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挺不错
【前言】
今天路过汽车主题公园,闲来无事就顺便去看看里面的各品牌车型了,顺便试驾一下最近新上的车型。蹭饭也是常干的事儿,谁都阻止不了。哈哈哈!本来想试驾一下极氪Z20的。哎呀!人还挺多,懒得排队就到了隔壁的埃安。工作人员还挺热情,我就多看了看这款车,毕竟最近上的埃安RT车型的竞品也挺多,也比较好奇大家的竞争力都如何。也没有犹豫,自己细看完车后,就直接约了试驾。试驾完就觉得,这车好像欠点儿火候啊!东西不错没有调校到位,而且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用料真的是两面派。
【外观】
外观方面就看个人喜好了,我对这款车的造型说实话不感兴趣,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协调感,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协调。正面看有点儿像一老款跑车的既视感,我也一时想不起来是哪款了。整体还算是比较好看的。只是车头比较低矮,导致前摄像头虽然设计在了牌照框上方,还是有点儿低了,很容易脏了以后影响前方的摄像头清晰度。侧面没有复杂的线条去修饰,整体看着比较圆润,好像就是侧面看着不协调感最重。怎么说呢?就是车头和车尾都比较低矮,中间的乘员舱又太高了,D柱一直延伸到车尾,导致整体比例比较怪异。车尾门要是做成掀背车型,再做个上扬的尾翼,而不是塌下去的造型,会不会就撑得起它D柱延伸那么后的造型了呢?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啊!总的来说车头车尾都是那种塌下去的视觉感,所以个人对这个车型不带感。

像哪款跑车来着

真的通风口

前后都塌下去了
【内饰】
内饰方面也是挺符合极简设计的,但整体造型挺丰富,极简就体现在除了方向盘上有按键以外,整个中控没有一个实体按键。个人对这种设计十分的抗拒,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一样。配色方面有三套方案,分别是黑色、黑色/橙色、黑色/米色,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我比较推荐黑色/橙色,这套内饰比较适合喜欢暖色的人群,比起米色内饰来说要耐脏不少,不用很勤快的去打理,对比黑色来说温馨不少,纯黑色个人觉得好压抑没有层次感。当然,适合一些年轻人要运动的审美。黑色/米色上面也说了适合勤快的人,当然换来的是居家的现代简约风格,当然一定一定要注意座椅染色的问题,这个只能是弄座椅套去解决了,反而白瞎了皮质座椅。黑色比较压抑,但好在车顶棚用的米色材质,这样也就不会显得空间小,而且有小黑屋的感觉了,适合喜欢运动风格的年轻人去选择。这里就不多说了,看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了,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简约风格,基本没实体按键

还行,很软

机械开关,储物手扣还行

空调出风口挺精致

前面是硬塑料,后面是搪塑材质
【车内空间】
1、乘坐空间:这车的空间不太适合我使用,本人身高182CM,体重200斤,前排还是比较不错的,调好我的坐姿腿部距离前仪表台有一拳的距离,头部到遮阳帘有一拳距离,到顶棚只有三指距离,不能坐的太直,靠背要有点儿角度才坐的舒服,不然头部会更挤。腿部的承托比较不错,没有悬空的感觉,而且座椅比较软,长时间乘坐也不会发困,但是靠背的包裹性基本上是没有的,这点比较遗憾。前排不变来到后排,第一眼看去地台是纯平的非常实用,这就是纯电的好处,一个电池包过去,底盘也平整了。落坐后,第一感觉就是座椅和前排一样的软,长时间乘坐不会累。腿部有一拳二指的距离,而且前排座椅下方空间挺大,可以把脚伸进去,达到把腿伸展开的效果。虽然坐垫有点儿短,可承托感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头部空间就不那么从容了,就只有一指的距离。中间座位因坐垫抬高了,所以头直接顶在了车顶上。车顶其实有掏空处理,可惜太靠后了。想不顶头就要仰着头,把头顶在头枕上,实在是太难受了。外部看着是个全景天幕,内部实则是两段式分体遮阳帘,就这个设计把头顶空间给牺牲了,没有实际意义还出力不讨好。

前排头部

前排腿部

后排头部

后排腿部

承托感还行

副驾这里总是顶腿
2、储物空间:储物空间方面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四个门上的储物格够大够深放物品也比较稳,副驾手套箱也比较大,正方形的容积也比较规整,但是全塑料的,没有绒布什么的防滑,也没有照明灯在里面,晚上拿取东西不是很方便。再有就来到了中央控制区了。这里的空间利用设计的就有点儿潦草了,可以说没有利用好。空调出风口下方,左右两个手机放置处就占了很大的空间,在后面有两个悬浮杯架,再往后就是中央扶手箱,打开后内部空间够深也够规整,底部有橡胶防滑垫在里面,还算是正常水平。整体来说这个区域空间利用率真的不高,算是公摊面积大的户型。在手机充电板下面有个掏空的处理,这里空间不算大,而且两边座椅垫对这里拿取东西都有影响,再加上位置实在过低,真的不是很方便拿取物品。这里还放置了12V的电源扩展口和三个USB充电插口,拓展性非常的不错,但要是能给后排多一个USB接口就好了,后排只在出风口上方放了一个USB接口,乘客抢充电口打起来驾驶员拉架不?哈哈哈!

