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连锁反应,日欧车企陷入焦虑

    用户7756459073270头像用户7756459073270头像
    用户77564590732704天前

    近期,中国对稀土矿物实施的出口管制举措,在国际汽车行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短缺危机与停产隐忧。相关消息一经传出,整个行业瞬间被紧张氛围所笼罩。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中重稀土,更是制造耐高温高性能磁铁的关键原料。这些磁铁广泛应用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子、电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部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国此次对稀土矿物实施出口管制,重点聚焦于中重稀土,这无疑让对其高度依赖的日欧汽车产业感到了切肤之痛。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相关稀土和磁铁的库存极为有限,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坐立不安,纷纷急于囤货,并全力寻找替代供应渠道。政府官员、贸易商以及汽车行业高管们均表示,目前企业的库存估计仅能维持3到6个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企业不得不为避免重大生产中断而积极行动起来,一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或许正在悄然上演。



    一些贸易商和高管更是发出警告,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会导致汽车生产停产,如果中方完全切断出口,关键磁铁的库存将在数月内耗尽。法兰克福贸易商Tradium公司的金属交易员扬·吉泽就指出,客户们普遍对此次管制措手不及,多数车企及其供应商的磁铁库存仅够维持2到3个月。他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或者接近这段时间内,我们看不到磁铁运往欧盟或日本,那么我认为汽车供应链将出现真正的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一旦供应链断裂,汽车生产将陷入停滞,对于日欧汽车产业来说,这将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



    事实上,日本等国早已经意识到对中国稀土依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一直在努力寻找减少依赖的方法。然而,建立新的稀土供应链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挑战。从资源开采来看,虽然稀土金属在地壳中较为常见,但以低成本且环保的方式提取难度极大。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满足大规模开采需求的稀土矿并不多,而且许多还处于勘探或开发初期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产能。


    在稀土加工环节,中国更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约9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中国在重稀土加工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体系,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日本政府官员坦言,现有国家重稀土储备虽能额外提供2到3个月缓冲期,但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能否及时建立替代供应链。为摆脱对中国的重稀土依赖,日本等国将希望寄托于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公司,该公司计划2025年中前扩建马来西亚工厂生产镝、铽。但即便如此,该计划最快也要到2025年中才能投产,远水难解近渴,在这之前,日本汽车企业仍将面临巨大的供应压力。


    对于欧洲汽车企业来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目前,欧洲车企及其供应商的磁铁库存告急,而寻找替代供应的道路也充满荆棘。由于缺乏稳定的供应渠道,一些企业甚至开始考虑减少生产规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对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中国此次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考虑。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但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日欧汽车产业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暴露了其产业链的脆弱性。在未来,如何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构建更加多元化、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将是这些国家和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在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稀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中国稀土##汽车##日系车##欧系车#​​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