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还月销1.2万辆的本田飞度,如今月销不足千台,这场断崖式暴跌的背后,是国产新能源车对合资燃油车的一场精准绞杀。
一、新能源的降维打击
比亚迪海鸥以3.98万起售的价格,直接击穿A0级市场底线。这款纯电小车标配刀片电池、快充功能和旋转大屏,每公里电费仅需5分钱,2024年销量突破35万辆,相当于飞度同期销量的23倍。五菱缤果则用复古造型+333km续航的混动系统,三个月销量破万,抢走62%的90后用户。就连飞度引以为傲的油耗数据,在比亚迪DM-i超级混动3.9L/100km的成绩面前也黯然失色。
二、配置断代的致命伤
第四代飞度连收音机和USB接口都要减配,而国产车早已标配L2级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比亚迪海鸥用10.1英寸大屏实现车载K歌,五菱缤果的后备箱能改装成露营装备。反观飞度,全系没有车联网,语音控制仅限高配车型,在年轻人眼里活脱脱是“上个世纪的古董”。
三、价格体系的全面崩塌
当

飞度终端价还在7.5万徘徊时,比亚迪海鸥顶配车型已经杀入这个区间。大众POLO狂降2.5万,宝来1.2T车型下探至8.99万,连合资阵营都在内卷。更讽刺的是,飞度混动版比五菱缤果混动贵出3万,却连充电功能都没有,这种“既要卖情怀又不想让利”的姿态彻底激怒消费者。

四、设计审美的代际断层
圆润造型削弱改装潜力,运动版加价1.1万只换包围和尾翼的操作,被欧拉好猫的模块化改装方案按在地上摩擦。年轻人要的不再是“魔术空间”,而是能晒朋友圈的悬浮车顶、贯穿式尾灯。当00后走进4S店,看到飞度简陋的内饰和油腻的塑料方向盘,转身就走向了比亚迪展厅。
这场溃败最扎心的是,吃掉飞度市场份额的不是传统燃油车,而是中国品牌用新能源赛道重构的游戏规则。当本田还在为飞度设计第108种杯架布局时,国产车已经用800V高压平台和城市NOA功能,给小型车市场贴上了新能源专属封条。飞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中,跟不上时代的产品,连告别都来不及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