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跑 B10 以 9.98 万起价、11 万标配激光雷达的姿态杀入市场,10 万级纯电市场的平静彻底被打破。这个被戏称为 “价格屠夫” 的选手,用 “硬件堆料 + 刺刀定价” 的组合拳,把比亚迪海狮 05EV、小鹏 M03 们逼到墙角跟,意味着利润腰斩;不跟,等于把性价比高地拱手相让。零跑这局棋,表面是给消费者送福利,实则是在 10 万级市场摆下 “生死擂台”。
一、10 万级市场的「硬件革命」:激光雷达成标配,传统竞品集体懵圈
零跑 B10 的核心杀招,是用 11 万价位实现「智驾硬件自由」:禾赛 128 线激光雷达、高通 8650 芯片的组合,直接让同价位竞品的智驾配置显得像 “儿童玩具”。要知道,小鹏 M03 的激光雷达版卖到 18 万,比亚迪元 PLUS 至今没舍得给雷达,而零跑直接把这套硬件装进 11 万的车身里,相当于用 A 级车的价格给了 B 级车的 “眼睛”。更狠的是续航和充电:入门版 510km 续航、19 分钟快充 50%,把 “续航焦虑” 四个字彻底扫进“乐色桶”。
但堆料背后藏着两处硬伤:一是 “筷子悬架” 的回归,这个被比亚迪抛弃的三连杆后悬挂,在烂路行驶时的颠簸感明显,路过减速带能清晰感受到悬挂的 “生硬”;二是后排座椅的 “反人类” 设计,固定角度的靠背让 180cm 的乘客只能 “正襟危坐”,长途乘坐堪比 “驾校练车”。这些短板,让零跑 B10 成了典型的 “偏科生”—— 智驾和续航拿满分,舒适性却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二、比亚迪小鹏的两难:跟价找死,不跟价等死
零跑这波操作,最难受的当属比亚迪和小鹏。比亚迪的元 PLUS、海狮 05EV 靠 “刀片电池 + 成熟三电” 吃了多年红利,可零跑直接用 “激光雷达 + 长续航” 撕开缺口:同样 11 万,零跑给雷达和芯片,比亚迪只能给电池和空间,在智驾硬件上落后整整一代。

小鹏 M03 更尴尬,原本靠 XNGP 算法打天下,结果零跑用 “硬件平权” 策略,让小鹏的软件优势在绝对硬件差距面前被稀释 —— 毕竟,用户会想:11 万的雷达都给了,智驾能差到哪儿去?

这种降维打击,暴露了传统车企的定价惯性:比亚迪习惯了 “续航加 100km 就加价 1 万”,小鹏沉迷于 “软件付费” 的高端玩法,却没料到零跑直接掀了桌子 —— 既然你们靠信息差赚钱,那我就把硬件成本透明化。当零跑把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到 “白菜价”,整个 10 万级市场的价值体系正在重构:以前消费者为 “品牌溢价” 买单,现在开始为 “看得见的硬件” 掏腰包。
三、零跑的「豪赌」:用性价比换市场,能撑到最后吗?
零跑 B10 的策略,本质是 “用魔法打败魔法”:既然新势力靠堆屏幕、传统车企靠吃合资老本,那我就堆激光雷达、堆芯片,用更极端的性价比撕开市场。但这种打法藏着两大风险:一是三连杆悬挂的可靠性争议,毕竟比亚迪当年弃用该结构,就是因为长期颠簸可能导致悬挂变形;二是内饰质感的廉价感,大面积塑料件和副驾 “魔术孔” 设计,让 11 万的车开起来像 8 万的 “毛坯房”。

对消费者来说,零跑 B10 是个典型的 “取舍型选择”:如果你是每天通勤 100km 的上班族,510km 续航和 19 分钟快充能完美解决痛点;如果你是注重家人乘坐体验的用户,固定角度的后排座椅和生硬的悬挂可能让你放弃。这种 “偏科” 特性,注定它会成为 10 万级市场的 “两极车型”—— 爱的人视其为 “真香神机”,在意舒适性的人则避之不及。
结语
零跑 B10 的出现,标志着 10 万级纯电市场从 “温和竞争” 进入 “刺刀见红” 阶段。它用激光雷达和长续航重新定义了这个价位的产品标准,迫使比亚迪、小鹏们要么跟进硬件堆料(意味着利润缩水),要么死守原有体系(面临用户流失)。这场由零跑掀起的 “性价比革命”,最终会倒逼整个行业重新思考:在消费者越来越懂行的今天,到底是靠品牌溢价赚钱,还是靠真材实料说话?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当零跑把激光雷达给到了 11 万的车身上,当快充和长续航成为标配,10 万级电车正在摆脱 “代步工具” 的定位,开始具备 “智能出行” 的完整形态。但也要警惕:硬件堆料不代表体验完美,三连杆悬挂的耐用性、车机系统的优化程度,仍需要时间验证。毕竟,买车不是买零件拼盘,平衡才是硬道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