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本田从甘露寺杀回来了

    智驾网头像智驾网头像
    智驾网8天前

    只要正视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如何整合中国刚刚成熟起来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合资品牌一样可以回到牌桌上来。

    文丨智驾网 王欣

    编辑丨雨来

    萧条,可以用来形容大部分合资品牌在2024年中国市场的表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本田。

    作为曾经中国市场最具号召力的日系品牌之一,2024年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跌破百万,其旗下两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在这一年的销量均未达到50万辆。

    在过去一段时间,各方对本田中国的普遍解读是:本田中国迫切想要在新能源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却始终找不到方向。而在整体销量连续下滑的大背景下,两家合资公司不仅没能形成协同,反而陷入了价格内战。

    2025年,所有的合资品牌都在酝酿一场翻身仗,本田当然也不例外。

    4月15日晚,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几乎同一时间召开了上市发布会,广汽本田公布了纯电SUV P7价格,其中三个版本价格范围在19.99万元-24.99万元,而另一边东风本田的S7的价格地带也是在19.99万元-24.99万元的范围

    在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普遍势微,迟迟无法站稳脚跟的当下,本田在昨日广本和东风两场发布会之后,又有了站起来的资本——如同甄嬛从甘露寺回到了紫禁城

    4月15日当广汽本田P7公布19.99万元的起售价时,场下一片惊叹之言。

    这是一次自我修正。

    东风本田S7(图片|配置|询价)因25.99万元起售价遭遇市场冷遇之后,此次广汽本田P7的低价策略是合资品牌正视中国市场竞争的残酷一面的开始:全面放弃品牌溢价的执念,全面融入中国市场的性价比大战中来。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发现——

    只要正视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如何整合中国刚刚成熟起来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合资品牌一样可以回到牌桌上来。

    01.

    与国产纯电汽车竞争,P7是怎么做的?

    「别家抢着开发布会,广汽本田整车撞了372次才敢交车。」

    「大概,这是广汽本田此后最便宜的车了。」

    这是智驾网在广汽本田P7上市发布会后与同行们交流过后印象最深的点评。

    此次广汽本田P7的定价堪称「掀桌式」操作。

    广汽本田P7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大动力类型,共3个版本。

    其中,后驱长续航Pro版一口价19.99万元,后驱长续航Plus版一口价21.89万元,四驱长续航Max版一口价24.99万元,CLTC续航为620公里。

    购车权益包括特别驾驶模式升级包限时免费开通,座舱颜色选装权益(云白内饰)限时免费,智驾辅助系统升级包(含高速领航辅助和智能泊车辅助)限时开通费999元,后驱长续航Pro版个性套装限时9000元。

    横向对比来看,同级合资纯电SUV,大众ID.6、丰田bZ4X等车型起售价普遍在25万元以上,而P7以19.99万元的起售价入场,直接对标小鹏G6、极氪7X等国产新势力主力车型。

    定价策略的背后,广汽本田对供应链的深度掌控与技术冗余的造车思维正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一个多月前,广汽本田召开了技术发布会,副总经理袁小华登上舞台,给广本定下了电动汽车的「三不做」:

    1.绝不PPT造车,不摆参数。

    2.绝不让用户来试错,P7的研发极其严格,不会去搞流量噱头。

    3.绝不做没有驾趣的车,P7不但让人开着爽,坐着也要爽。

    广汽本田研发人员介绍,电动化方面,广汽本田P7基于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打造,新架构具备高刚性、低重心、轻量化的特性。

    据内部知情人士给出的测算,本田亲自研发的云驰架构,让P7的研发成本较传统平台降低30%。

    作为三次获得F1年度总冠军的制造商,本田拥有60年后驱赛车制造与调校经验,以及20年电动化探索作为底蕴。

    熟悉的驾控味道扑面而来,作为曾经用70年时光书写了属于内燃机时代的操控教科书鼻祖,从F1赛道的VTEC传奇,到Type-R车型封神的纽北赛道,历史画面仿佛又重新浮现到了眼前。

    前后50:50黄金配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ADS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的组合,让这台轴距近3米的中型SUV拥有堪比轿跑的操控精度。

    在广汽本田研究院的测试中,P7以37米的百公里刹停距离、4.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刷新了纯电SUV的性能标杆。

    除了上述延续的历史赛车基因的核心卖点,袁小华在P7举办的第二次发布会上,重申了P7的打造离不开与中国本土头部企业的合作。

    现在,广汽本田联合博世、松下等世界级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中国头部企业为P7提供最强支撑。

