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续航400km,支持超快充:宁德时代的新技术,把纯油车逼上绝路?

    想象一下,北方的冬天,气温零下三十多度,你还敢开电车吗?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敢:怕掉电、怕趴窝,甚至怕“冻死”在路上。

    但现在,情况彻底变了。

    因为宁德时代去年底发布了一款“狠角色”——骁遥超级增·混电池!

    这块电池能在零下40℃极寒下照常放电,不掉链子、不趴窝。

    更狠的是:10分钟补能280公里,纯电续航直接干到400公里起!

    这不仅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更可能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油车,在“最后的堡垒”上,也快守不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核心的原因在于:增程和插混,不再依赖家充了。

    这话听上去,也许没那么炸裂。

    但你回想一下,过去几年,多少人“想买增程/插混”,最后却被家充劝退?

    地库没电、物管不批、排队半年装不上…

    一个充电桩,难得像个北京、上海户口本——能装上是运气,装不上就只能认命。

    没条件装?那就靠外面找桩吧——

    排队、速度慢、体验烂,心里只剩一个念头:“伺候不起。”

    于是很多人干脆回头选了油车,想的就是:“起码我不用迁就它。”

    但现在,宁德时代这块新电池,直接把这个“迁就逻辑”打碎了:

    10分钟补280公里,400公里纯电续航,哪怕你住出租房、没私桩,也完全够用。

    说白了,就是这个纯电续航,一周的通勤能轻松覆盖,周末也能说走就走。

    考虑到这个情况,还有什么理由买油车?

    这真不是瞎说,也不是靠“吹技术”吓唬谁。

    因为增程和插混,它本来就能加油,本质上就是个“能用电、也能烧油”的双能选手。

    而关键是:就算没有这块宁德的“增混电池”,它们的表现也早就够猛了。

    比亚迪宋Pro DM-i来说,综合续航1360公里,综合油耗仅1.86L/100km——

    没有叠加新电池,就已经炸裂。

    那你可以想象:

    如果再加上这种“10分钟补280公里”的新电池,续航得堆到什么程度?

    一箱油 + 一次电,轻松破1500公里不是梦。

    更狠的是——人家也能加油啊,而且油耗比传统油车还低,你拿什么比?

    当然,也有人会拿成本说事。

    觉得这种电池成本太高,短期内只能装在20万以上的增程/插混车型上。

    考虑到这个售价,好像对大多数油车也没啥威胁。

    说实话,我不否认这个判断。

    毕竟每一项新技术落地初期,都会有个“高端试水期”。

    当初电动车也是一样,最先登场的是Model S、小鹏P7、蔚来ES8这些三四十万的车型。

    但你别忘了——

    中国新能源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技术下放的速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前两年20多万的电池包,现在十多万就能用;

    前两年“800V平台+碳化硅+高压快充”是旗舰标配,现在小鹏G6(图片|配置|询价)、昊铂HT都在卷。

    你现在看到的是:搭载“增混电池”的增程车,起步要20万。

    但两年后呢?

    有没有可能——10万出头的插混,也上这套东西?

    我觉得,很可能。

    甚至不用两年,一旦量产爬坡、供应链成熟,价格就会迅速松动。

    而到那时,这波冲击,就不仅仅是打击中高端市场了——10万级油车,也会迎来真正的“降维打击”。

    说白了,到时候不是油车值不值的问题。

    而是你面对同价位的,可以加油的新能源车——压根就找不到,继续选纯油车的理由。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还“不以为然”。

    觉得“纯油车”是有灵魂的,一辆没有发动机轰鸣的汽车,顶多像个大号的玩具,登不上大雅之堂。

    的确,油车有情怀、有操控、有底蕴,这没人否认。

    但现在的问题是——技术不是停在原地等你缅怀的。

    一旦新的解法,不光续航更高、成本更低、使用更自由,还解决了传统痛点。

    那它就不只是“替代”,而是碾压式进化。

    说白了,我们当然可以继续怀念纯油车,但也该问问自己:

    你花20万,是为了情怀,还是为了通勤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