拿取东西不方便

有点儿浪费空间

够大够深够规整

方方正正

后排门板储物也手扣也挺大

只有一个USB,打起来了。
3、后备箱空间:后备箱的开口还是比较大的,里面空间十分平整,拉起盖板后,下方还有个20多厘米深的夹层空间,可以放置不少物品,这里要是能做个盖板挂扣就好了,这样就可以腾出手去拿东西了。后排座椅可以4/6放倒,但地台特别的高,靠背还有一定的角度,空间扩展性比较差,这个确实是设计的有点儿草率了。到是有个小设计还挺用心,那就是后排座椅靠背上做了个小定位器。每次放下靠背在打开时,都会夹到安全带,导致安全带不能使用,用这个定位器固定了安全带后,放下抬起座椅靠背都不会夹到安全带了,这个是挺不错的一个小细节。还有就是后排座椅靠背重量够重的,证明里面钢板没有减掉,这点也是要点赞的。

不能放平

夹层空间不错

挺规整
【试驾感受】
试驾车型:2025款 650激光雷达版;
1、智驾与车机:关于智驾感受方面,销售人员一直在宣传和演示,我个人是不感兴趣的,还是简单说两句吧!从硬件的角度来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还有超声波雷达都是给到了,再加上视觉智驾的加持,可以说表现还是不错的。在试驾过程中,车辆可以自己识别较复杂的路况,比如右转时,有的车辆从自行车道强行超车变道,它也可以识别避让。在前方双车道(直行、直行加右转)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识别两个车道车流量,并在到达白实线前进行变道行驶。当然试驾安全员说了,他们一直在上传数据给后台,通过不断学习和大数据共享支持会变得更聪明。新车是不会这么智能的,所以新车驾驶不能大意,还是要以个人驾驶为主。

是粉色还是紫色

方向盘手感不错

倒车影像不是高清
2、动力感受:驱动方式是前置前驱的布局,整体提速比较线性,电机的特性表现的很稳。前驱还是我比较看好的,毕竟雨雪天的驾驭难度会小不少。驾驶模式就不分开说了,因为实际驾驶感觉差不多,所以就在舒适模式下试了提速什么的。从电门踩下时,会有一个向前的闯动感,后面就会表现的比较线性顺畅,动力可以一直持续输出到法定限速时出现一定的衰减。家用车型的调校还是在急加速起步时,欠了点儿火候,但整体来说还是线性丝滑,动力属于够用的水平。激情驾驶还是跟它没有什么关系的。
3、底盘质感:这里就差点儿意思了。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个感觉不值这个价格。在绕环岛的时候,车速我给到了5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明显车辆侧倾特别大,人也不能很好的固定在座椅上,所以给的驾驶信心不足。其实这时并没有到车辆的极限,因为我试着变道了,也是可以从容变道的。所以还是调校问题,它的取向并不是运动。可是你说它是舒适取向吧?它的舒适度又差点儿意思,这里说一下它的其余路段质感。再大的坑洼路段时,整体感觉会有个大的跳动,车辆还是感觉不是那么从容绷得住。有个极限压缩又弹起的过程,这点质感和埃安S十分相似。这时如果在弯里,甚至还有点儿左右摆动的感觉。小的颠簸会保留少许的路感反馈到车身,通过座椅让车内人员感受到,但是方向盘上是没有任何回馈的。在压到井盖时,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反馈路感。可以说运动感和舒适感都没有做的很好,调校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但好在底盘不松散也不拖沓,算是一点儿安慰了。
4、方向与刹车:方向有舒适和运动模式,刹车有标准和运动模式,我都试了一下,这么说吧!方向的舒适模式可以说非常的轻巧,适合所有人群的日常使用,单手打方向也不是问题,而且车速起来后,也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加重,表现还是不错的。方向的运动模式就很有意思了,可以说实际和舒适模式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有种刻意靠电机加了那种阻尼的感觉。快打方向时还是很轻的反馈,但是慢打方向时就会有加重的感觉,有点儿刻意的意思。刹车的两种模式说实话可以忽略不计。标准的感受就是制动力释放很线性,踩多少有多少,不会有那种到了一个点,突然刹车力就爆发出来的突兀性。这样车内乘坐时也不会影响舒适性。运动模式呢?其实和标准模式是差不多的,但就是有点儿刻意调的比较卡顿一些,有点儿到了那个点儿,就来个强制动力爆发。这个爆发其实也就是标准模式的水准,可以说就是把线性流畅的刹车感调的不线性了。综合这些感觉,个人建议方向用舒适模式,刹车用标准模式,两个运动模式直接忽略。

