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王哥是在川藏线的露营地认识的,这位退休语文老师总爱带着老伴开着他的银色SUV到处跑。上周在云南车友聚会上,他端着茶杯聊起前年在贵州遭遇山洪的经历,在场的退休车友们听得手心冒汗——原来自驾游时的一个小疏忽,真的可能要命。
一、暴雨进山:当导航开始“报警”
那是2023年7月,王哥带着老伴走黔东南环线。出发前看天气预报说有阵雨,想着山区天气多变,没太在意。下午三点开到雷公山深处时,天色突然暗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挡风玻璃上,雨刷器开到最大档都看不清路。

“老伴你看,路边的排水沟开始冒浑水了!”王哥注意到平时清澈的山涧突然变得浑浊,水流也比平时急了三倍。更让他心里发毛的是,手机导航突然弹出“前方路段易发生山洪”的红色警示,而此时他们的车正行驶在两山之间的谷底公路上,前后都是陡峭的岩壁。
“坏了,这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作为资深自驾游爱好者,王哥想起之前在车友群里看到的山洪案例:小型车重量轻,一旦被水流冲起来,就像树叶一样漂在水里。他赶紧踩了脚刹车,可后轮已经开始轻微打滑——路面的积水,不知何时已经漫过了轮胎差不多四分之一。
二、生死15分钟:三次关键抉择救了命
第一招:扔掉“等雨停”的侥幸,30秒内决定倒车
正当老伴说“要不靠边停等雨小”时,王哥透过后视镜看见后方200米处的山涧突然涌出大量泥沙,形成一道黄色水墙。“这是山洪前兆!上游肯定有塌方!”他立刻挂倒档,猛打方向盘往回开。
这里要特别提醒开小型车的老年车友:我们的车重心低、底盘矮,抗水淹能力比越野车差太多。当水深超过轮胎一半时,进气口就有进水风险,一旦熄火,发动机报废是小事,被洪水冲走才是真危险。
第二招:放弃“显眼处停车”,把车开上高处
倒回2公里后,王哥发现路边有个高于路面1.5米的土坡,上面长着几棵碗口粗的松树。“就停这儿!”他顾不得安慰惊慌的老伴,一脚油门直接把车开上土坡。后来才知道,这个决定有多关键——半小时后,原本的公路已经变成了河道,而他们的停车点,是附近唯一没被洪水淹没的高地。
“很多人觉得停山顶安全,其实山顶容易遭雷击;停山脊路中间?万一滑坡下来,车直接被埋!”王哥用教语文的劲儿分析,“最佳停车点要满足三个条件:高于路面、背靠稳固山岩、远离河道和峡谷。”

第三招:别往“河道方向跑”,教你看懂“洪水走向”
车刚停稳,更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右侧山壁突然有泥石滑落,洪水夹杂着树干、石块奔腾而下,离他们的车只有50米远。老伴吓得想往公路对面跑,王哥一把拉住她:“往山上斜着跑!顺着河道跑等于给洪水‘送人头’!”
他拽着老伴往左侧山坡爬,那里有片稀疏的竹林,虽然坡度陡,但植被能固定泥土。“记住!山洪来了别直行也别顺跑,要往两侧高处斜线撤离,就像爬山走‘之’字形。”王哥边爬边说,“要是实在来不及,就找个坚固的大石头抱住,千万别下水——洪水冲击力比你想象的大,60公分深的水就能冲倒成年人。”
三、老车友总结:比应急更重要的是“提前防”
聊起这次经历,王哥掏出随身携带的“山洪防范手册”,上面记满了自驾游10年来的经验:
1、出发前:给手机装个“会报警”的APP
下载“中国天气”APP,打开“山洪预警”功能,它会实时推送所在区域的洪水风险等级;
研究导航时注意“地形关键词”:遇到“沟谷”“河床”“峡谷”等路段,哪怕晴天也要减速,雨天直接绕行;
老年车友最好组队出行,两车以上互相照应,去年王哥要不是后面跟着一辆越野车提醒他“前方水势不对”,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撤离时机。
2. 行车中:看懂“洪水三阶段预警”
初级预警:路面出现少量泥沙、树叶等漂浮物,排水沟水流变急——立刻找最近的高地停车,不要继续向山谷深处开;
中级预警:山涧水色突然变浑、伴有轰鸣声,公路出现积水且水位上涨速度快(每分钟超过5厘米)——马上倒车,往海拔升高的方向撤离,宁绕十里远,不冒一分险;
高级预警:听到类似闷雷的“隆隆”声,看见远处有黄色水墙或大量杂物奔腾而下——立刻弃车!人比车重要,钥匙留在车上,方便事后打捞,保命要紧。
3. 停车时:记住“三不原则”
不停“山顶光杆处”:孤立的山顶容易遭雷击,且大风可能吹翻车辆;
不停“河道转弯处”:洪水在弯道处冲击力最强,曾有车友把车停在河湾旁,结果被洪水连车带人冲出去200米;
不停“土质山坡下”:尤其是红色黏土的山体,暴雨后极易发生泥石流,停车要离山壁至少10米,且观察上方是否有裂缝、石块松动。
王哥特别提醒开房车的老年朋友:“房车重心高,一旦被洪水冲歪,很容易侧翻。去年有个新手车友在广西把房车停在河滩上,半夜洪水来了,车直接漂起来打转,幸亏人提前跑到了岸上。”
四、给退休车友的真心话:咱们的优势是“稳”
聊到最后,王哥突然笑了:“其实咱们老年人自驾游有个优势——不像年轻人爱冒险。这次能脱险,靠的不是多快的反应速度,而是平时积累的‘小心谨慎’。”
他说,出发前老伴总嫌他啰嗦,非要把“山洪应对口诀”贴在驾驶座旁:“一查二看三撤离,停车要找硬地基,遇到洪水别乱跑,斜爬高处保平安”。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咱们退休了出来玩,图的是开心安全,不是刺激冒险。”王哥端起茶杯,“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记住三个字:慢、看、稳——车速慢下来,多观察周围环境,决策稳当些。咱们有的是时间,不用和天气抢道。”

那场山洪过后,王大叔的SUV底盘被泥沙刮花了好几处,但他说:“花钱能修的都是小事,人没事比什么都强。”现在每次自驾游出发前,他都会在车友群里发一遍“山洪防范要点”,还特意用退休老师的职业病,把重点编成了顺口溜:
银发自驾莫贪欢,山洪预警记心间;
出行先查天象变,河床沟谷切莫钻;
行车若见水浑浊,掉头速退别拖延;
停车高岗硬地面,背靠山体心不颠;
洪水突来斜向撤,弃车登高莫惜钱;
人身安全无价宝,青山犹在晚霞艳!
各位退休的老哥老姐,咱们自驾游是享受生活,不是挑战极限。遇到极端天气,该认怂就认怂,该撤离就撤离。记住:风景永远在那儿,但咱们的安全,才是家人最牵挂的“最美风景”。
如果你觉得王哥的经历对你有用,点个赞关注一下呗,把这些保命知识分享给更多喜欢自驾游的老年朋友。咱们评论区聊聊,你在自驾游中遇到过哪些惊险情况?又是怎么应对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