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9年禁令破冰,城市治理从“堵”到“疏”
1985年北京首推“禁摩令”后,全国200多个城市将摩托车拒之门外。
2025年,这场持续近40年的限制迎来转折:河南信阳取消禁摩区,西宁仅保留高架桥限行,大连允许本地牌照摩托车在主城区90%路段通行。
政策转向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一刀切”治理的反思。
过去摩托车因噪音、污染和安全问题被排斥,如今电动摩托车普及后,噪音分贝降至70dB以下(传统燃油车约80-90dB),尾气排放归零。
多地交警直言:“精准管理比一刀切更有效。”
墨隐说:解禁不是放任,而是城市治理从“堵”到“疏”的智慧升级。



二、公安部三大新政,打通最后一公里
政策松绑的同时,公安部推出三大便民措施:
1. 驾照年龄放宽至70岁:60岁以上群体可考取D/E照,农村老人接送孩子、城市银发族短途出行不再受限。
2. 全国一证通办:异地购车只需身份证,珠三角、长三角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受益显著。
3. 电子证照普及:贵州遵义等地“送考下乡”,费用低至150元,仅为城市驾校的1/5。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摩托车驾照报考人数同比增长43%,60岁以上群体占比18%。
政策破冰背后,是4亿电动车和摩托车用户的真实需求。
三、电动摩托车:新国标下的最大赢家
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自行车被限速25km/h,电动摩托车凭借更高性能成为刚需。
以雅迪E9 Pro为例,搭载2000W电机,极速60km/h,续航150km,售价约6000元;
小牛NQi GT顶配版极速70km/h,售价突破万元。
政策红利下,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头部品牌销量激增:雅迪、九号、绿源同比分别增长35%、28%和19%,电摩占比超50%。
传统燃油品牌如本田、豪爵加速电动化转型,本田EM1 e:电动踏板车售价7980元,直接对标国产中端市场。
墨隐说:电动摩托车不是“超标车”,而是技术迭代的必然选择。
四、解禁后的双刃剑:安全与便利的博弈
争议始终伴随解禁:
- 安全风险:部分城市摩托车事故率比汽车高3倍,涉及老年人骑行的事故占比上升至12%。
- 充电隐患:新国标要求电池电压不超过96V,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近期查处30多起非法改装大容量电池案例。
- 报废难题:现行13年强制报废政策与现代摩托车寿命(约18年)矛盾,商务部拟参考汽车标准调整方案。
墨隐说:放开不是终点,管理仍需“油门和刹车并用”。
五、给用户的实用指南
1. 选车建议:短途通勤选雅迪DE2(续航80km,售价3999元),长途需求选九号远行者F90(续航120km,售价5599元)。
2. 驾照攻略:60岁以上优先考D照(可驾驶三轮摩托),考试难度低于E照,适用车型更广。
3. 充电安全:优先使用智能充电桩,江苏试点低谷电价0.36元/度,夜间充电成本降低30%。
墨隐评车:
2025年的政策转向,不仅是摩托车的“解禁元年”,更是城市交通多元化的开端。
当两轮车重新获得路权,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效率与安全、自由与秩序之间找到平衡?
讨论区等你来聊:
- 你支持取消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吗?
- 如果城市全面解禁,你会选择摩托车还是汽车通勤?
(评论区呼声最高的城市,墨隐将优先探店评测!)
关注「墨隐说车」,看懂出行变革中的每一个信号。
数据与案例来源:中国摩托车商会2025年1-3月产销报告、公安部政策文件、多地交警部门公开数据、品牌官方销售数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