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剥离车BU,华为汽车惊天一跃!长安之后,还有一汽上汽比亚迪?

    金梅煮酒珠江评论头像金梅煮酒珠江评论头像
    金梅煮酒珠江评论2023-11-28

    这两天华为又发生了大事件,这对于华为汽车业务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余承东这次能够梦想成真吗?

    多次改变华为的历史,这次任正非为余承东开创的梦想,又是怎样的气势恢宏呢?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次华为汽车业务的大消息。

    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同时发布消息,两家公司于11月25日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车BU将从华为剥离,成立一家新公司。

    长安汽车将用投资的方式,获得新公司不超过40%的股份,同时新公司将对现有合作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在新闻资料中,华为强调说,此次与长安的合作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平台战略的演进。同时还会继续在此开放平台上与更多的车企一起携手合作,希望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

    这也就是说,华为希望通过共享技术,同时出让股权加强资本联系,拉更多更有实力的车商入局,借此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

    这次华为能成功吗?余承东的梦想能够实现吗?

    余承东对于华为汽车,就像当年的华为手机一样,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梦想。他不仅是想要在汽车领域复制华为手机的成功,甚至希望用华为汽车业务“再造一个华为”。

    余承东曾经多次亲口说,任老板给他的最大激励,就是大胆去想大胆去干。

    但是,2020年11月,任正非亲自签发EMT文件,声明“华为不造车”,据说那是华为EMT的集体决策。

    这份文件2023年底到期,很多人都认为,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届时华为必定会亲自下场造车。余承东本人可能也是那么想的,所以才发生了今年3月份的事情。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佐证,余承东曾经公开说,如果不造车只做系统和部件,国外厂商不会用华为的,国内厂商拿华为当竞争对手也不会用。言下之意,这是华为汽车业务的战略困境。

    但是,正在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余承东也没想到市场给了他当头一棒,华为的合作车型问界M5在2022年下半年短暂亮眼表现之后,2023年初遭遇滑铁卢,销量大跌。

    所有公司的决策都是类似的,市场如果不顺,公司也就很难支持。

    2023年3月31日,华为内部再次发布关于汽车业务决策的公告,该公告同样由任正非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这份文件对华为标志在合作汽车车型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的LOGO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甚至在公开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市面上“华为汽车”的说法,是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滥用华为品牌。

    作为华为汽车业务的负责人,可以想象,余承东当时是什么心情?

    那段时间,外界甚至传出了华为内部关于造不造车的巨大争议,甚至有人把余承东在华为内网的帖子发到外网上,全网都看见了他的郁闷与不甘,甚至有传言说他将加盟小米汽车。

    争议肯定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不小,否则有什么必要再次以签发文件的方式强调呢?

    那么,当时任正非是怎么说服余承东的呢?外人当然不得而知了。

    但是,从余承东后来的表现,以及这次华为车BU“单飞”的结果来看,任正非或许为余承东描绘了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蓝图,激励余承东,只要能干到让华为有了底气,让外界看到希望,就亲自帮他破解目前华为汽车的战略困境,力挺他实现梦想。

    于是关于华为汽车,余承东就有了新的梦想,卖几辆车算什么?

    他要让中国所有汽车都用上华为的系统和部件,让华为汽车平台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这才是大场面大格局。

    余承东再次充满干劲地出现在华为汽车业务的各个场合。埋头苦干半年之后,余承东9月份亲自发布了问界M7,并提前发布了第一款智能轿跑智界S7。

    这两款车科技概念满满,立即成为市场上异常亮眼的明星,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于是,无论是华为内部还是外部,时机都成熟了,余承东终于踏上了新的征程。

    所以,剥离车BU,是华为汽车的惊天一跃!

    但是,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讲,比亚迪才是越不过去的领头羊,搞不定它,华为汽车总是离登顶差了一步。那么大家来说说,同在深圳的比亚迪会入局吗?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