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当北美宠儿凯迪拉克IQ锐歌在中国车市遇冷降价:一位女车主的审视

    初见锐歌:北美光环下的心动​

    作为一个车迷,我一直对各种汽车品牌和车型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去年去美国旅游的时候,凯迪拉克 IQ 锐歌成功吸引了我的目光。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广告,还是偶尔驶过的实车,它那独特的外观都让我眼前一亮。​

    锐歌继承了凯迪拉克一贯的美式豪华风格,同时又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元素,显得既大气又时尚。直列式 LED 大灯搭配黑晶光曜封闭式格栅,科技感与未来感十足,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极具辨识度。车身线条流畅自然,超 5 米的车长搭配 1.6 米出头的车高,营造出一种类似于 “美式大船” 的跨界风格,优雅又独特。​

    后来我了解到,锐歌在北美市场的表现堪称惊艳。2024 年,凯迪拉克在美国市场销量迎来自 2016 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全年销量达到 160,204 辆,同比增长 8.8% ,而锐歌的销量增长幅度更是高达 210.3%,年销量达到 28,402 辆,一跃成为凯迪拉克年度第二畅销车型,还被称为美国 “最畅销的电动中型豪华 SUV” 。这个成绩真的相当耀眼,让我对它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款车引入国内,价格合适的话,我真的很有入手一辆的打算。毕竟谁不想拥有一辆在国际市场上都备受认可的豪华电动 SUV 呢?​

    国内邂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回国后,我满心欢喜地打算去凯迪拉克 4S 店看看锐歌的实车,想象着自己开着它穿梭在城市街道的样子。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沉重的耳光。当我走进 4S 店,询问锐歌的情况时,销售的表情有些无奈,他告诉我,锐歌的销量很不理想,2024 年全年在国内仅仅卖出了 1097 台,月销量长期在几十台到一百多台之间徘徊,展厅里甚至都没有展车。​

    我感到十分震惊,在北美市场如此畅销的车型,在中国怎么会落得这般田地?后来我仔细了解了一番,发现问题还真不少。​

    凯迪拉克品牌在国内的形象近年来大打折扣。以前在燃油车时代,为了提高销量,凯迪拉克经常大幅度降价促销。虽说短期内销量上去了,可从长远来看,这对品牌价值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消费者渐渐觉得凯迪拉克不再是那个高端豪华的品牌,而是变成了主打性价比的普通品牌。当锐歌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时,消费者根本难以接受这个价格与品牌形象严重不符的产品。就好比你一直以为某个品牌是平价亲民的,突然它推出一款高价产品,你肯定会觉得性价比不高,不愿意为此买单。​

    再看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竞争激烈程度堪称 “红海”。众多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纷纷发力,推出了各种极具竞争力的车型。比亚迪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混得风生水起;蔚来汽车靠着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换电模式,吸引了一大波追求高品质出行的消费者;小鹏汽车则在智能驾驶领域独占鳌头,其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锐歌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就像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巨浪吞没。​

    深入考量:产品短板的纠结​

    出于对锐歌的好奇,我还是决定预约试驾一下,说不定实际体验能给我带来惊喜呢。然而,这次试驾却让我对锐歌的好感彻底崩塌。​

    一坐进车内,33 英寸 9K 曲面屏确实很吸睛,显示效果也非常清晰。可是当我操作车机系统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系统反应特别慢,点击一个应用程序,要等好几秒才有反应,切换界面的时候也会出现明显的卡顿 ,就好像手机用了好几年,内存严重不足的那种感觉。我本想通过语音助手来设置一下导航,结果喊了好几声,它才懒洋洋地回应我,而且理解指令的能力也很差,我说 “导航到最近的商场”,它居然给我推荐了好几个毫不相干的地点,这让我十分无语。​

