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立得空间赋能自动驾驶:50%是赋能车厂,50%是技术创新

    电车场头像电车场头像
    电车场2024-03-30


    2024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命题?

    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一系列自动驾驶企业、车企和供应商,无不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端到端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的落地成本上。立得空间的CEO郭晟也不例外。

    郭晟在接受星车场等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我坚信大模型这些颠覆性的技术会为汽车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的改变”。

    作为一家深耕移动测量领域数十年的公司,郭晟领导的立得空间虽然不算是自动驾驶行业的“独角兽”,但绝对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老兵”。

    移动测量领域涉及的各种传感装置、高精地图等,都是自动驾驶行业必不可少的“十八般武艺”,如果将主攻软件算法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比作是一家餐厅的店长,那移动测量企业就是精通“菜品”最多的主厨。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立得空间凭借先进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惯导、GPS等传感器和设备,已经收获了诸多国内外车企大厂的青睐,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和大众等主流车厂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郭晟看来,移动测量行业和自动驾驶行业同宗同源,很多目前在自动驾驶行业很难去解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回到移动测量领域来找答案。

    这个观点并非是郭晟在2024年才刚刚提出的。

    其实早在去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郭晟就对星车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便仅时隔一年的时间,自动驾驶行业已经涌现出诸多例如BEV、Transformer、端到端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他在今年面对媒体采访时依然坚持了去年的观点。

    郭晟表示,过去一年观察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得最多的就是价格战,新的东西不是太多,也没有那种让大家爱不释手的应用。

    “目前国内汽车制造做的很好,但下一步比的依然是创新”。

    具象化来看,移动测量领域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赋能自动驾驶公司呢?立得空间的副总裁邵慧超在今年百人会的演讲台上给出了细致的说明。

    邵慧超表示,在自动驾驶车辆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之一——惯导,它的能力其实目前在自动驾驶行业中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仅仅只是被用来作为车辆的一个定位部件,并没有深入参与到自动驾驶的感知层和控制层。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不是惯导技术的应用颇具难度,而是因为并没有得到行业足够的重视。

    邵慧超提出,如果能以惯导为核心搭建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整体架构,那么将对自动驾驶感知的精度和控制方面都能带来不小的提升,眼下困扰自动驾驶行业的难题或许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必不可缺的一份子,立得空间接下来还将会把在移动测量领域积累的优势,带入自动驾驶行业的同时带入机器人行业,目的是能做到更加全面地赋能车厂。

    在机器人行业中,立得空间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帮助车厂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自动化程度同时做到降本增效。

    郭晟如是看待立得空间聚焦的物流机器人产品,“因为汽车厂商要降本增效,要求不超过三年投资成本就收回来;还有就是很多场景已经不适合人去开车了……

    我相信往后越来越难找到开叉车、货车的司机了,00后会选择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去做,简单重复、枯燥的事情未来多会交给机器人去做”。

    当下,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着价格战和前沿技术的充分竞争,这意味着整条供应链都在加速重构,优胜劣汰。

    如何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生存下来?甚至是提升自己的产业地位?郭晟给出的答案是一方面尽可能去充当好赋能的角色,同时又要专注于立得空间在移动测量领域的长板。

    “我们也还是赋能角色,教给人形机器人走路,我们最擅长……

    无论是什么样的机器人,我们主要还是立足于通过移动测量、惯导、融合定位导航算法、车联网等技术为合作伙伴赋能”。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