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纯电复古的撒野利器!是硬派还是硬要?试驾iCAR V23

    阜成路115号头像阜成路115号头像
    阜成路115号04-08

    在汽车设计趋同化的今天,一款名为iCAR V23(图片|配置|询价)的纯电动SUV自问世起便以惊世骇俗的复古设计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iCAR V23是一款由奇瑞新能源打造的纯电动紧凑级SUV,通过汲取经典212越野车的设计元素,将复古的机械美学与纯电动车的数字科技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时空错位的视觉盛宴。当我与V23近距离接触时,能够恍惚间感受到工业时代独有的激昂与奋进,同时又在光照度高达6790Lux的LED前灯、嵌入保险杠、车身饰条的雷达模块以及隐藏式车门把手等设计中触摸到当代科技的强大与神秘。

    iCAR V23采用“方盒子”造型语言,致敬经典越野车轮廓的同时,通过参数化设计手法注入未来科技感。前脸部分采用了封闭式格栅搭配可点亮的iCAR字母LOGO,两侧矩形灯组内嵌分体式LED光源,灯腔内的像素化纹理在夜间可投射出独特的迎宾光效。前保险杠处预留的拖车钩安装位和金属护板,暗示着其轻度越野的基因。

    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20、1915、1845mm,车身采用了短前悬、高腰线、大倾角D柱,宽高比例接近1:1,并形成0.32Cd的低风阻系数,与防刮材质包覆的轮眉形成视觉反差。隐藏式门把手与悬浮式车顶设计,在保留硬派元素的基础上增添现代感。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布置方案,轴距达到了2735mm,使得V23的接近角达到43°、离去角41°,配合210mm的离地间隙和600mm涉水深度已超越多数城市SUV的通过性能。轮圈采用21英寸设计,花瓣形轮辋设计时尚,所搭配轮胎型号为265/45 R21。

    车尾的侧开门设计符合硬派风格SUV设定,背挂式的小书包也为整体的复古设计增添了野性气息,不过小书包并非备胎,而是储物盒,通过开启尾门内侧面板进行物品放置。此外,iCAR还为车友预留了最大可承重达200kg、搭载216颗LED光照距离超过100米车顶射灯的车顶行李架改装,和全车24处模块化拓展接口以及可拆卸挡泥板、越野保险杠灯,为后期改装、加装射灯、储物箱等户外装备预留操作空间。

    内饰采用“机能风”设计理念,主要以平直的线条配合圆形旋钮式设计,营造出简洁且富有力量感的驾驶氛围。同时,中控台、门板内侧都包覆有大面积皮质材料,无论触感和细节做工都十分考究,平滑的边角处理、按键手感、前风挡处的V23印花和副驾驶前方的BORN TO PLAY铭牌等,无不体现着V23对于消费者的用心。

    位于中控台中央的15.4英寸2.5K高分辨率触控屏十分醒目,内置高通骁龙8155芯片,屏幕左侧显示与驾驶相关的信息,包括挡位、车速、智驾辅助信息、电耗等,右侧显示影音娱乐、导航、车辆功能调节等信息,系统UI设计合理、运行流畅,无论读取和操作都十分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控台下方保留常用的实体按键,其中四个巨大的旋钮设计十分醒目,分别是驾驶模式选择、音量调节、空调温度及风量调节,操作起来金属质感十足,且手感紧致,质感出色。中央扶手前端搭载了无线充电,底部设计有杯架和储物格,内部被分成了上下两层储物区域,并提供有两个Type-C充电口和1个Type-A充电口。与此同时,车顶区域设计有四个实体按键,左侧为灯光控制,右侧为两个扩展功能按键,SOS按键则设计在中间。

    座椅采用宽大、柔软的设计,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同时主驾座椅支持6向调节,副驾驶座椅支持4向调节,并都具有座椅加热功能。后排座椅同样乘坐舒适,且腿部空间表现充足,遗憾的是座椅靠背不支持调节。不过,后排座椅可折叠成纯平空间,此时可以获得1366L的储物空间。

    iCAR V23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选择。其中,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为100kW,最大扭矩为180Nm,搭配59.93kWh磷酸铁锂电池或81.76kWh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驶里程分别为401公里和550公里。本次驾驶的是顶配四驱版车型,前后双电机功率分别为55kW和100kW,扭矩分别为112Nm和180Nm。总功率为155kW,总扭矩达到292Nm。通过81.76kWh三元锂电池的匹配,CLTC续驶里程可达到501公里。

    在驾驶过程中,尽管两台驱动电机的功率不大,但是在加速过程中能够提供较为强劲的动力输出,油门踏板行程与动力反馈比例得当,线性十足。同时,无论是油门还是刹车,在响应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整体调校与燃油车无异。底盘悬架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和后五连式独立结构,即便车身设计硬派,臀点较高,但是无论在转弯、加减速过程中悬架系统对于车身的侧倾或俯仰都有着良好的支撑和抑制性,并不会给人带来晃晃悠悠的感觉。

    当然,在颠簸路况中行驶会带来更多的颠簸感,不过这些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方盒子”造型的车身设计会带来更多风噪,还在于V23采用了诸多降噪措施,其中包括双层加胶车窗等,即便在高速中以120km/h前行,车内噪声也能达到可接受水准。

    本次驾驶的是V23 501四驱智驾版,标配多达23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猎鹰500智驾系统,搭载地平线J3和TDA4双智驾芯片的组合,800万前视摄像头、4颗环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等多达的22颗传感器的5R5V12U融合感知方案,可获得360度近乎无死角的侦测识别范围,具备更高的安全冗余度,能全面覆盖更多的用车场景。

    猎鹰500智驾系统的应用场景是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中,不仅支持常规的智慧巡航、速度调节等功能,面对拥堵路况,车辆遇到汇入主路的车辆以及下匝道的时候,都能自主应对。在需要超车的时候,通过拨杆的指令即可让车辆变道,也能实现自主超车变道,有大车经过时则能主动避让。

    在城市中行驶,当遇到行人、电动自行车,以及在倒出车位的过程中,车后方经过来车或行人,iCAR V23智驾版的前向横穿预警、后向预警RCW、紧急碰撞预警和制动AEB等功能就会对应发挥作用,除了立即向驾驶员发出警示外,还能主动采取紧急制动的措施,化解安全风险。

    此外,车辆开进乡间小路遇到死胡同时,只需开启循迹倒车功能,即可让车辆按原路倒回,轻松消除尴尬。至于到达目的地后最后的一步操作——停车泊位,iCAR V23智驾版的自动泊车功能也都能为驾驶员代劳,在一些比较狭窄或刁钻的车位,通过遥控泊车也能精准泊入。

    在驾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关于V23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为追求造型纯粹性,后窗视野较为狭窄。车机系统虽流畅,但第三方应用生态尚未完善等。但不可否认,iCAR V23通过设计创新和场景化技术,重新定义了新能源与越野车的边界。它没有盲目堆砌硬件参数,而是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既能享受城市通勤的舒适,又能满足偶尔野外的探索欲。这种“轻度硬派”的定位,或许是新能源时代个性化市场的一下个最优解。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