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发布于:AION Y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因为五一不能上牌,所以还未落地,车就停在我小区对面,已经看了实车了。五一以后有朋友看到雄楚大道高架上跑的黄色埃安Y就是我,欢迎闪灯打招呼,可以的话让让我赶时间哈哈哈哈~ 此贴主要是谈谈自己的购车思考,而后会持续分享提车和使用心得。欢迎各位关注! 本人一直热爱汽车和驾驶,自己的第一辆车是ATSL。我对车的动力、操控性、质感一直都有一定要求,日常驾驶风格干脆果断,每天来回40公里,25公里二环高架,15公里城区。基本上是一路超车到达目的地,同时能将车辆油耗压在8.5L/百公里的水平。如果周末早上不堵车极限可以降到7.6L,但这是不开空调的情况。如果开空调油耗会上升到9.8L左右,总之atsl让我每天上班开得很爽,但即便自己油耗远低于其他车友但架不住要加95的油…差不多一个月油费750左右,如果夏天再涨个油价估计会接近一千,而电车在使用成本方面会潇洒很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对电车产生了兴趣,有意思的是几乎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加速都不错,甚至称得上残暴。超重心低、前后配重50:50这些燃油车费尽心思、各种妥协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新能源这儿几乎是理所当然、易如反掌。这就是次世代的发展规律啊,下限就是很多运动型燃油车的优秀线。 说实话开惯了轿车再坐进AionY第一反应就是恐高,即使我直接将座位降到最低,我的直觉依然对这辆车的操控不抱希望。可试驾的时候却让我有点惊喜,以往的经验似乎失效了。底盘的扎实程度、路感清晰程度都超越对这个价位的预期。而车开起来重心并不高,车身比较灵活,综合这几点至少操控确实是超出我预期的,日常通勤绰绰有余。 但这也不代表操控很完美,方向盘手感太轻、因为坐姿较高晃动会被放大、油门刹车脚感一般、舱内视野奇怪、车身太宽、后视镜可视范围太小等等,这些“细节”都不会让你对操控轻易的给出高分,至少让我有些弯道信心不足。这方面atsl还是更加细腻,让你在多数情况下都很有信心,敢于一次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摸索极限。(当然安全驾驶最重要) 加速是电车优势,踩下电门动力几乎没有迟滞,这让我这种开惯低扭不足的汽油车的人十分不习惯,第一次开有些晕电。如果长期开下去可能会改变踩油门的习惯,让你觉得油车油门很钝。这个谈不上好坏吧,习惯问题。 现阶段我其实建议厂家在电门调节下也模拟一下油车的动力迟滞的感觉,相信会让更多人更快适应电车,只有尊重用户的习惯,才能更快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电车无动力迟滞的特点完全可以设计在深踩踏板的情况下触发,现阶段的“卖弄”其实是有些幼稚的,也让驾驶员对电门的控制要求更高了,反而使得驾驶更累。 此外希望后期厂商能通过ota升级持续优化,我想方向盘手感的优化是很容易实现的吧,目前哪怕是运动模式的转向手感都是轻飘飘的,期待出一个模拟液压助力转向手感的模式。 总结就是,操控层面埃安Y是有惊喜的,表现高于该价位预期。但依然很“粗糙”有较大优化空间。路感清晰,对应的是减震并不出彩,这个价位的家用车其实可以稍微偏舒适一点点。 电车的痛点是续航、充电和高速性能。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市场很像以前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时候,摩尔定律明显每一年的新产品都能碾压上一年的产品,产品力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这个阶段入手新能源旗舰车型是非常不理智的。aion y的续航放在20年和21年的上半年来看是非常具备性价比的,因为同等续航水平的竞品价格都更高。而nedc 500km的续航应付上下班通勤和200km左右的短途郊游还是是够了的,所以aion y在续航方面值得肯定。 但摩尔定律在持续,今年上海车展1000km续航的车已经亮相,相信未来几年这个续航数据会被不断刷新,在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芯片算力)未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之前,大代价购入新能源汽车都是需要消费者多思考一下的,所以我的选择是埃安y,一款经济地衔接两个世代的产品。 至于埃安y的什么弹匣电池,有比没有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那样的穿刺表现始终是在实验室,现实中的撞击未必是实验中那样的理想。我其实一直很想问,如果将实验中电池旋转90度再进行穿刺,还会是那样的表现么?结构优化往往是具有方向性的,而危险未必就从我们既定的方向而来。 充电方面即便是快充也不理想,比起加油还差很多。何况给我们安装私桩是7kw功率的,充电很慢,因此购买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有合适的充电环境。我是自己家里有车库,自己客厅的空调是9kw的,而几乎不存在充电和客厅空调同时开的情况,所以充电条件比较理想。而且我这种城郊地区电价0.59元没有阶梯电,因此用车成本也会比较理想。 其实我一直对电车不是很了解,每次上下班都很烦挂绿牌的车,在环线上跑得不快,虽然是按着限速跑的,但是早高峰的武汉环线对我来说就是赛场!绝大多数司机都是高于限速跑的,因为你在前面跑堵车在后面追,越晚越容易遇到堵车。
现在刚上市买的有优惠吗?
