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自由如风宇949头像自由如风宇949头像

    自由如风宇949

    卡罗拉车主·车龄5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登录大师LV2登录大师LV2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小卡,行驶3万公里感受

    2022-04-14发布于:卡罗拉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用车感受我是19年低买的卡罗拉双擎,丰田卡罗拉外观上是相当年轻时尚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而且细节处理得比较上心。看车的时候,与老款对比一看,明显这一代的尾灯设计高技高一筹。内饰软包的设计够五星标准,真皮的材质舒服。空间方面,因为车身尺寸问题,本身也就是家用车,所以并不是很大,后排个子高一点就会很局限。 动力方面,已经跑了几趟高速了,超车一点问题没有,唯一比较差强人意的就是起步的时候有点肉,估计是我自己操作的问题,不过不明显。行驶中,加速反应比较快,转弯一点压力没有。天气比较冷,空调开始并不会影响到动力的输出呢。操控方面,操控感来说,多功能的方向盘,以及模拟10速等等搭配起来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看似比较中庸的卡罗拉,整体来说是比较硬核的。 油耗方面,现在跑了3万多公里,百公里4.5L的油耗是比较符合预期的,,经济性的家庭用车。之前买车的时候对比了网络上的一些数据,目前看来,卡罗拉是比较稳定的。高速的油耗会低一些,若是空调开启的话,油耗会增加,不过幅度不大。卡罗拉的油箱大约是40L,加满的时候对油耗的影响很少。舒适性方面,首先车内的噪音比较小,胎噪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影响驾驶体验的。开车的时候都注意在安全驾驶方面了,很少关注那些不必要的,大屏导航满意,视觉的舒适度可以。不过习惯了倒车雷达的滴滴声,卡罗拉只能看屏幕(没有声音提示)着实有点不方便呢。 性价比方面,卡罗拉的性价比处理得不错,指导价跟实际的配置对比上一代要优秀很多。之所以选择这款车,女人比较感性,第一眼看到的相中了,不管再对比其它的总是会跟第一次相中的对比。因为第一眼就是相中了卡罗拉,虽说内饰有点不足,但是抵不住整体对她满意。在看车的几个月中,看了不少的这个区间价格的车,国产、合资还有新能源都有,还是卡罗拉惊人的销量口碑影响了我的选择,试驾后转弯加速等性能来讲,1.8L的卡罗拉表现可以。 总结:最喜欢的就是卡罗拉的口碑跟实际用车一致,经济的油耗让我用车的时候更安心,因为平时用车的频次高一些。其次是卡罗拉的安全性,表现在驾驶中的跟车方面,还有就是未系安全带的音量提示等等细节上卡罗拉做的不错呢。不足的地方,卡罗拉的内饰设计塑料感还是存在,虽说有软包的设计,但是个人觉得应该再提升一些,确实算是比较高的了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

    汽车上最反人类的四大配置,你被哪个气到砸方向盘? 当汽车从机械时代跨入智能时代,车钥匙变成了人脸识别,实体按键升级为触控大屏,隐藏式门把手取代传统拉手。这些被车企包装为"黑科技"的配置,正在让驾驶体验陷入"功能越多越难用"的怪圈。我们梳理了车主们票选出的四大最难用配置,看看你的车是否也在经历这种"科技酷刑"。 一、自动启停:省油神话背后的体验灾难 这个号称每年能省800元油费的功能,正在成为车主上车必关的"鸡肋之王"。在北上广深高峰期,搭载启停系统的车辆平均每天经历62次熄火重启,每次重启带来的车身抖动堪比老式柴油拖拉机。更糟糕的是,当你在暴雨中涉水行驶时,系统可能自动重启导致发动机进水报废。某德系品牌4S店维修数据显示,配备启停系统的车辆,电瓶更换周期从5年缩短至2.8年,省下的油费还不够换半块电瓶。 二、触控按键:科技感外衣下的安全隐患 当特斯拉开创全触控中控时代,传统车企纷纷跟风取消物理按键。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调节空调温度变成了"触屏打地鼠"游戏——某机构实测显示,驾驶员操作触控屏的时间是物理按键的3.2倍。更危险的是语音控制系统,某新势力车型在80km/h时速下,需要重复唤醒指令3.7次才能正确识别,这种交互设计让驾驶分神指数飙升47%。 三、隐藏式门把手:美学暴政下的功能阉割 在零下15℃的哈尔滨,某新势力车主用开水浇了8分钟才打开冻住的门把手;在42℃的吐鲁番,金属门把手表面温度可达82℃,徒手接触可能造成烫伤。这种为降低0.03Cd风阻系数而生的设计,让北方车主冬季用车像在破解机关锁。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因门把手故障导致的救援呼叫量同比激增213%。 四、自动泊车:驾校广告照进现实的黑色幽默 号称"新手救星"的自动泊车系统,在真实场景中成功识别车位的概率不足43%。当系统把消防栓识别为停车位时,价值万元的轮毂正在和马路牙子进行亲密接触。更讽刺的是,某车企宣传的"手机遥控泊车"功能,在信号稍差的地下车库,车辆可能变成断线木偶。这些用30秒演示视频圈粉的功能,正在消耗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基础。 技术达尔文主义的陷阱 当车企沉迷于配置军备竞赛,汽车正在从出行工具异化为科技试验场。那些未经充分验证的创新,本质上是用消费者当小白鼠的产品赌博。数据显示,87%的车主更愿意为"好用"而不是"炫酷"买单。或许汽车工程师们该重温那句箴言: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当我们重新把物理按键装回中控台,当门把手回归最朴实的机械结构,这可能不是技术的倒退,而是对驾驶本质的回归。

    2评论

    3点赞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懂车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