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要不要买高配哎,老铁们,最近好多人问我买车到底要不要上高配,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作为一个摸过几台车的“老司机”,今儿咱就从实在角度唠唠,别整那些虚的。 先说核心:买高配的前提是“钱得够花”。比如说你预算就15万,硬要加3万上顶配,每个月车贷多还几百,吃饭都得省着点,那真没必要。但要是预算宽松,或者差价在你接受范围内,咱再往下聊。 接下来得琢磨:这些高配的配置,你到底用得上不?就说全景天窗吧,夏天晒得头顶冒热气,冬天还得担心漏风,一年开不了几次的大有人在。但像主动刹车、倒车影像这些安全配置,新手司机真的刚需,关键时刻能救命。还有座椅加热,北方的朋友冬天一上车就知道多香,这钱花得值! 再说说后期加装的事儿。有些配置后装更划算,比如中控大屏、倒车雷达,汽配城千把块搞定,跟原厂功能差不太多。但像音响系统、原厂胎压监测这些,后装可能涉及线路问题,故障率高,不如原厂一步到位省心。 对了,还得想想保值率。高配车卖二手的时候,溢价没你想的那么高。比如同一款车,高低配差价3万,二手市场可能就差1万多,这中间的差价相当于你用车期间“租”配置的费用,得算算值不值。 最后总结一下:预算充足,且常用配置刚好在高配里,那就冲!要是为了面子买些用不上的功能,不如把钱省下来加油、保养。买车这事儿,就跟穿鞋似的,合脚、实用最重要,别让“高配”成了负担~
#你最近在关注什么车哈哈,聊小米汽车啊!最近这SU7和即将上市的YU7可太火了,我来跟你唠唠接地气的版本~ 先盘盘SU7:现在路上跑的“小米电动车”基本都是它! - 价格和销量挺能打: 标准版21万多起,续航700公里,后驱单电机,日常代步完全够,去年3月上市后每月能卖2万多辆,路上肉眼可见变多了,妥妥的“爆款体质”。 还有个狠角色叫SU7 Ultra,52万多,三电机四驱,加速1.98秒(比超跑还快!),带空气悬架、碳陶刹车,纯纯“陆地火箭”,适合不差钱又爱飙车的大佬。 - 技术亮点很小米(接地气版): - 充电和电池:800V快充,10分钟能充300公里,比很多车快一倍;电池做了超严测试,比如针刺、泡水都扛得住,冬天续航也挺扎实,打个85折没问题(不像有些车直接腰斩)。 - 智能驾驶:普通版能高速自动跟车、泊车,Ultra版更牛,城市里没地图也能自己开(无图智驾),实测红绿灯识别、路口转弯挺稳,但新手别全放手,毕竟辅助驾驶还是得盯着。 - 小米全家桶联动:手机是小米的话,简直无缝衔接!上车自动连蓝牙,下车能远程关家里的空调,在车里喊“小爱同学”还能控制扫地机器人,懒人狂喜。 - 车主吐槽也挺真实: 好评集中在“加速爽”“车机流畅(8295芯片确实不卡)”“续航实在”;但也有抱怨,比如第三方充电桩偶尔充不上(建议随身带转接头),三四线城市售后点少(修车可能得跑远点)。 YU7要来了!小米第一辆SUV,瞄准特斯拉Model Y! - 啥时候出?多少钱? 预计2025年6 - 7月上市,价格24万到31万左右,比SU7贵一丢丢,毕竟SUV嘛,空间更大,后排坐三个人不挤,后备箱能塞俩行李箱加婴儿车,适合家庭用户。 - 参数没啥虚的: 续航可能到750公里(三元锂电池,冬天更抗冻),双电机四驱版加速4.5秒(比Model Y快一丢丢),智驾系统升级到3.0,城市里能自己躲车、变道,雷军说要“碾压Model Y的续航和智能”,反正狠话放出来了,就看实测咋样。 小米汽车下一步:想冲出中国,还要搞固态电池! - 海外市场野心不小: 2027年要去欧洲卖车,先在德国、法国这些电动车流行的地方试水,SU7 Ultra已经在欧洲露过脸了,主打的就是“便宜+智能”,毕竟欧洲车价贵,小米这性价比估计能圈一波粉。 - 技术上还在憋大招: 正在和宁德时代搞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充得更快,续航更长,预计2026年装车,到时候估计又能拉开和其他品牌的差距。 - 售后有点短板,但在补了: 现在是“2S店模式”,卖车和修车分开,依托第三方经销商,全国200家服务中心,不过三四线确实少,建议买之前先查下当地有没有网点,或者等后续扩招。 买不买?看你需求! - 预算有限,纯代步:选SU7标准版,21万多续航700公里,配置拉满,没啥短板,适合通勤、周边游。 - 科技党/性能控:直接冲SU7 Ultra,加速爽到飞起,智驾终身免费升级,碳纤维套件帅爆,就是贵,但对标同性能的豪车,性价比还是高的。 - 家里人多/喜欢SUV:等YU7,空间大,坐姿高,视野好,适合带娃、露营,上市后可以去试驾,重点看后排和后备箱。 总结:小米汽车像“手机界的性价比选手”跨界造车 优点很突出:性价比高、车机智能、和小米生态联动无敌,适合年轻用户、数码爱好者;缺点也有:售后网点少、第三方充电兼容性一般。但整体来看,短短两年能做到月销2万+,确实算黑马,后续就看YU7能不能在SUV市场再杀一局了~ 你要是近期想买电动车,真可以去店里摸摸实车,反正雷军说“造车不赚钱,交个朋友”,哈哈!
