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最近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国产车生锈的根源不在工艺,而是设计偷懒和良心缺失。这话听着刺耳,但翻开证据链,还真不是随便甩锅。

防锈涂层漏喷、底盘结构积水、焊接接缝处理粗糙,这些肉眼可见的问题,本质上都是设计阶段的疏漏。一辆车如果先天设计上就留下积水死角,哪怕喷十层漆也架不住铁皮从内部烂穿。某自主品牌SUV车主拆开底盘发现,纵梁内侧根本没做防锈处理,雨水顺着缝隙渗进去,三年车龄锈穿大梁,这种案例直接指向设计规范的不严谨。

更狠的在于“良心问题”。魏建军点名部分车企用单面镀锌钢板替代双面镀锌,每辆车省下几十块成本,代价是防锈周期直接腰斩。新能源车更夸张,有品牌为压价用普通冷轧钢做电池托盘,新车开半年接缝处就冒锈斑。省成本省到拿车身结构安全开玩笑,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道德的红线。

工艺当然不是完全无辜。某三线车企的生产线还在用手工喷涂,车架电泳液浓度检测全凭老师傅经验,这种操作放在2024年确实离谱。但头部企业用上机器人全自动喷涂,电泳渗透率能做到98%以上,工艺差距正在变成企业选择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消费者这边也难逃刻板印象。某合资品牌同样用单面镀锌钢,生锈投诉量却是国产车的三分之一,为什么?人家在接缝处多打两道胶,翼子板内侧多加排水孔。细节处理差的那点成本,换回来的是用户口碑的断层差距。
说句得罪人的:现在还在拿“国产车必须便宜”当借口的车企,本质上就是把用户当韭菜。车价可以卷,防锈标准不能卷。生锈问题早就不该是技术讨论,而是行业立规矩的时候——谁在车身防腐上搞减配,就该被踢出牌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