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图文应该是全网路人用户中哈弗猛龙试驾距离最长,试驾时间最久,体验车辆功能最深入的一次。
本人以人格担保,这次试驾感受绝对是本人结合自身和家庭需求的真实体验分享,欢迎各位车友文明理性交流。



这次驾驶哈弗猛龙长途自驾真的是一个意外的巧合。
一是因为上次作为懂车帝鲜试官幸运获得了哈弗猛龙在乌兰察布举办的试驾会,对猛龙有些种草,而且车辆有些性能真的也没有能完全深入体验。
二是心里一直有个小小心愿就是开着车去一趟二连浩特的大红山还有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但是一直担心家中另外一辆城市SUV能不能胜任。
9月份和朋友闲聊问到了自己的国庆内蒙古中部环线自驾,朋友是做汽车媒体的,于是半开玩笑地问我“要不要给你借辆你上次试驾的猛龙啊?!”因为我自己平时喜欢摄影摄像,也略会一些剪辑后期,是一个不怎么专业以及特别不出名的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和分享一些汽车相关的内容,对我来说这种好事儿怎么能错过。
何况要不开猛龙,我也一样得开自己的车出行。最重要的是能给各位车友带来最真实、最深入的驾驶感受分享。
我开着“猛龙”开启2300公里的内蒙古寻“家”(二连浩特是我国恐龙化石发现地和恐龙活动遗迹之一)之旅由此开始。
【出行基本情况介绍】
驾驶车辆:长城哈弗猛龙 2023款1.5T Hi4 长续航高配版
出行人数:家庭出行3人(2大1小)
行李装载:后备箱满载,第二排地板和一个座位放置部分行李和食品
同行车辆:2017款长城哈弗H6 2.0T 两驱(小两口)
——9.28日 晴 海拔高度60米【接车加油充电】——
1⃣️加油⛽️

从朋友那里接到车的时候,油表显示只有71km的续航了(基本见底),加油至跳枪,油表显示续航里程为845km,共计加油49升(👀推测猛龙的油箱容积应该是55升左右)
2⃣️充电🔋

加完油直接开车到充电桩给车辆充电,这也是我这次旅途唯一一次充电,猛龙满电表显是145km。
后面的行程直到回到北京,车辆一直都是低电量状态(剩余续航里程在24-30km范围)
3⃣️洗车🧹


为了给猛龙能够拍出帅气大片,洗车那是必不可少的。洗干净的黑色猛龙的确是威武霸气,不过我还是觉得猛龙的车头前部视觉高度还是有点儿低。至于前脸我个人倒是还挺喜欢,不过如果真入手猛龙,我会选择把前格栅贴改色做熏黑处理。
4⃣️整理摄影设备📷
整备完车辆,我就开始收拾自己的摄影装备,争取给家人还有猛龙留下精彩瞬间。同时也跟车友们晒一晒平时我旅行拍摄的设备。

——9.29 日 晴 海拔高度60米-1200米【第一站 乌兰察布谷理脑包火山地质遗址】

为了避免因为北京城区堵车而耽误行程,我们一家三口早上五点半就开车出发。

早点出发还是明智的,至少从城区内一路畅通,一直开到昌平北关环岛看导航提示京藏高速八达岭段出现严重拥堵,果断选择驶出高速,从京银路到延庆再转入京新高速。

车辆驶入京新高速后,一下就畅通起来,车速也能保持在100-120km时速了,猛龙的驾驶体验也由此开启!


【车辆驾驶感受】
——乘坐与储物空间——
猛龙对于一家三口的长途自驾出行还是基本能胜任的,但是受制于车身长度、后轴布局、动力形式(前后双电机),后备箱的整体空间受到较多影响。横向空间受左右两侧轮毂罩和低音扬声器影响,在整体宽度上被侵占了大概有40cm左右。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后备箱盖板下方放置了随车工具(千斤顶、牵引钩、放电枪)以及在泡沫板下方还有后桥电机的电控和12V小电池。后备箱在向下空间上没有太多挖掘潜力了。不过总体来说,对于一家三口出行携带的行李箱和简单户外用品倒是足够了。(3个行李箱、1个摄影包、2把户外椅、1张简易折叠桌、1纸箱食品)
(这次忘记给后备箱拍图了,下图是我上次试驾猛龙拍摄的,共兄弟们参考吧)

在乘坐空间方面,我觉得猛龙比较适合家中孩子是学龄儿童的家庭,因为低龄儿童(婴儿-幼儿园阶段)乘坐时需要使用安全座椅,对第二排的横向空间占用较大,基本上第二排只能再坐一个成人,而且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携带的行李会更多(婴儿车、安全座椅等等,基本上孩子能用到的都会带上)。其实猛龙的产品定位瞄准的更多是喜欢自驾旅行、户外活动、非极限越野的单人用户、夫妻情侣、三口之家。
不过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到时候充分利用一下猛龙的车顶行李架的装载能力,同时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后尾门是小书包的配置,两次试驾下来,我觉得如果不是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用户来说,小书包会比备胎更实用!
在乘坐空间方面,我(身高183cm,体重90kg)调好驾驶位,坐到第二排保持相对直立的坐姿下,膝盖距离前排座椅有1拳多的余量,这个空间表现我觉得还行,毕竟猛龙真正的车身长度尺寸其实也就是4米6左右(备胎4800mm,小书包4680mm)。爱人孩子坐第二排的时候,第二排其实还是挺充裕。猛龙比较方正的造型,让车内的垂直空间非常富裕,我在驾驶位调到自己习惯的坐姿(我这真的是开着车让爱人拍的),头顶空间如下图。

