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别整天几千公里无接管了!公安部:夸大宣传智驾可以判刑

    玩车情报局头像玩车情报局头像
    玩车情报局04-15

    3月29日在安徽铜陵发生的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车祸,这场车祸造成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此外,这次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智驾安全的关注。

    有专家表示,“碰撞前2秒左右发报警,我们任何人都反应不过来”。目前市面所有的“智驾神话”,都像是资本市场的海市蜃楼,吹功能时像乔布斯,谈责任时像贾跃亭。这种宣传和实际发生事故之后,巨大的反差,可能才是让很多消费者难以接受的。

    自2025开年以来,国内已经有超过20家主流车企相继公布新一代智能驾驶战略规划和技术路线。而各大车企密集布局的态势,也让2025年被全球汽车行业公认为“智驾元年”。

    很多车企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会强调,准L3级智驾,L2.99999,几千公里无接管,上车睡觉智驾帮你开,这种宣传方式,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误导,误认为如今的智能驾驶,已经可以等同于自动驾驶,甚至有驾驶者做出了一些诸如躺平看电视或睡觉的危险行为,拿着一些“智驾神器”去欺骗机器,让车辆无法检测到没有人在接管驾驶。

    事实上,目前行业内的智能驾驶技术,无论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属于L2级智能驾驶,在这个级别下,驾驶者依然是责任的主体,也就是发生事故之后,驾驶者要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所谓的 L3、L3+、L4 级别,都无法抛开人的安全权重,让机器承担并保障安全降级后的有效处理,无法达到安全第一的要求。

    最近,公安部也发文,明确了责任主体的划分。

    “即使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人也要全程保持驾驶位值守,实时监控路况。一旦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主要责任,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若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无论车企宣传的多么天花乱坠,驾驶者都要保持对于驾驶的专注度,要作为安全驾驶的第一责任人。

    那么有人问了,车企的超前、虚假、夸大的宣传,要不要承担责任?也是需要的。车企不能在车辆上市的时候就各种遥遥领先,多少公里无接管,在出事故之后就告诉消费者,你自己承担责任,我这只是辅助驾驶。公安部发文明确写明了:

    “车企要承担误导宣传的责任。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可依《广告法》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也就是说,车企如果虚假宣传导致事故,最严重的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所以奉劝一些车企,在开发布会的时候,还是谨言慎行吧。

    不是要全盘否定智能驾驶技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蜿蜒征途,无人驾驶的时候,终归是会来的,但是,至少现在,智能驾驶还不是无人驾驶,而在此之前,技术的进步、法规配套、保险机制、商家风险告知义务、消费者智驾教育缺一不可。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