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哪吒汽车带着浓浓的网红气息,在2018年正式亮相,初代车型一上市并没有像,而是直接“败走麦城”,这让哪吒汽车的团队在考虑,是不是名字没起好,不该用这么“折腾”的名字。

但万万没想到,就在哪吒汽车犹豫不决,不知道要不要改名的时候,命运给了哪吒汽车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2019年国内爆款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连续17天单日票房过亿,上映93天,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49.74亿元,霸屏各大电影院,更是成为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票房第四名。

靠着“撞名”的优势,哪吒汽车不改名,直接改名了,借着电影的势头,直接把汽车搬到了电影院里,一下子让哪吒汽车名声大噪,火遍中国,而电影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台词也一下子成了哪吒汽车的宣传口号。据说就连哪吒汽车的办公室也都用电影里的人物来命名了,像什么敖丙呀、姜子牙呀,火起来的哪吒汽车果真如口号里说的这样,命不由自己而交给老天吗?

一、哪吒汽车在创立三年后开始起飞
1、2022年销量突破15万辆
似乎自从跟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之后,哪吒汽车真的像踩上了“风火轮”一般,销量超过了同期的蔚来。
2022年哪吒汽车销量突破15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118%,直接创造了新车企交付的最高记录,和电影一样,在全球新能源车的排行榜上,进了前20名。

转年来到2023年,成绩更是亮眼,截至2023年5月底,哪吒汽车累计交付了将近30万辆,还成为第一家出右舵车的新车企,除此以外还创造了另一个记录,那就是第一在马来西亚、泰国上市,并交付新车的中国新车企,如今哪吒汽车已经在泰国开办了工厂,主要生产右舵车,面向的是东盟等国家, 并且还计划将市场拓展到中东、欧盟等更多的国家。

2、销量像大哥地位如小弟
但令人费解的是,从销量上看,哪吒汽车可以说是优势明显,按理说估值也应该水涨船高才对,但实际上,估值却跟销量完全不成比例,2022年哪吒汽车营收133.29亿元,净亏损达到了69.19亿元。

哪吒汽车的最新估值只有107.57亿元,这么看是不是觉得还挺多,但和2022年7月在哪吒汽车完成了D轮融资以后,被估值250亿元相比,缩水了将近140亿,这说明一个问题,资本市场对哪吒汽车并不看好。

而一直拿来做对比的蔚来,目前最新的估值已经到了200亿,甚至我们经常在路上能看到蔚来,但却很少看到哪吒,估计你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才第一次知道有个叫哪吒的汽车品牌吧。

这就显得非常尴尬了,明明销量是大哥,但为啥江湖地位就是小弟一般的存在呢?
二、为博出位搞出一系列骚操作
也许从起名就能看的出来,哪吒主打的就是一个“博眼球”,无论用了什么方法,先让用户知道有个叫哪吒的汽车就行,因此在融资匮乏和为了出名,哪吒动起了歪脑筋,搞了一系列的骚操作。

最著名的要数打算请某吴姓爱吃宽面的艺人代言了,竟然还美其名曰“要给他一个机会,毕竟哪吒精神就是给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机会”,呵,这话哪吒听了都要一个风火轮扔过去。

这弄得不光用户不买账,认为哪吒太土,不上档次,连投资人也避而远之,是生存还是毁灭全看融资情况的哪吒汽车,2021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约见各色投资人,据说在和同事见了200多个投资人后,终于磨破了嘴皮子的融来了几十亿。

人吧最怕比较,蔚来那边呢,投资人都是自己送上门来谈融资的,还有更夸张的,说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曾向媒体透露,拿下马化腾用时1小时,拿下刘强东还不到15分钟。
三、哪吒汽车不受待见合情合理
为啥哪吒汽车和蔚来都是差不多同一批的新车企,在用户心里和投资者心里的印象却差距这么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入局时间晚
这里的入局时间指的是开始造车的时间,而不是成立时间,像蔚来最开始没有造车的资质,没办法出自己品牌的车,所以就走了代加工的路,为的就是先把车造出来,虽然贴着别人的标,但至少在造车的领域有了几年经验。

而哪吒这边呢,他的总公司合众是在2017年才拿到了造车的资质,别人都造车造了3、4年了,你才刚刚开始,这拿出去谁更有号召力,高下立判呀。

2、品牌缺乏互联网基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缺乏互联网基因,什么叫互联网基因呢?简单说就是用户体验至上,就比如做一件事,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会更看重用户调研,从用户的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而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则更偏重过往的经验,一件事是否应该做会以经验等其他角度来切入,用户体验只是其中一部分。

哪吒汽车为什么被说成是缺乏互联网基因呢,原因就在创始人身上,方运舟和张勇都是传统车企出身,传统车企大多是国家控股,市场干预较小,不像一些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完全是市场化公司,一切决策都围绕用户体验,而投资者很看重公司是否带有互联网基因,哪吒汽车在这一点上明显处于劣势了。