猛龙主驾驶座椅的高度调节范围也比较大,我爱人驾驶时也能调节到合适的视野和坐姿。
【车辆NVH表现】
哈弗猛龙在市区行驶时,如果采用纯电或者纯电优先模式时,车内几乎没有什么噪音,NVH的表现完全不输纯电车。哈弗猛龙车内听到明显噪音的场景一是在一些上坡路段,发动机介入工作时,车内能听到发动机工作声音。对于我这个纯电+燃油车主来说,我觉得OK,车内噪音不会让人觉得难受,听觉感受上是比纯电车明显,但是远胜过于燃油车在深踩油门提速时的发动机噪音。
另外一个车内噪音明显的场景就是,高速行驶时带来的风噪,在第一天在京新高速行驶过程中,中途遇到过大风,当时速超过100km后,风噪声就变得明显了。不过值得表扬的是,哈弗猛龙的左右外后视镜并没有带来啸叫声。当我驶离大风路段后,继续保持100km时速,风噪声车内依然存在但是能感觉出来有所减弱,车速提升至120km才变得更为明显。猛龙的外部造型其实在抑制风噪方面是比较吃亏的,单就风挡玻璃来看,撞风面积是比较大的,我仔细看过风挡上的虫尸,几乎是均匀分布在风挡的各个位置。

【车辆能耗表现】
北京-乌兰察布这段行程是本次长途自驾旅途对能耗影响较大的路况,我大概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 对车辆的动力模式选择不够熟悉,没有根据路况选择最合适的动力模式。猛龙的动力模式一共有3个选项,分别是纯电、纯电优先、智能混动。关于这3个模式的具体表现和工作逻辑,我在后面会详细介绍,也只是我结合个人驾驶过程中的感受和兄弟们分析一下。我上次参加官方试驾的时候,厂家工作人员也没有就这3个模式的工作逻辑进行详细的介绍。
2、 这段路程的拥堵状况比较久,在京银路虽然没有遭遇那种停滞不前的情况,但是也是要么在山路上走走停停或者低速行驶(0-30km的时速),这种路况无论是对于燃油车、插混车还是纯电车来说,都是经济性最差的工况。
3、 海拔坡度变化大。从北京出发时海拔高度才60m,但是在翻越八达岭直到乌兰察布时,450km的行程海拔最高到了1300m。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坡道山路和高速上时,能够感受到发动机也开始介入工作。
4、 在河北-内蒙段高速行驶时,受到大风和车辆造型比较方正的影响,风阻带来的影响较大。
5、 在这段出京的路程中,一开始我一直使用的纯电,在行驶了大概120km左右的时候,电量🔋剩余19km,一直处于低电量状态。我在这个时候又开启了强制保电到。50%,在海拔攀升、拥堵、风阻、强制保电的共同作用下,最近100km平均能耗(油和电综合计算)一度攀升到了8.9L/百公里。
水军和喷子可能看到这里就要开始在评论区diss我和兴奋了!抱歉,让水军和喷子失望了。
在驾驶了200公里左右的时候,我逐渐熟悉猛龙的动力模式特点,同时车辆也开始在高速上能畅通行驶,能耗也逐渐稳定下来。



在此,我想对真正关注猛龙和有购买意向的车友们说,请大家耐心看下去,看看猛龙在整个2000公里+的旅途的整体能耗表现到底是否达到了您们的心理预期!
这里介绍一下我驾驶猛龙在后续旅途的动力模式选择和驾驶习惯。在经历第一天对车辆的熟悉后,在第二天我将动力模式选择为纯电优先,并一致保持至旅途结束。在驾驶习惯上,在高速、国道、省道上,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我都是将车速保持在限速-限速上限10%,该超车的时候绝不含糊(不龟速不超速),根据路况,自己驾驶和自适应巡航灵活切换。
【古力脑包火山地质遗迹】
乌兰察布因为工作和兴趣爱好原因,前前后后来过得有7、8次了。古力脑包火山地质遗迹公园则是我第一次去,名字听着有点儿萌。脑包,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木、石、土堆,这里确实不大,不收门票,甚至在国庆长假中都没有什么游客。这种地方恰恰是最合我胃口的,人少,地貌特别,能出片。
景区不大,占地大约两万余平米、形成于距今大约2000万年新生代晚第三纪中新世的玄武岩柱(由基性火山熔岩喷发后快速冷却收缩形成的六方柱状岩体),它是由基性火山熔岩喷发均匀,快速冷却收缩形成的六方柱状岩体。



我站在“脑包”上,给哈弗猛龙和它的前辈哈弗H6拍张合影。后面的行程分享也会给哈弗H6的车友们看看它的帅照!






小花絮【车辆外放电⚡️】
中午两点多的时候,小家伙肚子饿的咕咕叫。这次出发前我特意带了家里的电热锅,一是能满足户外就餐的需要,二是也想试试猛龙的户外外放电功能。猛龙外放电使用很简单,车辆无需启动,只要把随车的放电抢插到车身右侧的交流慢充口,打开插线板上的开关就行。


在户外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美食,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且还能吃上家乡的美食,简直完美!在我们一行五人吃的正香的时候,有几位包头的游客顺着香味过来问我“你们这出来自驾还能用电做饭,太方便了啊!”其中两个大哥还问我这是什么车,卖多少钱,排量多大等等……,果然男性用户对车都感兴趣。

预告:
哈弗猛龙2千多公里的内蒙古寻“家”之旅|day2
我将会重点分享哈弗猛龙在铺装路面上的动力表现和悬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