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南极村大开眼界
从大汉三墩到中国大陆南极村,幸好是自驾,若乘公交会很费时,40来公里乡村公路,没有直达车,要转车候车,十分麻烦,打车也不方便且车费很贵。网上也没有轮渡的任何信息。我们跑了一个多小时,在离南极村前几公里处超慢下来,然后是在车的长龙里比蜗牛还爬得慢,又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停车场。
停好车走出景区入口,豁然开朗。与先前在大汉三墩景区所见大不相同,这里竟然如此美丽,但又宁静而安详。曾有人写过,在中国大地上一路向南,走到陆地的尽头,就是我们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南极村。



南极村原名放坡村,苏东坡被贬海南,就是从这里渡海而去的。这里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大陆之“角”,神州之“尾”;这里是两处海洋(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交汇处,拥有一地两海的壮丽奇观;这里是解放军飞渡琼州海峡,打响解放海南第一枪的地方。这里是英雄的土地、英雄的海。是解放海南渡海作战的出发点。这里还有当今中国最大的珊瑚保护基地,在珊瑚保护与研究基地修建的灯塔,既给大海航行指路,也提醒过往船只不要在这里下錨,以免影响海底的珊瑚。




我们先在岸边望了下大海,观看了海滩上游人们拣拾当天退潮后留下的小贝壳、小鱼蟹、小奇石之类的景象,然后走过当地人摆的小吃摊位,注意力集中在了刻有“中国大陆南极村”和“有力支援胜利保证”、“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几块大石头上。



1950年3月5日19时,解放军14军118师352团加强营的799名勇士,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和营长陈承康率领下,分乘80名船工驾驶的13条木帆船,从灯楼角启航,飞渡琼州海峡,于翌日下午二时,在海南岛儋县白沙井成功登陆。3月16日,2937名解放军官兵,分乘由徐闻船工驾驶的81条木帆船,亦从灯楼角启渡,在海南岛澄迈县玉苞港胜利登陆。为铭记徐闻人民为解放海南作出的巨大贡献,当年15兵团司令部在锦旗上敬书了八个金字:“解放海南,功在徐闻”。如今,作为人民胜利的历史见证,作为祖国统一的战略遗迹,青石砌墙、三层楼高的渡琼作战指挥所,依然凭海临风,坚固如磐。





我们又走到建筑标志物灯塔(灯楼角)前面,参观拍照。面对灯楼角能看到两座灯塔,一高一矮,一旧一新。听说早在1884年,法国殖民者就在此建立了一座似楼梯的铁架海航灯塔,后为避免被日本鬼子利用而将其拆除。而现在所见的两座塔,皆为解放后建立。白色灯塔高36米,上书七个大字“中国大陆最南端”,成了这里唯一的航标和建筑标志。灯塔被围栏围着,门口立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滘[jiào]尾角灯塔”和“滘尾祥光”,一侧,竖着一块展示牌“中国大陆最南端鸟瞰图”。另一侧不远处就是渡琼作战指挥所。来到这栋三层楼前,就会让人不禁想起1950年横渡琼州海峡的情形,解放军用木帆船飞渡琼州海峡并成功登陆,创下了“小木船智胜大军舰”的海战神话。






不远处有一个指路牌,分东南西北,其中向南为海南省三沙市800公里,向北为黑龙江漠河北极村4894公里。在通往沙滩边的石板路上,有一处石碑,上面刻着“大同无国”(世界大同,不分彼此)四个大字及“康有为”小字。


退潮时若隐若现的尖沙洲,是南海与北部湾的合水线。一角临双海 左边是湛蓝的南海,右边是略带灰蓝的北部湾,交汇相拥,壮美多情的双海奇观,一地坐拥,在中国海岸并不多见。两边的海水在这里相逢,又称接吻潮,久而久之,在这里形成了一道向大海深处延伸3公里长的沙滩。据说,当两边的潮水猛烈来袭,就会形成罕见的“十字浪”,犹如两军对垒,在此僵持作战,不分胜负。又有点类似象棋的“楚河汉界”,各自为营,在前进的同时还得保帅。







南极村属于亚热带气候,沙滩十分柔软,海水非常清澈,有点三亚的感觉,迎着爽爽的海风,踩着细柔的沙粒,特别舒畅。
下午我们向135公里外的湛江回走,晚上住霞山区悦享家民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