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零跑B10上市解析:12万级市场的“技术暴击”还是虚张声势?


    一、价格屠刀与配置堆料: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零跑B10(图片|配置|询价)以9.98万-12.98万元的价格区间入场,表面上是对“性价比”的重新定义,实际是一场对行业成本逻辑的颠覆。其核心并非单纯降价,而是通过全域自研技术实现高端配置的“平民化”。例如,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端到端智驾等传统豪华标签,首次被拉低至12万级市场。

    二、实用性与全球化审美的车身设计
    零跑B10延续家族化设计语言,引力场前脸、分体式LED灯组、隐藏式门把手等元素兼顾低风阻(0.265Cd)与年轻化审美需求,而2735mm轴距下87.4%的“得房率”和1.83米纯平拓展空间,精准切中家庭用户对空间效率的诉求。副驾“魔术拓展坞”等个性化设计,则试图在实用与趣味间寻找平衡。


    三、自研体系下的“越级生存法则”技术展示

    1.三电系统:CTC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扭转刚度提升至36300N·m/deg,配合后驱布局和Stellantis团队调校底盘,操控稳定性优于同级燃油车。

    2.智能化:12万级车型搭载禾赛AT128激光雷达(探测300米)+高通8650芯片(200TOPS算力),支持无图高速/城区领航辅助,年底OTA城市NOA;座舱8295芯片+双AI大模型,方言识别与20轮连续对话能力已接近新势力旗舰。

    3.成本控制:自研三电系统节省15%成本,激光雷达单价压至4000元级(行业均价8000+),四叶草架构减少70%线束,硬件成本模型被彻底重构。

    四、行业变量:技术普惠的代价与机遇

    1. 倒逼技术下放:B10证明高阶智驾非豪华品牌专属,竞品若无法跟进硬件堆料或降价,恐面临用户流失。
    2. 改写出海逻辑:基于欧盟WVTA认证和Stellantis海外渠道,零跑尝试“中国定价+欧洲交付”模式,规避关税壁垒的同时试探品牌溢价能力。
    3. 商业模式转型:从整车销售向技术授权延伸(如LEAP3.5架构开放),零跑试图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成本,但50万辆年销量目标仍是悬顶之剑。


    五、结语
    零跑 B10 上市的本质是技术自研与规模野心的产物。要以“硬件满配+软件免费”将智能电动车体验门槛拉至燃油车价位,客观上推动了技术民主化。
    我认为B10对于行业而言,证明了:技术普惠不是口号,而是通过规模化与自研能力实现的必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喜欢追求前沿科技与性价比,那它确实是一个好的新选择。

    次阅读
    4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