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并于4月3日正式生效。这一政策影响广泛,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024年进口车销量占总销量的一半左右,诸多跨国车企都受到冲击。该政策不仅使进口车企成本增加,美国本土车企也因供应链全球化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普查局数据显示,2024年在美国组装的汽车中近60%的零部件来自外国。加征关税后,预计美国新车价格平均上涨约1万美元,汽车销量从年增长1%转为下降3%。

车企的应对措施及案例
• 涨价策略:法拉利是最早对特朗普关税做出回应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将一些销售能力较强车型价格提高10%。大众汽车也计划在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中增加进口费,受影响车型包括从欧洲进口的ID. Buzz货车和Golf掀背车,以及从墨西哥进口的途观、TAOS SUV和捷达紧凑型轿车。此外,梅赛德斯 - 奔驰、阿斯顿马丁、保时捷、奥迪等车企也在考虑提高在美国的售价,以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

• 美国建厂或增加投资:现代汽车集团宣布从2025年到2028年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能力、推进未来技术发展和强化能源基础设施,还计划投资58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建设钢铁制造工厂。Stellantis宣布重启其美国伊利诺伊州贝尔维迪尔工厂,并将从2027年开始生产一款新的中型卡车。日产汽车考虑将生产转至美国,本田汽车决定从2028年5月起在印第安纳州生产新款思域(图片|配置|询价)混合动力车型,沃尔沃汽车也表示可能会将部分车型的生产迁至美国。
• 其他应对方式:部分车企选择暂停交付或出口,如奥迪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捷豹路虎从4月7日起暂停对美国出口汽车一个月。

对车企应对措施的分析
涨价是车企在短期内应对关税成本增加的直接方式,但这可能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影响销量。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涨价策略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利润。而对于大众等普通品牌,涨价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在美国建厂或增加投资虽然从长期看有助于规避关税,稳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但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车企需要权衡当前的关税损失与未来的投资收益,以及美国市场的长期潜力。而暂停交付或出口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关税问题,还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暂时流失。
对汽车行业和市场的长期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打乱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布局,促使车企重新评估全球生产战略。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塑,一些车企可能会将生产向美国或其他关税较低的地区转移。然而,供应链的转移并非易事,会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产业配套等问题。此外,关税政策引发了各国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全球汽车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将受到影响,面临更高的汽车价格和更少的选择。

总之,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车企们的应对措施也各有利弊。未来,汽车行业将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不断调整和变革,而如何在政策变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所有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