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大众ID.ERA增程SUV亮相:终于想明白了?还是最后一搏?

    黑猫侃车头像黑猫侃车头像
    黑猫侃车05-13

    #2025上海国际车展#

    今天咱不聊打骨折的油车,也不聊谁又“减配装纯电”,直接来点硬菜——大众ID.ERA(图片)概念SUV,带着“增程”来了。


    你没听错,大众这个“老油条”终于也跟上了这波新能源趋势,不过这次不是搞纯电,而是学理想走起了增程式的路子。


    我只能说,终于清醒一回了。


    一、大众终于低头了?


    说实话,这两年大众在新能源领域混得不咋地。ID.4、ID.6上市那会儿气势汹汹,但结果呢?销量平平,路上难得一见。比起比亚迪、问界、理想这些后来者,大众显得有点“脱节”。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它太“轴”了。


    传统车企那一套“油车思维”套在纯电身上,智能做不好、定价又高,谁买单?ID.系列不是没实力,但说白了,心气太高,产品却不接地气。


    但这次的ID.ERA,让我看到点不一样的苗头。


    不再死磕纯电,而是搞起了增程SUV,还直接上了全尺寸+六座布局,这不就是正面对标理想L8、L9吗?


    大众这波,是在自救,还是看明白了用户真正的需求?黑猫认为:都有。


    二、6座大车,切准家庭+商务用户


    先说这车的定位——全尺寸SUV、2+2+2六座布局、增程动力。


    说实话,一听这个配方我就知道,大众这是掐准了现在市场上的“爆款特征”来做产品。


    看看理想为什么卖得好?就是空间够大、座椅舒服、又没有续航焦虑,还能偶尔长途一脚油门就走。


    ID.ERA这车,明显学得很像。无论是车长、车宽,还是车内布局,都能看出是奔着家用+商务双打方向去的。


    特别是第二排是两个独立座椅,基本就锁死了“高端家用”这个人群。再加上外观设计比较稳重成熟,对一些讲究门面的商务人群也有吸引力。


    大众终于不“装酷”了,而是回归实用主义,这点我得点个赞。


    三、外形不激进,走的是稳中带点科技感


    ID.ERA的外观设计,其实没走那种特别科幻的路线,但也比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大众脸更有辨识度了。


    前脸用了贯穿式灯带加发光LOGO,两侧的大灯像“科技岛”一样竖着排开,挺有未来感,但不会太夸张,整体看起来有新意但不出格。


    车身侧面线条比较厚实,轮拱宽大、腰线也挺硬朗,还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和悬浮车顶,都是当下流行的设计。


    说白了,这台车设计师是下了功夫的——既想讨好年轻人,又不想把原来的大众粉吓跑。


    我看过实车,那气场一出来,和ID.6那种“油改电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这回,大众是真的认真了。


    四、增程系统,不是“凑数”,是转型


    最值得说的,是它这次用了增程式动力。


    要知道,大众以前对增程一直是持“鄙视链”态度的,觉得那是“过渡技术”。可现在,它自己也下场了。


    这就说明一件事:大众不扛了,也不装了。


    纯电不是没人买,而是很多人还不敢买。续航焦虑、充电不方便,尤其是开长途的家庭或者商务车用户,压根不敢碰。


    增程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够的时候就当电车开,没电了发动机来发电,不怕趴窝,也不用一直找桩。


    你可以说大众“妥协”了,但我觉得这是它开始懂得“顺势而为”。


    五、想和理想掰手腕?难度不小,但不是没机会


    ID.ERA摆明了是冲着理想L8、L9去的。


    但你要问它真能打得过理想吗?黑猫觉得,难,但不是没戏。


    现在大众要想赢,不仅要拼产品力,还得拼认知转变。你不能再用那套“我叫大众你得信我”的老套路了,得拿出点真东西。


    几个关键点必须跟上:

    1. 智能化体验:语音助手、车机流畅度、导航娱乐得全面升级,别再是那种“中年油车UI”。

    2. OTA能力:别再做个电车每次升级还得跑4S店,得让用户感受到“软件定义汽车”的便利。

    3. 定价合理:想卖高端可以,但得物有所值。理想L8才30万出头,大众要是一上来给个39.99万,还不带配置,那肯定又要翻车。


    一句话:大众不能再端着了,得真把用户当回事。


    六、结语:这可能是大众电动化的关键一战


    ID.ERA这台车,从目前曝光来看,真的比之前ID.系列靠谱太多。


    它不再强行标榜自己有多“前沿”,而是老老实实地从用户需求出发,搞了个大空间、长续航、家庭友好的六座车,还用了大家接受度高的增程技术。


    黑猫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大众电动化路上的一次“转折”。


    成了,就是一次漂亮的翻盘;


    要是又搞价格虚高、配置缩水、量产缩水,那可就真成“ID.Error”了。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