试试方向和刹车的模式

就这几个模式
5、隔音降噪:可以说这车有点儿日本车的意思了,但又日系的不彻底,说实话这车的隔音降噪水平真的是因为是新能源纯电车型救了它,不然会烂的一塌糊涂。车速5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就能听见路噪了,这里包含着胎噪和风噪。如果再有急加速的情况,这时电机的高频驱动声也会传到车里。当然打开音乐这些声音就能盖过。可车速80的时候,就真的是有点儿遮不住了,胎噪、风噪、过坑洼的震动声、还有电机的高频驱动声,各个都能清晰的听见,这时音乐要声音够大。真的舒适性会在这时被打个很大的折扣,至于原因我后面会讲,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这里是学了日系的减配,在你看不见或者不仔细看的地方少点儿东西。

后面的隔音降噪材料覆盖

前面的隔音降噪材料覆盖
【车辆优点】
前面也有说优点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说点之前没有提到的优点吧!第一个就是车门的内把手用的是传统的机械把手,没有弄那种电子的再加紧急开关。那种就是纯脱裤子污染空气。要是外车门把手也是那种机械的就好了,可惜不是。这个埃安品牌全是隐藏式门把手所以也就不奢求了。第二个就是在发动机仓内使用的合金支架非常的厚实,这里用料还是非常不错的,整根合金梁从结构和厚度来看非常的下本,没有在这些地方偷工减料,算是比较厚道的存在了。第三个就是整车的打胶工艺了。看了几辆车都没有出现封边胶里面有气泡的情况,证明是做了排空气工艺的,这可比某品牌一个门上十来个气泡也不处理要强的多了。那个品牌也不知道是怎么那么好意思的。第四个就是后排座椅与C柱之间的衔接区域了,这里很多车型都直接就是硬塑料过度,没有什么软包啊!什么的材料。而埃安RT这里居然有出现用软皮进行包裹的情况,在这个价位里实属是比较罕见的。以上算是个人觉得不错的地方,下面就开始吐槽了。

铝合金梁

打胶工艺不错

这里用了皮子,很多车都是塑料的

安全带固定器
【最不满意】
1、安全带高低可调:这个功能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开始的,各个车企纷纷减掉了,真的是没有带好头,让安全进程退后多少年。之前6、7万的小车上都有的东西,现在十几万的车上都减掉了,真的是进步难,退步分分钟。之前有说过,驾驶员的高低胖瘦,坐姿的前后不一样,安全带的高低需求就不一样,这个调节可以有效找到驾驶员合适的位置,在紧急情况下影响到安全带是否能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

没了高低调节
2、钣金工艺:多数地方还是挺不错的,可很多该折边的地方没有进行折边工艺处理,而是直接把这部分钢板给裁掉了。这个就离了大谱了。你可以做不到位,但不能这么玩儿悬的。这是第一次见如此处理这样工艺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被别的品牌去效仿,这里如果出现打胶再有问题那么就会大量生锈,然后开始烂边,真不知道是怎么想到的这种处理方式。

折边直接裁掉了

这里也裁掉了一部分
3、轮拱内隔音降噪材料:这个也是让人头皮发麻的减配了,前面一直觉得隔音不好。以为是轮胎太硬,又或者是哪里没有达到降噪需求,再看了轮拱内的隔音降噪材料及覆盖面积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就是纯纯的开玩笑啊!一层硬塑料就是所有的隔音与降噪材料了,而且还没有全覆盖,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部分。从轮拱内可以直接看见车辆的纵梁和前横梁,而且还没有做防腐防锈涂层。埃安你真的了不起了,看不见或不关注的地方这样玩儿。

前纵梁和横梁看得清楚

两边能看见车轮
【总结】
这款车我的总结就是不值得买,定价高了撑不起这个溢价。再就是看得见的地方确实做的不错,看不见的地方跟闹着玩儿似的,让我对整个品牌都有点儿质疑了。可能我个人关注的地方比较小众,但是埃安玩的也真是让人想说句你真的了不起。综上所述,脚踏实地做车,做好自己本身,才有安身立命之本。以后的路还长呢!不要把自己迷失了才能更好的发展。埃安RT是一款整体不协调,且不厚道,调校不完整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