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加长版的豪车,风靡大街小巷,是豪华与身份的象征,令人神往。
其中,特别是一款加长林肯,宛如婚礼上的红鸡蛋,是不能缺少的部分。很多新人由于租赁不到,而终身引以为憾。
10年后,这些车辆已经无人在乎,从争相购买到急转直下,加长版豪车为啥不香了?
请教了一些行业人士,他们给指点了迷津,主要是3个问题太残酷了——每个都很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还得弄明白,加长版豪车的前世今生。

加长版豪车在海外的前世今生
推寻源流,加长豪车的鼻祖,并非林肯,而是凯迪拉克。
严格来说是1955年,凯迪拉克推出了一款名为EIDorado的总统座驾。
这辆车的精心设计,是为了体现美国超级大国的身份,因此把车身加大的同时,还在尾部融入了火箭造型的鲨鱼鳍,以突出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权威。
于是其他各国的车辆,就被衬托得又矮又小。
为了抢回风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迅速回应。
而且欧洲毕竟是有历史的民族,在车辆的设计上,不过分强调长度,更重视协调与美感,很快搞出来一个奔驰 600普尔曼。
这辆车虽然诞生晚,但是凭借其典雅的风格,一下子挽回了颜面。

随着时间的推进,加长豪车的受众,开始蔓延到娱乐名流。
从出没于宫廷,到辗转于夜店。
这些车辆的设计,也从庄严肃穆的风格,染上了灯红酒绿的气息。
譬如,著名汽车定制师杰伊奥尔伯格(Jay Ohrberg)打造的“美国梦”就是典型。
这款车硬生生给拉长到30米,装上26个轮毂,车内塞进按摩浴缸、KTV、酒吧,车尾还建造了小型泳池与直升机停机坪,极尽穷奢极侈之所能。
但还没来得及使用,这些名流又迷上了私人飞机与游艇。
这些加长豪车,就被废弃,锈到亲妈都不认识。
说完了国外,加长版豪车在国内,又是什么情况呢?

加长版豪车在国内的前世今生
说回国内,加长车的鼻祖同样不是林肯,而是红旗。
在80年代,红旗就打造了我国第一批加长的礼宾车,这些车辆被投放在重要的典礼以及外交场合使用,用以显示我国的实力。
但可惜由于品质问题,没有继续生产。
随后的十几年中,由于技术限制与工业水平的落后,红旗只能与奥迪、林肯等车企合作,推出过一些加长车。
直到2000年,随着红旗世纪星的发布,才算有了一个比较拿得出手的东西。尽管放在国际市场上,这辆车并不很起眼。

也是由于国产车落后,豪车一直是进口吃香。
而且很多顶级豪车,是不屑引入我国的,就算引入了次等货,也会卖得很贵。
譬如,当时第3代林肯城市,就要价82万,要知道200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也仅为9371元。
也就是说,你有城镇与单位的“双加持”,不吃不喝也要80年才能买一辆。
这就让林肯的销量很难不跨掉,后面只能被迫降价。
就在一片愁云惨雾之际,不知道那儿冒出一批婚庆公司。
他们光速出动,将这些打骨折的林肯买走,然后从中间锯开,改装成加长车。
但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些神车从风光到落寞,又是为什么呢?

在后来,为啥不香了?
首先就是,没人觉得这玩意豪华了。
这就好比月饼汤圆一样,它们的文化地位比馒头包子肉夹馍高,是因为其背后的节日象征。
而加长豪车之所以豪华,只因为它的源头是礼宾车,代表了国家形象。
但是随着礼宾车都回归朴素,不再一味的加长,大家对“加长”,自然驱魅。

其次就是,加长车真的很不实用。
不仅要挂黄牌,还要考B照才能开,一旦开动,拐弯难、停车难更不必说。
就是你愿意折腾,硬着头皮也肯开,相关法规可能也不允许。
以上海为例,早上7点至10点下午5点至8点这些时段,市区是不让你进的。
就这,白送都开不了,更别说花钱买了。

最后的问题,可能就是政策完善了。
毕竟,过去很多加长车都是私自改装,比如把桑塔纳锯开进行拉长,为了非法载客。
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车辆自然无处遁形了。
譬如上图就是在浙江台州,14辆非法加长车辆,正在等待销毁。

总的来说就是,加长豪车的魅力,主要在于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放在10年以前,不管是个人购买,还是婚礼上租借,都会给人一种极其体面的感觉。
但时至今日,顶多只有吸引眼球的效果,很难再有灵魂共鸣,再加上使用起来,真的很不方便,被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不是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