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一口价”,是由通用别克昂科威PLUS首次提出,直接优惠6万,干脆利落。别克算是吃到了第一只螃蟹,昂科威PLUS一口价也带动别克月销重新上四万。
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对旗下部分车型实行“一口价”。林子多了,怪事就来了,部分品牌汽车的一口价,实则毫无诚意,甚至个别品牌汽车一口价比自己到店里洽谈价格还高。

我曾经说过,在中国如此卷的市场,同时又是逐渐演化为新能源占主导的市场,燃油车特别是合资燃油车,能用的招已经不多了。“一口价”或许是最后也是最有效果的一招。奉劝各品牌谨慎使用。保护好这最后一招!
首选,别动不动就祭出一口价,用多了,消费者就麻木了。选择能够提升销量的车使用。既然是最后一招,应该是穷尽所有办法不见效果,才能用。
其次,带着诚意用。既然都一口价,起码说明自认为车还不错,而且对目前的销量不满意,那么,就必须拿出诚意。即必须让消费者得到以前不可能有、以后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的实惠。

诚意不足,只能是降低“一口价”的含金量,狼来了故事讲多了就成了事故,自毁武功。
“一口价”,作为很多品牌很多车型面对竞争的最后一招,希望使用者,提升它的含金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