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的全球化,美国是“带头大哥”。
大哥用高估值绿票子,换取跟班弟兄们价廉物美的好货好物。美国让出制造业机会,自己炒股票、玩金融。大家各得其所,皆得所愿。
但时间一长,实业没了,就少了就业,“红脖子”上街了,大哥肾虚了。今天特朗普说,你们都别扯犊子,我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哥)!
所谓“关税战争”,实质不过如此。
1,特朗普一顿“王八拳”,打不死人能把场子打乱
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知名作家,中国媒体人好多把他当榜样。《世界是平的》是他的重要作品。但今天看,弗老哥要么是理想主义,要么是粉饰太平。世界其实是歪的。
全球化曾是一曲激昂的协奏曲,汽车业是其最完美的乐章。BBA有高端货,日韩有耐用车,中国后来居上会造电池,其它什么东南亚、墨西哥会搞零部件,共同织就了一张无国界的产业链网络。
这个网络里,美国人买车是最便宜的,所以他们是“车轮上的国家”。
然而,特朗普关税大棒如同一把铁锤,将这张网砸得支离破碎。汽车业,这一全球化的标杆,如今成了一面“照妖镜”,映照出逆全球化浪潮下权力重构的狰狞面目。

从自由贸易的乌托邦,到“封建割据”的修罗场,一场以关税为武器的“王八拳”混战,正将世界拖入高成本、低效率的深渊。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高关税倒逼车企将生产线迁回美国,这个周期怎么也要几年功夫吧?然而,先要倒霉的是美国红脖子们的钱袋子。
美国市场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经济车型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福特“独行侠”Maverick(图片)皮卡产自墨西哥,关税将推高价格至3.75万。F-150猛禽也有不少是墨西哥生产的,特朗普的选民要为此买单。
美国汽车供应商每年向墨西哥出口价值358亿美元零部件,向加拿大出口284亿美元。关税战争会切断这一链条吗?密歇根州1000多家供应商将面临裁员潮,55万工人岗位岌岌可危。
日本车企对美出口的100万辆汽车中,丰田、本田的利润可能被关税“抹杀”。盟友的抗议在特朗普“无差别攻击”下显得苍白无力。
欧洲豪华车比如奔驰、宝马大约13%的销量依赖美国市场,25%的关税将使其单车利润缩水近半。不过豪华车家底厚,这些碎银子也许不算啥。
中国汽车业受伤程度有限。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汽车整车只有10.7万辆,仅占我国汽车总出口量的1.8%,且主要是外资品牌出口为主。
难受的是零部件行业,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达171.5亿美元,占我国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还有一大块是锂电池,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占中国当年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
美国前经济顾问阿瑟·拉弗警告,高关税将削弱美国车企竞争力。因为美国车企也是全球进口零部件!特朗普的回应是:“我不在乎汽车涨价!”
“王八拳”是打不死人的,但把场子打乱是可以的。

