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苏联时期,领导同款车平民没资格购买,但残次品民众必须消化

    非Ai写车头像非Ai写车头像
    非Ai写车03-24

    如今的汽车消费早已稀松平常,只要有足够预算,走进4S店或二手车行就能开走新车。但在苏联时期,购车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是一场关系与人脉的较量。全苏联每千人中仅有45-50位车主,多数人需要等待数年才能获得购车资格,或通过特殊渠道达成交易。


    苏联政府将皮卡、厢式货车等现代商用车划为禁售品。莫斯科人433/434系列、伏尔加皮卡等车型虽已投产,却从未流入民间市场。即便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的劳动者对这类运输工具需求迫切,也只能望车兴叹。同样被限制的还有RAF和UAZ生产的微型客车,导致经济条件优渥的多子女家庭,日常出行只能挤在五座轿车里。



    伏尔加系列轿车堪称苏联国民梦想座驾,其五座与七座版本配备1.5立方米的超大行李舱。不过这些车年产量极为有限,且售价高达9000-12000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年收入),通常只有驻外工作人员、高级官员和文化名流才有资格购买。著名演员尤里·尼库林、马戏艺术家米哈伊尔·舒伊金、苏联国歌词作者谢尔盖·米哈尔科夫都曾拥有伏尔加轿车。

    莫斯科人434系列理论上向公众开放,但实际优先配给政府机构。直到VAZ-2102车型量产,普通家庭才真正有机会购买旅行版车型。当GAZ-12 ZIM七座轿车停产之后,整个豪华车市场彻底消失——不仅包括国宾礼宾车"海鸥"系列(GAZ-13/14),连ZIL-111这类婚庆租赁用车都成了稀缺资源。


    1980年代问世的GAZ-3102伏尔加轿车从未公开销售,仅配发给地区党委书记、大型工厂负责人等"高级中层干部"。进口车市场更是严格管控,仅有外交人员、驻外记者、归国商人可通过外交使团事务管理局(UPGK)获得二手外籍车辆,且必须持有特别许可证。车况优良的进口车流向政要阶层,残次品才会流入民间。

    1950年代末,苏联开始生产莫斯科人-410、GAZ-M72等全轮驱动车型,但直到1980年代VAZ-2121"尼瓦"问世前,民用越野车始终处于断供状态。即便报废车辆也需要特批文件才能获取,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收藏的UAZ-469和GAZ-69越野车,因其可滑动右挡风玻璃、硬顶设计成为博物馆展品,印证着那个时代的特殊性。



    1930年起,GAZ工厂开始为克格勃等情报机构秘密生产特种车辆。首款特工车GAZ-M1搭载福特V8发动机,外观与民用版无异以掩人耳目。

    1976-1981年间限量生产的"海鸥"GAZ-13S旅行车,每年仅产五台,专供高级官员使用。其备胎悬挂于左后门的设计,以及可装载医疗设备的内部空间,成为冷战时期汽车工业的特殊注脚。

    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获赠GAZ-RAF-3902车型,勃列日涅夫的护卫车队中则出现过定制版ZIL-114EA救护车,这些特殊车辆的存在,勾勒出权力与工业交织的独特图景。

    次阅读
    4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