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车,你打算开上五年甚至更久,你会怎么选?
是选一辆“可油可电”、听起来更稳妥的增程式汽车?
还是干脆一步到位,直接上纯电?
多数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前者——毕竟加油+充电双保险,听起来最不容易“踩坑”。
但说句真心话,如果你真的打算五年内不换车,那我劝你:别急着做这个决定。
因为看起来“更保险”的增程车,使用年限长了以后,往往成了最不值当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我们慢慢聊。

提到这个问题,很核心的一点在于:
纯电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但增程的问题,是“注定无解”的。
什么意思?
简单说,纯电现在最大的短板——续航和充电效率,其实都属于“可逆性问题”。
它们不是写在架构里的“死穴”,而是会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一步步被“消灭”的。
就拿充电来说吧:
你知道2018年,全国一共才多少根公共充电桩吗?
不到30万根!
那时候的电车车主,是真的靠“勇气”在开车,出趟远门堪比打一场仗。
但现在呢?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已经超过340万根!
翻了整整十倍还不止,而且还在持续爆发式增长。

你再看趋势:
小鹏、理想、问界、蔚来……哪家不在疯狂砸钱布局自建超充?
国家也放话:“高速服务区超充桩要全面覆盖。”
照这个节奏,两三年内,全国高速布满300kW以上的超快充,几乎板上钉钉。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到2027、2028年,哪怕你自驾远行、高速飞驰,也只需要——
喝杯咖啡的工夫,车就能补进四五百公里的电。
你说还有啥“续航焦虑”?
说到底,痛点会解决,体验会升级,纯电这条路,是“越走越轻松”。

可反过来看增程呢?
别看现在体验还行,但它的“缺陷”恰恰是写在架构里的:
发动机是用来“发电”的,不是用来“跑”的;
你开快了,它吼;你爬坡,它急;你冬天用空调,它直冒烟。
更别说,大多数增程车型,根本不支持800V快充平台。
你想升级?硬件不行;OTA?带不动。
说难听点,等几年后,别人家的纯电都能12分钟补450km了。
你开着这台吼吼叫,20分钟勉强充100km的增程车——真的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更不能忽视的问题是:
增程车的“续航衰减”速度,远比想象中吓人。
譬如中汽试炼场曾对两款车型做过一项实测:
2019款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在跑了11.6万公里之后,电池健康度依然高达89.3%;
而理想ONE 2020款,仅仅行驶了10.3万公里,电池健康度就只剩下75.6%!
要知道,这才不过短短4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如果到5年,甚至6年,还会有多严重呢?
真的很难想象!
别认为衰减75%了,我200km 的续航,至少还能跑150公里,其实没太大问题。
这么想就太理所当然了。
实际上看,150公里的续航,还得剔除强制保电的部分。
同时呢?
纯电续航肯定会打折,而且增程车的折扣也会更高。
这么一来,冬天开暖风?空调加一档?高速再来点逆风?
别怀疑,90公里的纯电路程,可能跑不出来。
对于那些想用电通勤、享受低碳体验的增程车主来说,四五年后,这就不是“焦虑”了,是“纯折磨”。

可能有人会说:
“这不是事儿啊,反正增程有终身质保,掉到70%我直接换电池就行,怕啥?”
可真这么想,那就真得提醒你一句:质保政策,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很多增程车主都没留意——这些所谓的“终身三电质保”,前提一大堆:
必须是首任车主、必须非营运车辆、必须原厂保养、必须官方售后记录……
只要你有一项“踩雷”,不好意思——脱保了。

更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
“电池健康度”并不等于“电池衰减”。
什么意思?
你觉得续航缩水了4成,可能以为电池衰减了40%。
但实际检测结果,电池衰减可能只有20%,另20%来自于能耗上升、电池内阻变大。
两者叠加,你跑不远了,但又够不上质保的“衰减红线”。
说得直白一点:你觉得电池快废了,厂家还觉得“一切正常”。
你想换电池?换不了;你想卖车?更难。
这才是最让人窒息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因为电池衰减比较快,等到你要买车时:
大家一看你电池健康度这么低,你猜还能卖出钱来吗?
肯定很难!
这可不是我在瞎说。
拿几年前的增程车来看,当初的售价高达30多万。
可如今呢?
二手车平台报价只剩12万左右,直接打了3.6折——你说扎心不扎心?

所以,考虑到这些情况:
如果5年不打算换车的话,听我一句劝:宁选纯电汽车,也不要选增程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