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车背景与基础情况
新年伊始,家里人就商量给我出15万,我再自己还月供买一辆20万左右的车,其实我早就试驾很多车型,我个人比较喜欢奥迪A3的两厢版这种小钢炮,但耐不住女友真的喜欢特斯拉,我们俩就一起深度试驾了两回,我也开始慢慢接受纯电车。
我下单的是model32025款后轮驱动焕新版,保险补贴8000算是让车价降在,22万7500,但保险还是得自己交,加上提车路费,杂七杂八算下来还是23万多,不过之所以选在2月底极限提车,是为了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购新补贴5000元,接下来就讲讲具体怎么个极限法。
和特斯拉销售人员聊的时候,知道有置换补贴和报废补贴,但家里旧车两年前2000多就卖了,真是血亏,所以想着能回点血是一点,当时呼和浩特购新补贴刚启动,就立马下定。

订单下了之后,就是漫长煎熬等待,其实也就等了两天,就通知可以去提车,但内心一直纠结着万一购新补贴来不及申请这回事,所以很难受。

下定后就是交首付和保险,之所以分期是因为免息,我自认为免息是很优惠的事情,5年的时间买点稳定的理财产品,怎么也能让我这没有享受到置换补贴的车价回回血吧,保险只能选择特斯拉合作的五大保司,我选的是平安保险,价格是6800。
提车的日子很快通知下来,我在石家庄上班,女友在北京实习,我看了看地图,北京到呼和浩特居然只要两个小时,于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就出发去坐最早一趟车去了北京与女友汇合,当天下午三点就抵达交付中心。


特斯拉交付中心全国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是我很喜欢的,透明简单没有潜规则,提车的时候,一对一在车内进行讲解,销售推荐膜和延长质保,我全部拒绝,原因无他,资金紧张。
我和女友本来打算在内蒙古好好玩一玩,磨合一下车,但为了第一时间上牌,当天晚上吃完羊肉火锅后,我俩就决定直接开回去。
在呼和浩特的一座商场体验了特斯拉官方快充,价格偏高,速度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快,大概25分钟充了40%,在大同休息了四个小时,本来打算找宾馆睡觉,但是为了第二天一早去上牌,我俩还是继续出发。

母校打卡,本来打算第二天去里面食堂吃个饭的,但来不及了
在高速上体验了一次快充,国家电网的快充桩,速度和特斯拉快充比起来,我觉得相同电量只差6分钟左右,下午一点我俩开车到了上牌照的地方。
验车、选号、等待、上车牌,一系列完成后,我连忙上传补贴的申请。

50选1,这个车牌号我俩都一致心动

有对购新补贴感兴趣的请留言,我会再出一期详细教程
一顿稍微有点极限的操作后,补贴申请终于下发,新车在提车后直接两天内就跑了一千多公里,接下来就谈谈具体的用车感受。
2.车辆点评
首先说外观,特斯拉焕新3的外观属于轿跑型车身,前脸看上去低趴,车尾却比较像B级车的宽大,内饰很简单,我觉得不能称为简陋,这种简单是我可以觉得舒服的程度。

方向盘转向灯确实是需要熟悉,需要学习时间,尤其是左转向。

屏幕换挡好用,很丝滑,但比起有档把的车型,我觉得是缺少了一些真实的驾驶感受的。

电动尾门和空间我觉得中规中矩,后排可以放倒,但并不是纯平,在高速上睡过两三个小时,很不舒服,受制于空间吧,加上我的身高在180左右,很拘束。


我主要的用车场景就是上下班通勤,每天在70km左右,未来计划自驾游,等有了自驾游体验后会第一时间发布感受。
半个多月的使用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用车成本很大的降低下来,一千多公里路程换算成油价至少在500元,但是电价却不到200,尤其是发现了小区附近有5毛左右的电价后,我对这个费用觉得又充满期待。
在小区附近的公共充电站充了两回,一次是充满,花费45左右,一次是充了100km,用了一张优惠券,就花了一毛钱,最近经常下载各种APP薅羊毛,领充电券,对这个感兴趣的,回头我也出个教程跟大家说说。
充电的这个环节我最大的问题是,特斯拉充电的声音真的很大,比其他品牌的车都要大很多,一开始经常让我心慌,后面意识到这辆车确实就是这个声音,我也慢慢接受下来。
车机自带的导航真的很难用,一开始想逼着自己慢慢适应它,但走错了两次路口,多绕了10来公里后,彻底放弃了对这个导航的调解,改用手机进行导航。
车机的娱乐系统也确实简单,让人没有太多想在车里享受娱乐的感觉,我平时也就听听歌,游戏玩了一次以后就彻底放弃,因为特斯拉的车机是自我封闭的场域,不能共享其他软件公司的作品,加上游戏开发成本高,所以自然也不会有好玩的游戏。
这些天我最焦虑的地方就是,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四点,车内都会温度过高开启保护,加装了防晒伞之后也没有太多变化,打算下个月去贴膜,果然车就是消耗品,用车的成本还是会随着需求增加的。
车子买来到现在洗了一次车,用了优惠券之后,花了12块钱,和充电一样,洗车也是可以薅羊毛,有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出个教程告诉大家。


总结一下,我这一千多公里的感受就是,这是一辆操控性很强的电车,给油就跑,转弯很丝滑,但很容易车速过快,车速过快带来的问题就是电耗增加,我这辆车只有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一个是主动定速巡航,一个是辅助转向功能,对我来说很好用,因为可以自动让车辆居中,解决了我车感不是很好的疑难杂症。
续航很实,满电445km附近,对城市通勤够用,如果远距离出行,路上至少得预留一两个小时充电时间,做不到燃油车那样随加随走。

内饰方面,氛围灯为纯色常亮,不支持一些闪烁之类的多元化自定义,有点老气死板,很容易就看腻,前后备箱都是电动开启,不过前备箱需要手动关闭,手套箱也是需要在车机上操作才能打开,这一点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不过左边滚轮可以自定义功能按键,我将它设置成打开手套箱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行车记录仪的视频播放起来很麻烦,每次打开界面都很卡顿,甚至需要重启车机才行,哨兵模式虽然觉得很有必要用,但如果长期的哨兵模式待机的话,对续航里程的消耗又很大。


总之,一千公里下来,这辆车总体让我满意,操控和电耗都让我可以接受,外观也在我的审美点上,不过一些小问题也急需解决,例如车膜、车机系统过于简单等,对于保养我还暂时没有涉及到,之后会继续更新深度使用后的感受,也希望老车主多给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