就亏了。”

    你看,原本以为增程能减少焦虑,结果呢?

    焦虑还在。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藏得更深了。

    那种“明明有选择,却总觉得选不对”的心理拉扯,可能比电车的高速焦虑,更让人煎熬。

    总的来说,我们总以为选对了工具,就能绕开生活的麻烦。

    但事实上,无论你怎么选,都会面临某种形式的折中——

    有些在电量里,有些在油耗里,更有一些,藏在你心里的那个“应不应该”上。

    所以别再试图选一个,能躲过焦虑的车,还是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的感受更好。

    因为哪怕路程再远,最难走的,从不是补能问题,往往是内心那几公里,不是吗?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