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流量有力量,沃尔沃认真讲“安全”

    青车谈头像青车谈头像
    青车谈6天前

    4月15日,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一场没有参数堆砌、没有炫技式智能演示的发布会,让沃尔沃全新XC90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回归公众视野。

    与其他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争相标榜“颠覆”有所不同,沃尔沃用98年积累的真实碰撞数据、6000种禁限用物质管控标准,以及“零件终身保”的承诺,重新定义了豪华的另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关乎生命敬畏,关乎时间沉淀,更关乎一个百年品牌在流量时代的选择。

    安全是一种信仰

    在沃尔沃的逻辑中,安全不是营销话术,而是刻入品牌基因的下意识。

    于是我们看到,沃尔沃成为全球首个公开真实交通事故数据库的品牌。

    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主导的消费语境下,沃尔沃选择用200万起真实事故数据、相当于国标1000倍的禁限用物质管控体系,以及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假人家族图谱的碰撞实验室,发起一场关于汽车本质价值的辩论。

    “安全从不是堆料,而是从造车理念开始的信仰。”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的话直击行业痛点。当不少车企用激光雷达数量定义安全等级,沃尔沃却坚持做难而有意义的事。

    三点式安全带专利无偿开放98年后,这家企业仍在为车内空气质量投入数十倍于行业标准的研发成本。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构成沃尔沃最坚固的护城河。

    健康与环保,被低估的“第二安全”

    鲜为人知的是,沃尔沃不仅在安全方面做到了极致,在健康领域同样做了很多。

    于柯鑫告诉北青汽车,在安全已经成为品牌核心标签的基础上,健康是沃尔沃的另一大亮点,国家禁限用管控物质标准为6种,沃尔沃禁限用物质管控达6000种,之后我们还会在环保方面发力。

    这个数字背后,是沃尔沃工程师对婴儿级接触材料的研究,是对镍泄漏控制近乎变态的把控,更是对切断“新车异味”最直接的表态。这种细腻,主打一个上至老人,下至婴儿,安全无死角。

    不可否认,从视觉冲击、传播角度,讲车内空气健康,不如讲碰撞测试五星更容易“洗脑”;讲环保不如讲“智驾”更容易让人兴奋。但正是这种认知差,让沃尔沃长期以来的传播不够响亮。

    它拥有汽车界最丰富的“技术底牌”,却鲜少将这些沉默的守护转化为市场声量。

    直到最近行业内接连发生的“悲剧”,将安全重新推向C位。而认真讲“安全”的沃尔沃,恰逢其时。

    于柯鑫说全新XC90是沃尔沃安全的集大成者,从今年开始,沃尔沃要认真做好“安全传播者”的角色。

    做好两件事:产品、服务

    “我们觉得豪华品牌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把产品做好,一个是把服务做好。”于柯鑫如是说。

    XC90,在行业内的地位不需要过多赘述。更早之前,在很多品牌还未涉足SUV领域时,沃尔沃的XC90就凭借出色的车辆稳定性,为后来SUV车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影响了整个SUV级别车型的定义。

    这次发布的全新XC90,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63.89-89.49万元,限时参考尊享价区间47.9-67.9万元。相比于老款车型新增6座版,并在外观、内饰设计等方面均有升级。

    低于指导价近20万的价格,让不少人好奇沃尔沃的定价逻辑。于柯鑫对此表示:“销售价格是市场定的,我们只是在维护客户的核心利益。”

    面对“智能电动车时代如何保持安全标杆”的质疑,于柯鑫给出清晰又果断的答案:上半年完成燃油车迭代,下半年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力混动品类。

    他进一步透露,从7月份开始,我们将会推出EX30 CC这款电动车,8、9月份会推出超级混动产品,到了年底,还会有EX90和ES90上市。今年是沃尔沃的产品大年,我们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

    智能汽车的安全,同样是沃尔沃关注重点。整体思路是,将98年积累的物理安全数据与智能驾驶算法融合,以打造“双重安全冗余”。

    于柯鑫还强调,让服务超越客户预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这番表态背后,是沃尔沃耗时五年搭建的零售导向体系:从进店客流数字化监控,到维修车间零件全程溯源,再到经销商关店后的客户权益兜底,一套比新势力更激进的透明化安全服务已显雏形。

    2025年第一季度,沃尔沃品牌网络版图进一步扩大,10个经销商集团的13家新网点相继开业,预计年内将新增35家网点。

    沃尔沃对安全的“执拗”,在资本市场上或许不吃香,但在消费者认知战场上,却可能成为稀缺资产。

    正如发布会当晚某社交平台的高赞评论:“原来汽车可以不说‘重新定义’,只说‘98年没变过’。”或许,这就是沃尔沃等待的“胜利”,不是一味的聚焦销量涨幅,而是让那些被流量淹没的价值,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在汽车工业的长跑中,信仰比流量更有力量,沉淀比颠覆更接近本质。

    沃尔沃的这场逆袭,或许来得正是时候。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