    当P7搭载宁德时代的定制化电池、博世线控转向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规模化采购时,就可以进一步压缩边际成本。

    在智能化领域,广本P7呈现出了一种不同其余合资品牌的开放态度。

    P7搭载的Honda CONNECT 4.0系统,首次引入AI开放式大模型平台,支持四音区方言识别、15种智能场景联动,以及AR-HUD与9.9英寸虚拟仪表的无缝交互。

    而Honda SENSING 360+智驾系统,正式进入高速领航辅助时代,并具备了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同时通过DMS驾驶员监测与紧急昏迷应急系统,构建起「人机共驾」的安全冗余。

    其硬件配置包括:

    • 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1个前向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 高精度地图与算法:可实现车道级导航、弯道自动降速、高速进出匝道等场景的智能控制

    但如果放到「全民智驾」的竞争参考坐标系中,P7必须要接受的一个灵魂拷问是:何时能实现高速和城市NOA?

    在这次上市发布会上,官方明确表示,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已覆盖高速NOA,属于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够大幅减轻长途驾驶负担,已随车交付用户。

    相比竞品们争先恐后在准L3的宣传上做功夫,可以说广汽本田在首款纯电SUV P7车型上关于智驾的技术的应用依然偏向「保守务实」。

    尤其是以单颗前视摄像头做到高阶智驾,显然在今天的中国市场难以说服用户。

    相比丰田对中国本土智驾供应商的拥抱,本田在节奏上可谓慢了一拍。

    客观评判广汽本田P7的发布会,可以说和当天举办的其余发布会并无太大不同。在上次预售发布会过后,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技术创新,种种角度证明几乎没有太多新意。

    不过,这可以视为日系品牌的务实,不仅能够撇去急躁的营销浮沫,与那些舞弄技术玄学的车企们区别开来。

    在日前广汽本田 P7下线仪式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指出,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与全新电动车型P7,是广汽本田实现智能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和强有力支撑。

    广汽本田能赶上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节奏吗?

    广汽本田正在开悟。

    随着广汽本田新工厂的落成和全新电动车型的下线,广汽本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扭转颓势的几率在加大。

    一切都有迹可循。

    02.

    本田想明白了什么?

    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此次的价格调整,本质上是本田正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回应。

    东风本田S7上市初期因定价过高引发争议,一个月后即降价6万元,并承诺对老用户补偿差价,这个「保价政策」可以说正成为合资品牌当下对用户权益的日渐通行的保障行为。

    今年合资品牌在定价策略上全面推行「一口价模式」,避免官方售价和终端价格的各行其是,此次广汽本田P7一步到位,也是修正自己的燃油车时代过于强势的一面。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品牌固有的一车双卖模式是否能继续抢占市场当是一大疑问。

    虽然广汽本田P7与东风本田S7价格地带相同,两款车型的定价都直锚20万元级纯电SUV市场核心区间,但两者有意强调的差异化设计,事实上很难让消费者感知到如此细微的差异——

    两者基于本田云驰架构开发,共享三电系统与智驾方案,但P7强调「移动电竞房」生态,S7更侧重「解剖车式」安全展示)来向外界传达避免内耗。

    本田解释称:可以理解为「技术同源、但体验分流」。

    电动车的核心竞争维度正聚焦于三电和智能化,同一家族、同一品牌的产品在技术维度的差异会越来越小,相信合资品牌应用多年的一车双卖将会迎来不小的冲击。

    必须承认,本田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过去被诟病摇摆不定,小到起名、定位,大到定价,或多或少使消费者面对「本田标」时,产生在电动领域溢价能力下降的认知困境。

    P7与S7的同价策略,本质上是「以价换量」的短期战术,但其更深层目标是重建用户对合资电动车的价值认知。通过将CR-V级别的可靠性口碑迁移至电动车型,本田正试图在打一场「友商们集体在参数上竞赛」之外,「电车开不坏」的笨小孩博弈。

    本田呼吁以安全、耐用为核心的造车哲学,去对冲互联网思维的快消模式,这一点,本田做得值得称赞。

    不过,合资品牌必须要在「本土化速度」与「全球资源整合」间找到平衡,才能形成牢固的合力在与新势力的混战中突围,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造车模式的选择。

    合资品牌,沉沉浮浮,如今,伴随着全民智驾的脚步到来,尽管合资车企正身处恢复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加尊重中国本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创新之后,属于它们的一个新周期正在开启。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