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点,开着model 3回家。已经接近深夜,上海的车流虽然谈不上拥挤,但是依然车水马龙。夜间非高峰时段行车,一般车速都比较快,毕竟归心似箭嘛,哈哈哈。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果然在一个路口,因为一个外卖小哥抢黄灯,造成了一起三车连续的追尾的事故,我因为跟车距离比较远,幸运的没有成为第四辆车。现在回想起来,让我对安全驾驶的跟车距离和动能回收之间的联系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传统燃油车在大部分场景下是靠刹车来实现车辆制动的,民用车中比较好的百公里刹停距离能做到30到35米。就是因为刹车的强大,以及日常驾驶习惯的陋习。我发现许多驾驶员在开车时喜欢贴着前车非常近,无形之中给自己留的容错空间非常小。我开车也是个不喜欢墨迹的人,在开特斯拉以前也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雷厉风行派。这是我买车后用小特app编写的测速小程序测试的百公里加速

但是开了特斯拉后,不知不觉变成了“佛系”车主,究其原因,在昨天的事故中我得出了结论,动能回收能让车主开车跟车距离变长。
电动车的动能回收在网络上争议不断,究其原因是很多非车主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不同于传统刹车制动的高效、强劲,动能回收是有其制动上限的。像我开惯了特斯拉的保持模式之后,我对于动能回收能不能有效的达到我需要的制动距离、效果,需不需要去踩刹车踏板来介入,驾驶者心里是有一个度量的。正是因为动能回收的回收力度有限(不能跟刹车媲美),这样驾驶者在相对车速比较快时,因为习惯使然,会优先“防御性驾驶”,因为大脑习惯于把安全距离由原来开油车时踩刹车能够制动的距离,转换成动能回收可以足够制动的距离。不由自主的加大跟车距离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无形中安全驾驶习惯得到了提升。
防御性驾驶本身是一个合格老练的驾驶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油车还是电车无关。传统燃油车油门当刹车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究其根本还是驾驶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不过关。独立、理性思考在当今浮躁的网络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