    在试驾过程中,我特意体验了一下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的 Super Cruise 超级巡航系统只支持在特定的高速公路场景下使用,而且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跟我之前试驾过的蔚来 NOP + 和小鹏 XNGP 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蔚来 NOP + 不仅可以在高速上自动辅助驾驶,还能在一些城市快速路上实现自动变道、进出匝道等功能;小鹏 XNGP 更是强大,自动泊车功能又快又准,还能根据导航自动规划路线,在行驶过程中自动避让障碍物、跟车行驶 ,就像有个老司机在旁边帮你开车一样。而锐歌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真的很难让人满意。​

    还有充电速度的问题,也让我很担忧。现在国内很多新能源车型都已经采用了 800V 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像小鹏 G9,30 分钟左右就能把电量从 10% 充到 80% 。可锐歌还在用 400V 电压平台,充电速度慢得让人着急。如果以后开着锐歌出门,万一遇到电量不足的情况,光是充电就得等上好几个小时,那得多耽误事啊。​

    降价风云:诱惑背后的隐忧​

    正当我对锐歌感到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则消息又重新燃起了我对它的兴趣。2025 年 3 月,凯迪拉克与 Costco 开市客合作,推出专属会员购车权益,锐歌最高优惠达到了 10 万,入门版车型起售价降至 24.77 万元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这个一直关注锐歌的人心里开始动摇。​

    10 万的优惠幅度可不是小数目,这意味着我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一款在北美市场备受赞誉的豪华电动 SUV。想象一下,开着一辆外观时尚、动力强劲的锐歌,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那回头率肯定超高。而且,降价后的锐歌在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相比同价位的其他车型,它的配置和品牌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我又开始有些担忧。凯迪拉克 “以价换量” 的策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频繁的降价行为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了怀疑。我很担心,这次买了锐歌之后,它会不会再次降价呢?如果车辆后续继续降价,那我的资产岂不是要大幅贬值?我可不想刚买的车就变成 “贬值利器”。​

    而且,之前的降价已经引发了老车主的强烈不满。他们花费高价购买的车辆,没过多久就大幅降价,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老车主们纷纷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愤怒,有的甚至组织起来维权,这对凯迪拉克的品牌口碑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可不想因为买了一辆车,就陷入这样的 “维权风波”,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降价后的锐歌虽然价格更亲民了,但所处的市场环境依然严峻。在 24 - 32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竞争对手如林,而且个个实力不凡。特斯拉 Model Y 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成熟的电池管理系统,早已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小鹏 G9 在智能驾驶和充电技术方面优势明显,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驾驶体验;蔚来 ES6 则以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换电模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锐歌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降价显然是不够的。​

    未来展望:锐歌的逆袭之路​

    虽然目前锐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我内心还是希望它能够尽快做出改变,实现逆袭。毕竟它在北美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它是有潜力的,只要能够解决在中国市场出现的问题,还是很有希望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凯迪拉克必须重视品牌形象的重塑。不能再一味地依赖降价促销,而是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让消费者重新感受到凯迪拉克的豪华与高端。比如,可以推出一些限量版车型或者专属定制服务,增加品牌的独特性和尊贵感;也可以加强品牌文化的传播,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凯迪拉克的历史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品牌的认同感。​

    在产品优化方面,凯迪拉克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提升锐歌的智能驾驶水平。比如,引入更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像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同时,也要升级电压平台,提高充电速度,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还可以对车机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提高流畅度和易用性,增加更多个性化的功能,让智能座舱真正成为消费者的贴心伙伴。​

    在营销策略上,凯迪拉克可以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方案。比如,加强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试驾活动、车展、线上直播等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锐歌的优势和特点;也可以与一些知名品牌或者 IP 进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还可以推出一些更有吸引力的购车政策和售后服务,比如延长质保期、提供免费保养、上门维修等,让消费者购车无忧。​

    我真的很期待有一天,锐歌能够在中国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可以毫无顾虑地将它开回家,享受它带来的豪华与便捷。我相信,只要凯迪拉克能够痛定思痛,积极改进,锐歌一定能够在中国市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