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激光雷达:L3+自动驾驶的安全底线为何不可替代

    一梦栖头像一梦栖头像
    一梦栖04-11

    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智驾版上市" data-uid="" data-id="" data-concern-id="1828183701234714" rel="noopener noreferrer">#凯美瑞智驾版上市#​激光雷达:L3+自动驾驶的安全底线为何不可替代?​


    激光雷达:L3+自动驾驶的安全底线为何不可替代?

    ----没有激光雷达的L3,等于用“单腿”走钢丝

    一、从“致命2秒”看L3+的安全冗余刚需

    2025年3月29日,某纯视觉方案车型在高速NOA状态下因感知延迟导致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暴露出L2级辅助驾驶的致命缺陷:系统仅提前2秒预警,远低于人类1.5秒的应激反应时间。而搭载激光雷达的蔚来ET9在类似场景下,AEB触发速度上限提升50%(夜间80km/h→120km/h),这正是L3+自动驾驶必须具备的物理级安全冗余。

    关键数据对比:

    • 纯视觉感知局限:摄像头在逆光场景误判率达15%,对静止障碍物漏检率是激光雷达的3.2倍;

    • 激光雷达性能优势:禾赛AT512激光雷达测距达300米@10%反射率,点云密度提升4倍,夜间施工桩桶识别率提高80%。

    二、L3+的安全逻辑:为何激光雷达是“必选项”?

    1. 法规硬性要求:从“建议”到“强制”

    联合国《自动驾驶法规R157》明确要求L3级系统需提供10秒接管缓冲期,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激光雷达的超视距感知能力。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规定,L3+车型须通过包含雨雾、夜间等极端场景的多传感器融合测试,纯视觉方案因无法满足要求被排除在外。

    2. 技术不可替代性

    • 全天候工作能力:激光雷达主动发射红外光信号,在暴雨、浓雾中的有效探测距离比纯视觉方案长40%,误触发率降低至0.31次/10万公里(理想L9 Max实测数据);

    • 三维空间建模:厘米级精度点云数据可精准识别14cm高的石块、倒地行人等低矮障碍物,这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合难以实现的。

    3. 商业落地成本悖论破解

    2024年激光雷达价格已降至200美元,装机量同比增长245.4%,15万元级车型(如零跑B10)实现城市NOA功能。朱西产教授指出:“激光雷达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本质是安全成本与生命价值的再平衡。”

    三、产业实践:头部企业的“激光雷达+”路线

    1. 感知冗余设计范式

    • 蔚来ET9:4颗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构建360°无死角感知网,系统失效概率降至0.001%;

    • 华为ADS 3.0:视觉主导+激光雷达兜底,夜间事故率下降60%。

    2. 测试验证体系升级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建设的智能驾驶整车在环实验室,通过激光雷达点云模拟技术,可复现团雾、逆光等1.2万种危险场景,L3+车型必须在此完成5000小时封闭测试方可上路。

    3. 用户认知教育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张晓宇强调:“消费者已从追捧算力TOPS转向关注安全星标评级。”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NCAP测试中AEB得分普遍高出纯视觉车型30%以上。

    四、未来演进:从“堆硬件”到“系统级智能”

    1. 芯片化技术突破

    速腾聚创M3激光雷达采用940nm激光收发方案,体积缩小50%,功耗降低30%,更适合L4级Robotaxi的7×24小时运营需求。

    2. 车路云一体化

    朱西产教授团队提出的“上帝视角”解决方案,通过5G车联网将路端激光雷达数据实时同步至车辆,使L3+系统可提前1公里预判施工区、抛洒物等风险,决策响应时间压缩至0.1秒。

    3. 标准化进程加速

    2025年将实施的《智能驾驶系统安全冗余技术要求》明确规定:

    • L3级车型至少配备1颗前向激光雷达;

    • L4级车型需实现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视觉的三重冗余。

    结语:没有安全冗余,何谈驾驶革命?

    当特斯拉FSD在雪地测试中频频失效时,中国车企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组合给出了更优解。正如朱西产教授所言:“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激光雷达之于L3+自动驾驶,正如安全带之于汽车——你可以选择不系,但生命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随着禾赛、速腾等企业将激光雷达价格打至“白菜价”,这场关乎生命的技术普惠运动已然开启。未来,当15万元级车型也能标配激光雷达时,或许我们才能真正说:“自动驾驶,来了。”

    数据来源

    OFweek激光网《激光雷达在“嫌弃”中被“追捧”?》2025-03-20 https://laser.ofweek.com/2025-03/ART-8500-2400-30659341.html

    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底线与未来应用趋势2025-03-30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30A03POU00

    车家号《激光雷达跨越鸿沟,L3时代或将迎来更大机遇?》2024-06-25 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5609997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测试研讨会 2024-10-2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Q3OTE5OA==&mid=2649035340&idx=1&sn=05a8e538437024c370deb7ccdd9be8e7&chksm=8961cd6348aff2d252dd47348db9b49a89dcebea6bd58992143dda579e9fb35936bc64e38264#rd

    朱西产教授《5G车联网助力自动驾驶汽车产品落地》2021-07-0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cyNTc1Mw==&mid=2247497578&idx=1&sn=3b351e7c51a1822844e3dcf2f22bdf31&chksm=ed3cebdf114180f44ebeead2772ac205fcb1d171b6422ea57aa7060f8e00b895d18e681e208d#rd

    声明:本文引用数据均来自公开报道,技术参数以车企及机构官方发布为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