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魔术的终局:从“销冠神话”到“泰晤士河逃亡”

2025年4月的伦敦街头,哪吒汽车前CEO张勇正在喝着英式下午茶,这与浙江桐乡工厂门口的维权横幅,构成了史上最荒诞的对照。这位曾以“我命由我不由天”为口号的企业家,用三年烧光183亿元之后,将贾跃亭“下周回国”的v1.0剧本,升级到了“英国融资”的v2.0资本行为艺术。

张勇的资本操盘术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先是带着北汽的部分家底,通过网约车市场刷量、国资注水估值,将均价不足10万元的廉价车,包装成了2022年新势力销冠!
张勇事业巅峰时期,每卖一辆车亏损1.2万元的财务黑洞,在他的口中却成了“战略性亏损”。当哪吒汽车债务雪球滚至183亿元时,张勇其名下20余家关联公司账户早已清空,资金流向成谜,而本人则以哪吒汽车“顾问”的身份,在英国宣称“远程融资”,他这手法不说有多高明,简直就完美复刻了贾跃亭转移资产的套路。
二、产业链崩塌:从“战略伙伴”到“维权大军”

在张勇的咖啡杯背后,是300余家经销商的血泪控诉。浙江桐乡工厂外,经销商代表举着“打款千万,无车可提”的横幅,这些曾垫资数千万的哪吒汽车经销商,如今因哪吒汽车自2023年9月起停止发车与退款,陷入银行追债、客户诉讼的绝境。

更讽刺的是,国内工厂停摆之际,哪吒却在泰国高调宣传“百亿泰铢授信”,被众多维权者怒斥为“国外画饼,国内断粮”!

46万哪吒汽车车主的处境更为凄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车机断联、配件无门”的控诉,某车主车辆故障两个月仍无法维修,4S店直言“零件库被查封”。随着官网维护费都无法支付,这个曾以“科技平权”自诩的品牌,正在将用户变成智能时代的“数字孤儿”,智能车机也将演变成“呆呆机”!
三、财务黑洞:从“国资宠儿”到账户仅剩“400元”

哪吒汽车的财务数据堪称新势力暴雷的典型案例: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2023年末账面现金28亿元难以覆盖57.6亿元短期借款,至2025年3月更被曝出母公司账户仅剩400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政府持续输血——桐乡、宜春、南宁三地国资累计注资超50亿元,即便在股权冻结80余次、被执行金额超1.65亿元的情况下,仍就获得政策庇护,可即便这样,它还是不争气的倒下了!你们猜这中间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种畸形汽车行业生态,催生了“合法收割”模式:高管通过关联公司转移资产,地方政府为政绩强推债转股方案,134家供应商被迫将20亿元债务转为股权,而30000名被欠薪员工,只能在飞书系统里看着同事数量从8600人骤减至1600人,从一开始期待失业赔偿,到最后为了养家糊口, 他们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工资,可就这样的基本诉求,如今也是遥遥无期!
四、行业警示:当心资本游戏撕碎产业泡沫

哪吒的崩塌绝非偶然。其战略摇摆暴露了新势力的致命伤:既想靠低价车冲量,又豪掷5亿元设计车标追求高端化;三年研发投入仅22.6亿元,不及头部新势力单年预算的1/5,却养着千余人的智驾团队做表面功夫!
更深层的行业病灶在于资本游戏的制度化:从乐视到威马再到哪吒,“融资-烧钱-转移资产-破产重组”已成标准流程。
监管体系的漏洞,让张勇们能带着冻结80余次的股权记录自由出境,而哪吒汽车留下的巨额债务,却由46万车主、上千供应商、数千员工去承担所有代价!

当泰晤士河的咖啡香掩盖了桐乡工厂的维权呐喊,这场闹剧早已超越商业失败的范畴。它撕开了新势力造车的资本画皮:所谓的“颠覆传统”,不过是资本掮客们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高喊的“用户至上”,在财务危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监管体系若继续纵容“合法收割”,贾跃亭式的闹剧注定不会落幕——毕竟,在泰晤士河边签融资协议,可比在烈日下面对讨债者轻松多了!
关于哪吒汽车你怎么看?还有破产重组的机会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