几天动态体验,电池掉电快,现在是14度/百公里 一共跑实际了119km掉了差不多130km的续航,当然也存在新车我坐在里面调试设备等时候,但并不多。实际掉电还是比我预期快的。 路上回头率很高,很容易被交警盯上哈哈哈哈。可能颜色太骚了。 动态可以虐杀燃油车,响应快,平顺。开起来感觉就是德芙巧克力,太丝滑了。 重心不高,森麒麟的轮胎抓地力、噪音表现都不错,原先用atsl70公里攻的弯,它也能做到,只是稍微侧倾大一点,是因为高度产生的。 实际悬挂初段软,中小振动余震多,特定路面会出现“不断跳动”的现象。(出现在三环某段路上,时速90左右)大坑过滤不错,虽然扭力梁,底盘应付较大坑洼的时候高级感十足,比较从容,过滤掉冲击也并未影响路感。 我觉得很平衡很好的底盘了。 如果atsl底盘运动80舒适60,它应该运动75,舒适70。运动表现在中后段支撑很足,给你很强的信心。加上没有延迟的动力,让你在弯中充满信心,随心所欲。 缺点还是电门、方向盘太轻,让人有点提不起精神,过分轻盈的转向让人觉得质感不强。 车机方面360度影像经常呼不出来,按了星号键经常无反应。此外车机开机动画长,开机慢。
哟,轮毂终于到了,看着不错呀,看来2000可以省下了
轮毂是没选装那个吗
开了这么段时间发现洗能源超级丝滑,但这台车有一个明显缺点。避震拉不住车身,在三环上行驶,较高速度会产生明显的车身弹跳。就像涟漪一样,一层一层的,又有点像坐摇摇椅。底盘很稳,但是车身确实在晃。
后视镜有没有行车记录仪电源接口?
中低配无。
@EGNUK:后视镜有没有行车记录仪电源接口?
初入静态体验。 吐槽:1、坐进车内最先被吸引的是这个奇怪的视野,视野比较高,四周盲区较多,总有种开特别大的车的幻觉。 2、车内还是有味道的,甲醛是无色无味的,今天拿到车还是决定放一天再说。 3、缺乏实体按键!进入车内登录自己的埃安账号的时候,车子莫名其妙播放内置音乐,而且声音很大,慌忙中到处找关闭音量的按键,中控区域发现真的没有任何快捷操作的按键、旋钮。挂档旋钮正好在中控前面,总觉得这个就是控制音量的旋钮..... 点开中控到处找调整音量大小的界面依旧没有,直到点开了设置,在控制整体音量的设置中才调整了音量。这是什么傻瓜设计,空调、驾驶模式都有快捷切换界面的按钮,但是音量控制却没有,十分反人类。 最终我得出方向盘上控制按钮是唯一快速调整多媒体音量的方式。但是这其实对驾驶员非常不友好,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多年习惯在中控区域调整空调和媒体音量? 对了肯定有人说有手势操作可以解决,我也试了完全不灵,十次九次都识别不出来手势,还会误触到别的界面,我也懒得用了。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