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凯迪拉克全新CT5以“限时一口价21.59万元起”的激进策略上市,试图在新能源浪潮中重燃燃油性能车的热度。然而,面对宝马3系的长期压制、新能源车型的降维打击,以及消费市场对“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偏爱,这款曾经以“大后超”标签叱咤风云的美系豪华车,似乎正逐渐褪去光环,成为小众玩家的情怀之选。


运动标签:从赛道荣光到市场困局
凯迪拉克CT5(图片|配置|询价)自2019年问世以来,便以“50:50车身配重比”“后驱布局”“MRC电磁悬挂”等标签标榜运动基因。2025款车型更是在浙赛跑出1分49秒681的圈速,号称“35万内最速四门燃油量产车”,甚至力压奔驰C63、逼近保时捷入门跑车。然而,这一成绩在新能源时代却显得尴尬——极氪007Performance的圈速比CT5快8秒,小米SU7Ultra更以“2秒级零百加速”直接碾压燃油车性能天花板。

燃油车引以为傲的237马力、7.3秒破百,在电机面前已成“古典技艺”。即便凯迪拉克为CT5搭载了Brembo四活塞卡钳、米其林PS4S轮胎等赛道级硬件,消费者仍更愿为“智能驾驶”“超充效率”买单。正如网友调侃:“CT5的漂移乐趣,终究敌不过电车红灯起步时后车的喇叭声。”
价格战:以价换量难改边缘化趋势
为争夺市场,凯迪拉克祭出“一口价”策略,将CT5起售价拉低至21.5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实际门槛跌破20万,甚至低于本田雅阁、大众迈腾等主流B级车。这一举措虽短期内提振销量(2025年2月销量5069辆,稳居二线豪华前列),却进一步稀释品牌溢价。相比之下,宝马3系凭借更强的品牌认知度,即便终端优惠后售价高出5万元,仍能稳居豪华运动轿车榜首。
更严峻的是,20万级市场已被新能源车型统治。小米SU7以33周交付周期仍保持月均过万订单,极氪007、蔚来ET5等车型则以智能座舱、高阶智驾抢占用户心智。当消费者用同样预算可选择“续航700公里+激光雷达”的电车时,CT5的“后驱操控”“声浪激情”便成了需要额外解释的“非必需品”。

情怀与现实的撕裂:谁在为CT5买单?
CT5的拥趸分为两类:一类是执着于机械质感的燃油车死忠,他们享受MRC电磁悬挂过弯时的紧绷感,沉迷mLSD限滑差速器漂移时的失控边界;另一类则是被“20万买豪华后驱”吸引的性价比玩家,看中其33英寸9K屏、AKG音响等越级配置。然而,这两类群体均在萎缩——前者被电动性能车分流,后者则转向配置更夸张的国产新能源。
凯迪拉克试图以“战损回血礼”(定损超车价30%可免费置换新车)等政策强化情感联结,但相较于特斯拉的OTA升级、蔚来的用户社群运营,这种传统豪车的“单向承诺”显得苍白。即便CT5新增逐风蓝、台风绿等炫酷车色,也难以掩盖其在智能生态、补能体系上的短板。

结语:传说终将落幕,但燃油精神不死
CT5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的集体焦虑。当通用汽车宣布“2035年全面电动化”,凯迪拉克却仍需靠CT5这类燃油车维持现金流,其新能源序列IQ锐歌、IQ傲歌年销量不足4000台的惨淡数据,更暴露转型乏力。
或许,CT5的江湖传说终将随燃油时代谢幕而消散,但其代表的机械美学与驾驶纯粹性,仍会在小众圈层中延续。正如一位车主所言:“开CT5的人,要的不是最快,而是方向盘传递的每一丝路感,和引擎轰鸣中那份与机器的对话。”在电车统治的未来,这种体验或将升华为一种奢侈的怀旧,而CT5,正是这份情怀的最后一个守夜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