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增程车动辄卖到30万,而同级别的插混车15万就能开回家。这价格差背后,到底是技术碾压,还是车企在玩“智商税”?拆开看真相,可能让车主们惊掉下巴。

第一层猫腻藏在电池里。增程车纯电续航动辄200公里,电池容量比插混车大两倍不止。零跑C11增程版塞进43.74kWh电池,光电池成本就3万多 ;而比亚迪秦PLUS DM-i电池才18kWh,成本省了一半多。更狠的是,电池成本不是按比例增加——容量翻倍,价格可能翻两倍 。车企把这笔账转嫁给消费者,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层套路是“高端人设”。造增程车的清一色是理想、深蓝等新势力,这些玩家压根没打算做“便宜货”。它们学特斯拉玩“从上往下打”——先造50万的豪车立品牌,再降价收割市场。理想L6(图片|配置|询价)刚出时定价30万+,现在降了5万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反观插混车,五菱、比亚迪等传统车企靠规模压成本,7万的五菱星光插混能把利润率压到比矿泉水还低 。

最诛心的是“配置绑架”。拆开30万的增程车,里面塞满了冰箱彩电和激光雷达,这些和增程技术半毛钱关系没有。新势力们硬把车造成“移动客厅”,美其名曰“智能豪华”,实则靠这些溢价配置拉高利润率 。而15万的插混车,方向盘上连块像样的屏幕都没有——不是技术做不到,是车企压根没打算给你 。

但要说增程技术更先进?工程院士都看不下去。杨裕生直言:“增程式就是电动车加个发电机,结构比插混简单得多!” 插混车要同时搞定发动机直驱、电机驱动和能量回收,技术复杂度堪比造航天飞机。而增程车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连变速箱都不用装,活脱脱一个“燃油充电宝” 。

说到底,增程车卖得贵,根本不是技术多牛,而是车企在玩“田忌赛马”——用大电池撑续航、堆配置拉溢价、靠品牌讲故事。下次销售吹嘘增程车技术领先,建议直接怼他:“把冰箱彩电拆了,这车敢卖15万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