2,从全球化到区域化,汽车业重回“孤岛生存”游戏?
特朗普关税大棒撕碎了文人的臆想。美国能否再次雄起不好说。全球化失序,让汽车业变成“一个个孤岛般的区域市场”,供应链被迫“画地为牢”各搞一摊,似乎不可避免。
全球供应链的“最优配置”,可能转向各自为战的“区域冗余”。“大一统”市场不存在了,“封建割据”方兴未艾。
根据《美墨加协定》,车企需确保75%的零部件产自北美。福特、通用被迫将墨西哥工厂迁回美国,但劳动力成本飙升30%,供应链重组至少要耗时5-10年。
即便马斯克宣称“支持美国制造”,特斯拉的电池仍依赖中、日、韩。关税战争之下,美国生产的特斯拉成本会飙升。不过特斯拉在美国是“臭大街”了,亏了他是全球布局,损失大致可控。
特朗普要打造北美汽车“生态闭环”,代价是各大美国汽车公司愿意“放血救国”,还要承担对红脖子老工人们的职业再教育成本。
欧洲人是美国人的远亲,其实是所谓关税战争的发明者。这回川普闹事儿,欧洲老爷爷们同样可以启动“绿色壁垒与技术围城”,关起门来自己玩一套,老钱的架子还要摆一摆的。
比如,要求进口电池披露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这会逼迫宁德时代、比亚迪必须在欧洲设厂,成本比中国本土高那是必然的。
中欧之间的“竞合”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大众一边游说限制中国电动车,一边与地平线合作开发芯片;Stellantis一边收购零跑股权,一边在欧洲议会推动反补贴调查。老欧洲对中国新生代“既爱又恨”的姿态,将是长期的。
但欧洲车企想要从中国退两步的打算显然泡汤了,美国人堵住了他们的后门。BBA和大众们,恐怕不得不撸起袖子在中国市场血拼,至少中国市场没有用猎枪迎接朋友。同样,日韩车企大概率会半推半就向中国市场再进一步。

中国本来就在推动“双循环”战略。特朗普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如何扩大内需?仍然中国市场的第一课题。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本土化供应链达到95%,这是一个奇迹,证明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命力和长期韧性。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华为的车规级芯片,基本构建起“去美化”技术壁垒。
对中国车企而言,美国市场从前和以后很长时间,恐怕都是水中的月亮。全球接近9000万辆的市场,北美只是一个鸡肋而已。
中国不需要像美国一样吃补药,中国的挑战是如何去征战全球市场。中国的工业力量现在是十八岁的小伙子,应该去满世界找姑娘。
3,“全球游击战”,中国车企的必修课
当全球化沦为“幻觉”,中国车企要放弃“一招鲜吃遍天”的幻想,转而深耕每一个局部战场,用灵活性与创新力撕开裂缝。
在智能电动技术上,中国已从“被卡脖子”进化到了“能捅刀子”,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上不再仰人鼻息。问题主要出在市场策略的斟酌与选择上。
首先,产品出海的上限已经看到,如果不能“在地化”生产,把工厂和生产线搬到目标市场的腹地,这仗是不好打的。比亚迪、奇瑞都在世界各地选址建厂,没有根据地的“游击战”,可能就打成了“流寇主义”。
其次,吉利与雷诺韩国公司的合作,曲线打入全球市场,这种“借壳上市”的策略,可能是极具智慧的选择,包括收购沃尔沃、路特斯、宝腾等当地品牌,利用其固有渠道和认知度,对各个细分市场实施“精准打击”。上汽通过MG征战全球市场,也是同样的策略。
第三,推动智电汽车技术新标准建设,中国车企要努力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既然美国大哥不干了,未来世界总需要有人牵头儿。旧的全球化可能受挫,新的全球化暗流涌动。比如在充电接口、数据合规、汽车开放生态构建、电池回收标准等问题上,应该建立全球合作协商新机制。
第四,建立冗余与敏捷相平衡的“多重供应链备份”,在每个局部市场规划差异化产能、“快反”生产模式和柔性生产线。比如,吉利计划在全球建16个试验基地,覆盖七大板块法规测试需求。吉利SEA浩瀚架构支持多品牌、多区域车型快速、柔性生产,开发周期缩短30%。

汽车业就像一个照妖镜,照见了旧全球化的荒诞,照见了遗老遗少们想要“孤岛割据”的野蛮与恐慌。
但就算特朗普“王八拳”打的天花乱坠,只要中国车企“全球游击战”打出声势,就会逼出一个新世界的雏形。当有人哀叹旧世界终结时,真正的赢家早已在废墟上砌起高墙,开始书写新秩序的规则。
还是那句话,世界从来都不是平的,但也不应该是歪的。风起时,就算是猪都能飞上天。潮落时,才知道谁没穿裤子一直在耍流氓。
整个世界都应该感谢特朗普,感谢他的特没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