3、政府占股比值高
第三点就是政府占股比值太高,其实也和上面的原因息息相关,因为缺乏互联网基因,导致不受投资人待见,然后就融不到资金,资金短缺只能延用以前在传统车企里的路数,找政府投资,而且一般认为如果政府的占股比例过高,高过了创始团队的占股比例,那么就会被认为这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很难和公司绑定在一起。

四、为人民造车,人民却不买账
打着“人民的车,人民造”的哪吒汽车,似乎能看的出来,主打的就是一个亲民路线,希望用亲民的价格,造亲民的车,让普通老百姓开。
哪吒汽车的价格确实很亲民,2018年的第一款车型N01价格不到8万,2020年的车型哪吒V,价格不到6万,靠着低廉的价格,哪吒顺理成章的走进了下沉市场,在全国200多个三四线城市,开了400多家门店,据说把全国60%的地级市都覆盖了。

有人调侃说,哪吒确实接地气,别人来提车,销售人员都会亲切的呼唤“尊贵的特斯拉车主”,“尊贵的奥迪车主”,“恭喜您成为尊贵的梅塞特斯车主”但到了哪吒这里,销售人员真的叫不出“尊贵”两个字,只好硬生生的憋回去。
哪吒汽车虽然不够尊贵,但销量高确实不争的事实,看起来确实是为人民造的车,但是,是真的人民买了车吗?还真不是。

1、个人用户数据水分太高
有一个在汽车行业看销售指标的金数据,就是“上险量”,什么叫“上险量”呢,简单说就是,一辆车卖出去,这个数据还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够真实,但如果这辆车被上了保险,那么就可以看的出是真实的卖出去了,所以如果上限量和交付量的比值过小,则证明销售数据有水分。

而哪吒汽车恰恰在这里露出了马脚,还拿2022年10月的上险量来对比一下,蔚来的交付量是10059,上险量是9806,而哪吒的交付量是18016,上险量是9832,恐怕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差距了。
那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还是和老车企的销售习惯有关系。

2、卖给政府这条路走的很熟练
张勇是北汽出身,曾经开创了一种新的销售途径,还创造了一年卖出10万辆车的销售奇迹,这条路就是把车卖给政府。

到了哪吒汽车这里,张勇如法炮制,联系了网约车公司和政府,车还没出厂子大门,就已经被订了出去,这销售数据自然好看,但问题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投资者看来,太依赖对政府卖车的这条路,不做好对顾客的销售渠道,就很难让人相信,这辆车是真的有竞争力的,毕竟只有在市场上跑一圈,才能看得出真实销售情况。
所以哪吒汽车除了缺乏互联网思维,又被贴上了新的标签,网约车和政府用车专属车。

3、网约车和政府车标签导致人民不买账
好吧,这一搞,不仅投资人不买账,连“人民”也不买账了,现在是个性化时代,没有人出门想开着“网约车”和“政府用车”开门,尤其是年轻人更爱个性独特,有调性的车,哪怕是五菱宏光的mini,也比哪吒汽车显得“洋气”多了。

尽管哪吒汽车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广告中加上了“个人用户占比”这个标签,但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相信了。

4、特点只剩性价比,可替代车型多
按理说哪吒汽车价格低,而且问题也没有那么多,应该会得到人民的青睐,但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标签过于浓重以外,可以说是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

10万元就能造出一辆智能化的好车,是哪吒汽车的金主爸爸周鸿祎喊出来的,确实,哪吒汽车造出了10万元的好车,但也只剩下便宜了,论服务吧,比不上蔚来,论智能感和科技感吧,比不上小鹏,就连论颜值和可爱程度,也比不上五菱宏光的mini,论技术更是没有优势可言了,2019年其他车企就已经开始紧跟特斯拉的潮流,研发起了自动驾驶,但哪吒汽车后知后觉,2021年才开始。

似乎在哪一点上都没个性的哪吒汽车,成为了最容易被对比下去的那一款车型,而且就连上市都被判定为“缺乏资格”,原因就是销量赶不上同期的其他车企,2022年年底,哪吒的月销量只有不到8千辆,比同期暴跌了48%,而且到了2023年开头,下滑的趋势还是没有停止。

虽然2023年2月开始,销量开始上涨,5月更是交付了1.3万辆汽车,看起来势头有好转的趋势,最近也有传言说哪吒准备去香港上市了,但目前还没有官宣,一切还要看后续消息如何,不论怎样,一切都还没有定数,哪吒汽车也还处在相对良性的发展过程中,只希望接下来,哪吒不要再搞幺蛾子,好好做产品,收不定在未来就真能造出人民喜欢的车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