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正式发布,售价52.99万元,相比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这款号称“性能比肩保时捷,价格腰斩”的豪华车型,瞬间引爆市场。10分钟内,6900台大定订单涌入,两小时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然而,比新车更疯狂的,是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的“灰色交易”。
在新车市场一片火热的同时,二手市场也掀起波澜。小定订单(即支付1万元意向金锁定优先提车权的订单)被炒至6000元,甚至有人通过转让订单“躺赚”数万元。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观点:“任何人为制造的稀缺性,都会催生黑市。”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29日,小米在SU7 Ultra预发布会上开放了小定订单通道。当时,用户支付1万元意向金,即可获得“1-4周优先提车”的权力。随着正式售价较预售直降28.5万元,小定订单成了稀缺资源。其“时间价值”被市场重新定价,每单溢价2000-6000元,本质上是对产能爬坡期时间成本的货币化折算。卖家只需将1万元意向金转给买家,收取数千元“转手费”,就能轻松套现。一名闲鱼卖家直言:“去年10月下定时以为车太贵没人买,没想到现在成了香饽饽。”
更令人咋舌的是租赁市场。尽管SU7 Ultra要到3月2日才开启交付,但二手平台早就涌现了大量出租帖,日租金集中在2000-5000元,部分甚至标价上万元。租车需求方主要有三类人:一是自媒体与车评人,他们为了抢占新车体验的流量红利,尤其是“西装暴徒”的赛道实测;二是租车拍摄“成功人士”人设的微商与网红;三是急于尝鲜的真实消费者,他们不愿等待数月交付期,愿为“先人一步的体验”支付溢价。
这种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小米SU7 Ultra的火爆证明了其产品力和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二手订单和租赁市场的“套利游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人质疑,这种炒作行为是否会对市场秩序造成冲击?是否会损害普通消费者的权益?
对此,小米官方也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不支持退单,也不鼓励这种“套利行为”。然而,市场的热情似乎并未因此降温。首批SU7 Ultra车主已经通过租赁和转让订单赚得盆满钵满,而后续的市场走向,仍需时间来验证。
总之,小米SU7 Ultra的火爆背后,是消费者对高性能、高性价比车型的渴望,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反映。然而,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的“套利游戏”也提醒我们,市场需要更加规范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