#买车是否需要“一步到位”是否需要在买车时“一步到位”,取决于你的预算、使用需求、未来规划以及对“性价比”的定义。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什么是“一步到位”? 通常指购买一辆能满足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需求的车,涵盖空间(如5座/7座)、性能(动力/续航)、配置(智能驾驶/豪华功能)、品牌定位等,避免短期内因需求变化而换车。 二、适合“一步到位”的情况 1. 预算充足,追求长期省心 - 若购车预算宽松(例如可承担30万+的车型),且不想频繁换车(换车涉及卖旧车、选新车、过户等成本),一步到位能减少时间和精力消耗。 - 例如:计划5年内要孩子、经常长途自驾或需要商务用途,直接选择7座SUV或中高端轿车,避免未来因空间/舒适性不足被迫换车。 2. 需求明确且长期稳定 - 如果你对车辆的核心需求(如必须纯电续航500km+、必须满足6口之家出行)非常明确,且未来不会大幅变化,一步到位可避免“将就”带来的后悔。 - 案例:家住郊区且依赖自驾通勤,对充电不便敏感,直接选择长续航电动车而非后续因续航焦虑换车。 3. 看重车辆附加值 - 若车辆需承载社交属性(如商务场合用车),或你对品牌、内饰、科技配置有较高追求,一步到位能直接满足心理预期,避免“买低配后加装或换车”的额外支出。 三、不建议“一步到位”的情况 1. 预算有限,过度透支经济压力 - 若为了“一步到位”选择超出承受范围的车型(如每月还贷占收入50%以上),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汽车是消耗品,折旧率高(新车第一年普遍贬值20%+),理性选择预算内80%的车型更务实。 - 建议:先买10-15万的经济型车过渡,积累经验后再换车(新手练手也更划算)。 2. 需求可能快速变化 - 未来3-5年内可能面临家庭结构变化(如结婚、生子)、工作地点变动(如从城市通勤变为郊区长途)、政策调整(如新能源补贴退坡、限行政策),此时“一步到位”可能预判失误。 - 例如:当下单身买两门轿跑,3年后有孩子需换SUV;或现在买燃油车,未来所在城市限牌限号,被迫换新能源。 3. 汽车技术迭代快,“到位”可能变“过时” - 智能驾驶、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车联网功能每年都在更新,一步到位的高端配置可能3年后就被淘汰。相反,分阶段购车(如先买性价比高的入门款,技术成熟后换新款)更灵活。 四、折中方案:“分步到位”更适合大多数人 1. 明确核心需求,优先满足“刚需” - 例如:现阶段主要需求是“通勤+偶尔周边游”,优先考虑油耗/电耗低、可靠性强的车型,空间/豪华配置可暂时妥协,未来需求变化再升级。 2. 设定换车周期(3-5年) - 按“短期过渡+长期规划”购车,例如:先用15万的紧凑型车练手3年,期间积累资金+明确真实需求,再换25-30万的目标车型。此时旧车残值仍有一定价值,换车压力更小。 3. 灵活选择“可升级配置” - 部分需求可通过后期加装满足(如行车记录仪、座椅通风),而非原厂高配;或选择保值率高的品牌(如丰田、本田),未来换车时折价更少。 五、总结:没有“必须”,只有“适合” - 选“一步到位”:适合预算充足、需求明确且追求长期稳定的用户(如家庭第二辆车、商务用途)。 - 选“分步购买”:适合预算有限、需求可能变化或处于人生阶段过渡期的用户(如新司机、新婚家庭)。 关键问题自查: 1. 未来3年是否有明确的家庭/工作变化(如生子、换城市)? 2. 购车预算是否留有余地(避免影响房贷/存款)? 3. 对车辆的“面子需求”和“实用需求”哪个更重要? 想清楚这几点,再结合市场上车型的性价比(如新能源vs燃油车、国产vs合资),就能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毕竟,买车是服务于生活,不必为“一步到位”而牺牲当下的生活质量。
#新大洲本田ADV350上市2025年2月27日,本田正式在国内推出中排量跨界踏板ADV350,售价42,380元。作为本田“冒险基因”的又一力作,ADV350凭借硬核配置与多场景适应性,重新定义了中型跨界踏板的标准,成为都市骑士与轻度探险爱好者的理想座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